|
|
為了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教材中設計了“小鋼球撞木塊”的實驗(如圖所示),讓靜止的小鋼球從斜面某一高度由靜止?jié)L下,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 |
A. |
該實驗的設計思路是采用轉(zhuǎn)換法,用木塊移動的距離來表示小鋼球動能的大小
|
B. |
該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如分別控制小球滾下的高度、小球的質(zhì)量等
|
C. |
在實驗器材的選擇時,可以不考慮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塊的質(zhì)量和軟硬等因素
|
D. |
實驗過程中,讓同一小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目的是為了讓小球獲得不同的運動速度
|
|
|
答案:C
解析:
|
本題考查實驗方法,轉(zhuǎn)化法是指用容易觀察的現(xiàn)象替代不容易觀察的現(xiàn)象,本實驗就是用木塊移動的距離的大小來替代小球的動能大小,故A正確;控制變量法是指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他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B是正確的;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要考慮一些影響因素,斜面要較光滑,被撞木塊的質(zhì)量不宜過大,并不易變形;讓同一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這是為了讓小球到達水平面時速度不同,是為了控制質(zhì)量從而研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將小鐵塊和小木塊放入一盆水中,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木塊浮在水面上,鐵塊沉入水底.就此現(xiàn)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 |
A. |
木塊受到浮力,鐵塊不受浮力
|
B. |
鐵塊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
C. |
木塊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鐵塊所受的浮力
|
D. |
木塊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物理與生產(chǎn))把一根橫放在地面上的長6 m、質(zhì)量為20 kg的粗細均勻的鐵管子豎直立起來,需要對它做的功是________J.(g取10 N/kg)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應用題)如圖所示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彈簧門,試說出彈簧門在自動關閉過程中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如圖所示是運載火箭點火起飛的情景.在火箭離地升空的過程中,關于火箭中搭載的衛(wèi)星的能量及能量轉(zhuǎn)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 |
A. |
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
B. |
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
C. |
機械能的總量不變
|
D. |
機械能的總量增加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用100 N的水平力F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拉1000 N的重物,用100 N的水平拉力F2沿粗糙水平面拉500 N的重物,分別前進了10 m則
|
[ ] |
A. |
F1做功多
|
B. |
F2做功多
|
C. |
F1、F2做功一樣多
|
D. |
不能判斷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舉重是我國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一位身高180 cm的運動員和一位身高160 cm的運動員,在挺舉項目中用相同時間把同樣重的杠鈴舉起,如果他們對杠鈴所做的功分別為W1和W2,功率分別為P1和P2,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 ] |
A. |
W1=W2 P1=P2
|
B. |
W1>W(wǎng)2 P1>P2
|
C. |
W1>W(wǎng)2 P1=P2
|
D. |
W1<W2 P1<P2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叫做________,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做________,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做________;從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離叫做動力臂,從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離叫做阻力臂.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園藝師傅在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
|
[ ] |
A. |
增大阻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
|
B. |
減小動力臂,減小動力移動的距離
|
C. |
增大動力臂,省力
|
D. |
減小阻力臂,省力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