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如圖所示是小冬同學“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現(xiàn)象”的實驗裝置,他用完全相同的兩套裝置,同時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加熱.
(1)要完成該探究實驗,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溫度計.
(2)實驗中利用相同熱源給物質加熱,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反映的,這種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稱之為轉換法.
加熱時間/min012345
溫度/℃甲液體202224262830
乙液體202530354045
(3)上表是小冬同學記錄的實驗數據,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甲液體吸熱能力大于(填“大于”“小于”“等于”)乙液體吸熱能力,如果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則甲液體與乙液體吸收的熱量之比是5:2.
(4)實驗結束后,小冬得知甲、乙兩種液體中有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2.1×103J/(kg•℃),若有10kg這種液體,溫度升高20℃,吸收的熱量全部由酒精完全燃燒獲得,則至少要消耗140g酒精(酒精的熱值為3.0×107 J/kg).
(5)小紅想用與小冬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則她在實驗中應控制升高溫度(填“加熱時間”或“升高溫度”)相同.

分析 (1)實驗中需給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從而可確定所需的測量工具;
(2)實驗中用到轉換法,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3)分析甲乙兩種液體溫度的變化情況,溫度變化較慢的,吸熱能力更強;
根據升高相同溫度時間的關系可以得到吸收熱量的關系;
(4)根據Q=cm△t計算出某種液體吸收的熱量,根據Q=mq可知消耗究竟的質量;
(5)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小冬的方法是加熱相同的時間,從而可確定小紅的方案應為升高相同的溫度.

解答 解:(1)實驗中需給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所以除了天平外,還需要秒表和溫度計;
(2)實驗中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用到的是轉換法;
(3)由表格中數據知,甲乙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溫度升高更慢,所以要升高相同的溫度,甲需吸收更多的熱量,可知甲液體的吸熱能力大于乙液體的吸熱能力;
根據數據,同是由20℃升高到30℃,甲用了5min,乙用了2min,可知甲吸收熱量與乙吸收熱量之比為:5:2;
(4)液體吸收熱量為:
Q=cm△t=2.1×103J/(kg•℃)×10kg×20℃=4.2×105J;
由Q=mq得,酒精的質量:
m=$\frac{{Q}_{放}}{q}$=$\frac{{Q}_{吸}}{q}$=$\frac{4.2×1{0}^{5}J}{3.0×1{0}^{7}J/kg}$=0.014kg=140g;
(5)由數據可知小冬的方法是加熱相同的時間,所以小紅的方案應為升高相同的溫度.
故答案為:(1)秒表、溫度計;(2)加熱時間;轉換;(3)大于;5:2;(4)140;(5)升高溫度.

點評 考查了物體吸收熱量的知識點,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本實驗的幾個關鍵點:一是加熱時間的長短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二是用好控制變量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A、B兩種物質受熱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問的變化關系如圖,其中縱坐標表示物質的溫度,橫坐標表示加熱的時間.根據圖象回答:在A、B兩種物質中,屬于晶體的是B,該晶體的熔點為80℃,該晶體加熱5min后開始熔化,你認為另一種物質不是晶體的理由是熔化吸熱溫度不斷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與實際相符是( 。
A.一幢普通樓房的高度200mB.橡皮擦從課桌掉到地面的時間為5s
C.一張卷紙的厚度大約100μmD.一支鉛筆的長度大約為5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隨著中緬天然氣工程的全線貫通,玉溪市民可用上了物美價廉的天然氣.一把茶壺里裝有2.5L的水,水的初溫為20℃,小華用燃氣灶來燒水,使用了0.014m3天然氣.[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為8×107J/m3,求:
(1)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燒開這壺水,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2)天然氣燃燒加熱燒水的熱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用手擰松瓶蓋后,在空氣推動瓶蓋沖出瓶口這個過程中(  )
A.
瓶口出現(xiàn)的“白霧”就是水蒸氣
B.
瓶口“白霧”的形成需要吸熱
C.
空氣對瓶蓋做功,空氣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D.
該過程能量轉換與內燃機壓縮沖程相同,都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4.完成圖中的各圖.(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S極或電流方向或填上電池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測量出了凸透鏡的焦距,然后用該凸透鏡完成圖乙所示的實驗,關于兩幅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為30cm
B.乙圖中光屏上呈現(xiàn)的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C.乙圖中若用透鏡的硬紙板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光屏上只能呈現(xiàn)出蠟燭上半部分的像
D.利用乙圖的成像規(guī)律可以制成投影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得到圖甲所示的光路圖;
(2)利用圖乙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低,應將蠟燭向下(選填“上”或“下”)調節(jié);
②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7cm處時,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投影儀.
③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cm處,無論怎樣調節(jié)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這時應從右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選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學完透鏡知識之后,軍軍同學認為:“將凸透鏡放在點燃的蠟燭和光屏之間,只移動中間的透鏡,一定可以在光屏上成像”.軍軍的說法是否正確呢?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分成了A、B兩個小組,分別進行了各自的探究.
(1)圖為A小組同學們的探究情況,他們把蠟燭和光屏固定好后,發(fā)現(xiàn)凸透鏡調整到圖示位置時剛好可以在屏上行成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實(“實”或“虛”)像.

(2)A組同學不改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向左(“左”或“右”)移動透鏡,光屏上又一次出現(xiàn)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放大(“放大”或“縮小”)的.
(3)B組同學使用了完全一樣的器材研究這個問題.實驗前,他們將火焰、透鏡和光屏的中心都調整到了同一高度,固定好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中間的透鏡都無法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同時這也說明軍軍同學的說法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