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2110  172118  172124  172128  172134  172136  172140  172146  172148  172154  172160  172164  172166  172170  172176  172178  172184  172188  172190  172194  172196  172200  172202  172204  172205  172206  172208  172209  172210  172212  172214  172218  172220  172224  172226  172230  172236  172238  172244  172248  172250  172254  172260  172266  172268  172274  172278  172280  172286  172290  172296  172304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亮同學用一個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小亮同學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 將觀測情況記錄在表中
實驗序號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質(zhì)
1206.7倒立、縮小的實像
2157.5
31010倒立、等大的實像
47.5倒立、放大的實像
54--正立、放大的虛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5 cm.
(2)在表中填出實驗序號2中像的性質(zhì)倒立、縮小的實像,
(3)實驗序號4中成像的原理應用于生活中的投影儀(幻燈機)
(4)當蠟燭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學準備了一塊平面鏡、一塊畫有法線ON的平整硬紙板、直尺、量角器及鉛筆.

(1)這個實驗還需要的一個重要器材是:光源(激光筆).
(2)海若按如圖1所示方式開始實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兩條光線,她想把這兩條光線的傳播路徑保留在紙板上以便研究,請你為她設計一個簡便的方法:沿光路用鉛筆相隔一定距離在紙板上各打兩個點,再過兩點用直尺、鉛筆將光的路徑畫在紙板上.
(3)如果紙板與平面鏡不垂直,入射光沿紙板照射后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
(4)海若將一缺角的紙板按如圖2所示方式放置,讓光沿直線AO入射,接著她以ON為軸旋轉(zhuǎn)缺 角紙板,發(fā)現(xiàn)無論缺角紙板旋轉(zhuǎn)到哪個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現(xiàn)在入射光所在的紙板上,在缺角紙板上沒有顯示出反射光.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小明同學自備器材,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其情形如圖所示,他先把一塊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準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后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蠟燭B的位置,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鏡代替玻璃板,上述實驗不能(填“能”或“不能”) 進行,因為用平面鏡無法確定像的位置.
(2)實驗時,取兩根相同的蠟燭,是為了驗證物與像大小關系;某同學發(fā)現(xiàn)看到蠟燭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B也點燃,用來增加像的亮度.他這樣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fā)現(xiàn)蠟燭A像的大小不變(選項“變大”、“變小”或“不變”).如果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B始終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是因為玻璃板沒有垂直于桌面
(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不會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選填“虛”或“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甲、乙兩輛汽車以相同的恒定速度直線前進,甲車在前,乙車在后.甲車上的人A和乙車上的人B各用石子瞄準對方,以相對自身為v0的初速度同時水平射擊對方,若不考慮石子的豎直下落,則( 。
A.A先被擊中B.B先被擊中
C.同時被擊中D.可以擊中B而不能擊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課桌的高度為80 cm
B.人步行的速度約為20 m/s
C.教室天花板離地面的高度為8 m
D.正常人脈搏跳動10次的時間約為1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通過三個燈L1、L2和L3的電流分別為1A、3A、6A,求電流表A1、A2和A3的示數(shù)各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某同學對“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進行探究:

