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減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氣中的排放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
(1)己知:N2 (g)+O2 (g)=2NO (g)△H=+180.5kJ•mol-1
C(s)+O2 (g)=CO2 (g)△H=-393.5kJ•mol-1
2C (s)+O2(g)=2CO (g)△H=-221kJ•mol-1
若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frac{c({N}_{2})•{c}^{2}(C{O}_{2})}{{c}^{2}(NO)•{c}^{2}(CO)}$,
請寫出此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1
(2)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污染,若將反應CH4+2NO2=CO2+2H2O+N2設計為原電池,電池內部是摻雜氧化釔的氧化鋯晶體,可以傳導O2-,則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2NO2+8e-=N2+4O2-
(3)利用H2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乙烯:6H2(g)+2CO2(g) $\stackrel{催化劑}{?}$CH2=CH2(g)+4H2O(g)  己知不同溫度對CO2的轉化率及催化劑的效率影響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①③④(填序號).

①不同條件下反應,N點的速率最大
②M點時平衡常數(shù)比N點時平衡常數(shù)大
③溫度低于250℃時,隨溫度升高乙烯的產率增大
④實際反應應盡可能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以提高CO2的轉化率
(4)在密閉容器中充入5mol CO和4mol NO,發(fā)生上述(1)中某反應,如圖為平衡時NO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壓強的關系.

回答下列問題:
①溫度:T1> T2(填“<”或“>”).
②某溫度下,若反應進行到10分鐘達到平衡狀態(tài)D點時,容器的體積為2L,則此時的平衡常數(shù)K=0.22 L•mol-1(結果精確到兩位小數(shù));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CO)=0.1 mol/(L•min).
③若在D點對反應容器升溫的同時擴大體積至體系壓強減小,重新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可能是圖中A~G點中的A點.

分析 (1)依據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結合已知的熱化學方程式和蓋斯定律計算得到縮小熱化學方程式的焓變,得到此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若將反應CH4+2NO2=CO2+2H2O+N2設計為原電池,電池內部是摻雜氧化釔的氧化鋯晶體,可以傳導O2-,負極為甲烷失電子生成二氧化碳,正極二氧化氮得到電子生成氮氣,用氧離子配平電荷守恒得到電極反應;
(3)①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
③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
④溫度越低催化劑活性越小,反應速率越慢;
(4)①根據反應2CO(g)+2NO(g)?N2(g)+2CO2(g)△H=-746kJ•mol-1,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所以NO的體積分數(shù)會增大;
②化學平衡三行計算列式計算平衡濃度,平衡常數(shù)K=$\frac{生成物平衡濃度冪次方乘積}{反應物平衡濃度冪次方乘積}$;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CO)=$\frac{△c}{△t}$;
③根據三行式結合化學平衡移動原理來回答.

