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0356  120364  120370  120374  120380  120382  120386  120392  120394  120400  120406  120410  120412  120416  120422  120424  120430  120434  120436  120440  120442  120446  120448  120450  120451  120452  120454  120455  120456  120458  120460  120464  120466  120470  120472  120476  120482  120484  120490  120494  120496  120500  120506  120512  120514  120520  120524  120526  120532  120536  120542  120550  235360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作圖題

一木塊靜止在斜面上,如圖所示,用力的示意圖畫出斜面受到的壓力F。

(2分)如圖所示,重為4N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示意畫出小球所受到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分別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頂端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

        相同.

    (2)由圖示可知,小車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最        ,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減小得越慢.

    (3)根據(jù)這個實驗可推理得到: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車將一直保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如果兩力方向相同,其作用效果相當于只受一個F=F1+F2,我們把F叫做合力,F(xiàn)1、F2叫做分力.小明想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夾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與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還存在F等于F1+F2的關系呢?于是他應用學過的方法,對此進行了探究.

(1)如圖所示,橡皮筋原長為AB,通過兩個彈簧測力計對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夾角的兩個力F1和F2,使橡皮筋從B處伸長到C處,記錄此時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個彈簧測力計對橡皮筋施加一個力F的作用,為了使這個力F的作用效果與那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   ,應使橡皮筋   ,記錄此時F的大�。�

(2)先后兩次改變F1和F2的夾角,重復步驟

   (1),得到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兩個力不在同一條 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F     F1+F2,(選 填“等于”或“不等于”)且在F1、F2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合力F的大小隨著F1與F2夾角的增大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小明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物體在泡沫上的壓痕深淺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采用的是下列中的哪一種方法?   

     A.控制變量法      B.類比法      C.轉換法      D.累積法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比較實驗中的圖     

   (4)小華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他發(fā)現(xiàn)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燒杯、金屬塊、木塊、細線、水及其他簡單輔助器材。

第一小組:探究金屬塊的下沉條件。實驗中,他們用兩種方法測量了物體受到的浮力:

方法1:稱重法。測量過程及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金屬塊所受的浮力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測量過程與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排開水的體積

    mL,根據(jù)FGρVg可計算出浮力。

第二小組:探究木塊上浮的條件。要測量木塊浸沒時的浮力,你準備選用上述兩方法中的方法     (選填“1”或“2”),并簡要說明操作中還應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一根木頭重為1600N,體積為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頭的質(zhì)量;

(2)木頭的密度;

(3)木頭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質(zhì)量為50kg的小明騎自行車上學,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求:(1)小明的體重:

(2)小明在騎車過程中,輪胎對地面的壓強:

(3)自行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所受的總阻力.

(解答要求:要寫出依據(jù)的主要公式或變形公式,要有數(shù)據(jù)代入和運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無錫市八年級下學期反饋練習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已知某實心小球是由下表中所列出的塑料材料中的一種制成的.

為了鑒別該小球究竟是由其中哪一種塑料制成的,某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1)把該小球放入盛有足夠多酒精的量杯中,松手后,當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發(fā)現(xiàn)量杯內(nèi)的液面由50mL處升高到80mL處(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2)再把該小球放入另一只盛有足夠多水的量杯中,松手后,當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發(fā)現(xiàn)量杯內(nèi)的水面由50mL處升高到77mL處.

由上述實驗可推知:塑料小球的質(zhì)量是      kg,組成該小球的材料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體的重力接近20 N 的是(    )

A.一個學生  B.一支鋼筆     C.一只公雞    D.一輛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去年3月以來,發(fā)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某學校食堂為了確保師

生健康,堅持把師生用過的餐具進行高溫蒸煮消毒。在餐具放進冷水直至加熱到水沸騰的過程中,關于餐具的下列相關物理量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A.溫度       B.體積       C.質(zhì)量        D.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鑹鹃埞鎴炲箠闁稿﹥顨嗛幈銊р偓闈涙啞瀹曞弶鎱ㄥ璇蹭壕闂佺粯渚楅崰娑氱不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姈椤忕喖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礃椤曆囧煘閹达附鍋愰柛娆忣槹閹瑧绱撴担鍝勵€岄柛銊ョ埣瀵濡搁埡鍌氫簽闂佺ǹ鏈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