(一)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
【設計與進行實驗】
(1)按圖所示電路圖甲連接電路;
(2)閉合開關,用電壓表測出L1兩端的電壓;
(3)在測量L2兩端電壓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采用以下方法:電壓表所接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
UAB/VUBC/VUAC/V
2.11.73.8
(4)測出AC間的電壓.
【交流與評估】
(1)在拆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
(2)該同學用上面的方法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測出L2兩端的電壓,原因是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3)方法改進后,所測出的AB、BC、AC間的電壓記錄在表中,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本次實驗的結論是:串聯(lián)電路總電壓等于(選填“等于”或“不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4)這個實驗在設計上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沒有多次測量.
(二)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圖乙中把電路連接完整,要求電壓表測量燈L1兩端的電壓(電源電壓3V).
(2)電路連接正確后進行實驗,分別測出燈L1、L2兩端的電壓和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電壓表示數(shù)相同,如圖丙所示,其值為2.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小明同學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導體的電阻可能與導體的長度有關.
猜想二:導體的電阻可能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三:導體的電阻可能與導體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他準備了不同的導體,規(guī)格、材料如表:
編號材料長度/m橫截面積/mm2
A鎳鉻合金0.50.5
B鎳鉻合金1.00.5
C鎳鉻合金0.51.0
D錳銅合金0.50.5
(1)為了驗證上述猜想,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圖,在連接電路時發(fā)現(xiàn),還缺少一個必要的元件,這個元件是開關.
(2)本實驗是通過燈泡亮度來比較a、b兩點間導體電阻的大。
(3)將(1)問中所缺的元件接上后,小明發(fā)現(xiàn)當接入a、b之間的導體阻值差別較小時,實驗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請你對電路的改進再提出一條建議:串聯(lián)電流表.
(4)要想探究電阻大小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應將編號為A與編號C的導體分別接入a、b之間.
(5)依次把a、b跟電阻絲A、B的兩端連接,閉合開關,電流表的示數(shù)不同,分析比較A、B兩根電阻絲電阻的大小,可探究電阻跟長度的關系,其結論是導體的材料與橫截面一定時,導體越長,電阻越大.
(6)小剛在探究同樣的課題時,手邊只有一根電阻絲,那么他利用這根電阻絲和上述電路,不能夠完成猜想三(選填“一”、“二”或“三”)的實驗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關系.
(一)探究小組的同學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電路圖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根據(jù)電流表A1指針偏轉(zhuǎn)角度較A2小,如圖乙所示,他們判斷“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不等”.請你指出造成他判斷錯誤的原因是:兩個電流表的量程不同.
(2)閉合電路后發(fā)現(xiàn):燈L2的亮度比燈L1的亮度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燈L2中的電流較大,所以L2更亮
B.電流從電源正極出來先通過燈L2,所以L2更亮
C.兩燈中的電流相等,亮度不同時由于兩燈規(guī)格不同所致
(3)另外的同學在使用電流表時,其電流表的指針擺動分別出現(xiàn)了如圖A、B、C所示的三種情況.請分析他在電流表的使用上分別存在什么問題,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A圖的問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B圖的問題:電流表所用的量程太大.
C圖的問題:電流表所用的量程太。
(二)探究如圖丙所示的并聯(lián)電路中,流過a、b、c各處的電流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1)按電路圖連接好實物電路;
(2)把電流表分別接入到電路中的a、b、c處測出它們的電流填入表中:
測量次數(shù)c處的電流Icb處的電流Iba處的電流Ia
10.100.120.22
20.200.240.44
30.250.300.55
(3)為了防止個別偶然因素的影響,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重復上面實驗步驟:
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讓a、b、c三處的電流值都發(fā)生改變;
方法二:更換其中某一條支路中的燈泡(燈泡的規(guī)格不同),只讓其中某一條支路電流值發(fā)生改變,從而改變a處電流值.
分析與論證:
①上面設計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物理量未標單位.
②表格補充完整后,通過對上面數(shù)據(jù)的分析,第二次實驗和第三次實驗是采用上面兩方法中的方法一進行的.
③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并聯(lián)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在“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情況”的實驗中:

(1)小麗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熱水和煤油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在組裝器材時應先調(diào)節(jié)A(選填A或B)的高度.
(2)組裝好器材,他們先后在同一個燒杯中稱出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別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得出結論.要完成該實驗,除圖甲所示器材外,還需要的一個測量工具是秒表.
(3)在對實驗進行反思時,他們認為原方案有需要兩次加熱耗時長等確定啊,因此改進方案并設計了圖乙所示的裝置,做了如下實驗:在四個相同的試管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所有的實驗記錄,根據(jù)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液體質(zhì)量/g初溫/℃末溫/℃加熱時間/min
1300203012
215020306
3煤油30020306
4煤油30020253
①分析比較1、3試管的實驗記錄(選填試管序號),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質(zhì)量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時,不同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不同.
②分析比較1、2兩試管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zhì)升高相同的溫度,質(zhì)量越大,吸收的熱量越多.
③分析比較3、4兩試管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質(zhì)量相同的同種物質(zhì),升高的溫度越高,吸收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