解答 解:(1)若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N}_{2}){c}^{2}(C{O}_{2})}{{c}^{2}(NO){c}^{2}(CO)}$,反應為2NO(g)+2CO(g)?N2(g)+2CO2(g),
①N2(g)+O2(g)=2NO(g)△H=+180.5kJ•mol-l
②C(s)+O2(g)=CO2(g)△H=-393.5kJ•mol-l
③2C(s)+O 2(g)=2CO(g)△H=-221kJ•mol-l
蓋斯定律計算②×2-③-①得到2NO(g)+2CO(g)?N2(g)+2CO2(g)△H=-746.5 kJ•molˉ1,
故答案為:2NO(g)+2CO(g)?N2(g)+2CO2(g)△H=-746.5 kJ•mol-1;
(2)若將反應CH4+2NO2=CO2+2H2O+N2設計為原電池,電池內部是摻雜氧化釔的氧化鋯晶體,可以傳導O2-,負極為甲烷失電子生成二氧化碳,正極二氧化氮得到電子生成氮氣,用氧離子配平電荷守恒得到電極反應,正極電極反應為:2NO2+8e-=N2+4O2-,
故答案為:2NO2+8e-=N2+4O2-;
(3)①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但M、N點溫度、催化劑均不同,則N點速率不最大,故①錯誤;
②升高溫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轉化率減低,則升溫平衡逆向移動,所以M化學平衡常數(shù)大于N,故②正確;
③溫度低于250℃時,隨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乙烯的產率減小,故③錯誤;
④為提高CO2的轉化率,平衡正向進行,反應是放熱反應,低的溫度下進行反應,平衡正向進行,但催化劑的活性、反應速率減小,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①③④;
(4)①根據反應2CO(g)+2NO(g)?N2(g)+2CO2(g)△H=-746kJ•mol-1,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所以NO的體積分數(shù)會增大,即T1>T2,
故答案為:>;
②某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D點時,NO的體積分數(shù)是25%,設CO的變化濃度是x,
                 2CO(g)+2NO(g)?N2(g)+2CO2(g)
初始濃度:2.5             2                  0            0
變化濃度:x                 x                0.5x             x
平衡濃度:2.5-x             2-x               0.5x                x
NO的體積分數(shù)是25%,即$\frac{2-x}{2.5-x+2-x+0.5x+x}$×100%=25%,解得x=1,此時K=$\frac{{1}^{2}×0.5}{1.{5}^{2}×1}$=0.22 L•mol-1;
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CO)=$\frac{1mol/L}{10min}$=0.1 mol•L-1•min-1,
故答案為:0.22 L•mol-1;0.1 mol/(L•min);
③若在D點對反應容器升溫的同時擴大體積使體系壓強減小,則平衡會逆向移動,NO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重新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可能是圖中A點,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涉及蓋斯定律的應用、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電極反應式的書寫知識,注意知識的綜合應用是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原電池裝置中,電解質溶液為硫酸,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產生1 g H2,消耗鋅的質量65 g
B.供電時的總反應為:Zn+2H+═Zn2++H2
C.該裝置不可實現(xiàn)化學能全部轉化為電能
D.銅做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32,且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0,X、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shù),X與Z,Y與W均為同主族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Z、W單質的熔點:Z>W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Y>W
C.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X>Y>Z>W
D.Z元素處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Ⅱ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W、X、Y、Z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4種元素,W與Y、X與Z處于同期表同一主族,W元素以W-W鏈化合物構成了生命界,Y元素以Y-X-Y鏈化合物構成了礦物界.
(1)W原子價電子的軌道表達式為
(2)WX的等電子體有N2、CN-等.WN-與WX均為配合物中常見的配體,WN-作配體時,提供孤電子對的通常是W原子而不是氮原子,其原因是碳元素的電負性小于氮元素的電負性.
(3)ZX2的空間構型是V形.
(4)YF4遇水易發(fā)生水解,水解后產生的HF與部分YF4生成配離子YF6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YF4+4H2O═H4YO4+2H2YF6.該反應混合物中,中心眼子雜化方式相同的分子是SiF4、H2O、H4SiO4
(5)一種石英晶體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可以看成是在晶體硅的晶胞中每兩個硅原子間插入一個氧原子而得到.其中硅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4;己知該晶體的密度為ag/cm3,則該晶胞的棱長為$\root{3}{\frac{480}{a{N}_{A}}}$×1010pm(用含a、NA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工業(yè)上“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減輕“溫室效應”.
I.工業(yè)上正在研究利用CO2來生產甲醇燃料的方法,該方法的化學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某科學實驗將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溫度保持不變),測得H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實線所示(圖中字母后的數(shù)字表示對應的坐標):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在B條件下能自發(fā)進行(城編號).
A.高溫      B.低溫        C.任何溫度
(2)該反應在0~8min內CO2的平均反應速率是0.125mol/(L•min).
(3)該反應的平街常數(shù)K=0.5(L/mol)2
(4)僅改變某一條件再進行實驗,測得H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虛線所示.與實線相比,虛線I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若實線對應條件下平衡常教為K,虛線I對應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為K1,盛線II對應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為K2,則K、K1和K2的大小關系是KK=K2>K1
II.己知25℃時,乙酸和碳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如2表:
物質的化學式CH3COOHHCO3
電離平衡常數(shù)K=1.8×10-5K1=4.3×10-7K2=5.6×10-11
(1)用飽和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若已知CH3COONH4溶液pH=7,則NH4HCO3溶液顯堿性(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 2 ) 25℃時,在0.lmol/L乙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3,保持溫度不變,所得混合液的
pH=6,那么混合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18;該混合溶液中的兩種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CH3COO-)>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A、B、C三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shù),而B的核電荷數(shù)比A大2,C原子的電子數(shù)比B原子的電子數(shù)多3; 1molA的單質能跟鹽酸反應,在標準狀況下可置換出11.2L的H2,這時A轉變?yōu)榕c氖原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試回答:
①A是Na元素,C是S元素;
②B的離子結構示意圖是,與B的離子具有相同電子數(shù)的微粒中,有兩種分子可化合生成一種鹽,該鹽易潮解,受熱或遇熱水可分解,能腐蝕玻璃,兩分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H3+HCl═NH4Cl;
③A、C元素形成化合物A2C的電子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質量為a g,則該混合物中
(1)所含共用電子對數(shù)目為$\frac{3a}{14}{N}_{A}$
(2)所含碳氫鍵數(shù)目為$\frac{a}{7}{N}_{A}$
(3)燃燒時消耗的O2標準狀況下體積2.4a L
(4)所含原子總數(shù)為$\frac{3a}{14}{N}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強的有幾項( 。
①HC1比H2S穩(wěn)定
②S2-還原性比C1-
③C12能與H2S反應生成S
④HC1的溶解度比 H2S大
⑤相同條件下C12與Fe反應生成FeCl3,S與Fe生成FeS
⑥HC1的酸性比H2S強.
A.2項B.3項C.4項D.5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常溫下,向 1L 0.10mol•L-1CH3COONa 溶液中,不斷通入HC1氣體(忽略溶液體積變化),得到 c (CH3COO-)和c(CH3COOH)與 pH 的變化關系如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的pH比較:x<y<z
B.在y點再通入0.05 mol HCl氣體,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c(Na+)=c(Cl-)>c(H+)>c(CH3COO-)>c(OH-)
C.在溶液中加入一滴強酸或強堿,溶液pH變化最小的是y點
D.該溫度下,CH3COOH的Ka=104.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