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題是探究CO還原性的實驗設計題,利用C和CO2反應生成的CO還原氧化銅,結(jié)合氧化銅變紅色粉末和石灰水變渾濁來推測CO的還原性,但因CO2中混有的水汽也能和C反應生成CO和H2,生成的H2有還原性對實驗有干擾,因此CO2必須干燥處理,據(jù)此分析可作答;
(1)裝置A中是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鈣和水;
(2)實驗室用鹽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鹽酸揮發(fā),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氣體;
(3)裝置D中選擇碳粉與CO2與反應生成CO;
(4)因存在氣體制備,整套實驗裝置需密封,故需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5)黑色的氧化銅被還原為銅,可間接推測CO具有還原性;
(6)若沒有C裝置干燥CO2氣體,揮發(fā)出的水汽與碳作用也能生成還原性的氣體H2,對CO的性質(zhì)實驗有干擾;
(7)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轉(zhuǎn)化為一氧化碳,所以從D裝置出來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為防止原來二氧化碳的干擾,應先把原來的二氧化碳除去.
解答 解:(1)裝置A中是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鈣和水,其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H2O+CO2↑,
故答案為:CaCO3+2H+═Ca2++H2O+CO2↑;
(2)實驗室用鹽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的熱量導致鹽酸揮發(fā),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為除去氯化氫氣體,選取的試劑應能除去氯化氫氣體且不和二氧化碳反應,則只能選取可溶性的飽和碳酸氫鹽,一般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故答案為: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3)選擇C和CO2反應生成CO,故答案為:炭;
(4)實驗前,需對整套裝置進行氣密性檢驗,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5)利用E裝置中的黑色氧化銅變?yōu)榧t色,可知道氧化銅被還原為銅,推測CO具有還原性,故答案為:E裝置中黑色CuO變成紅色;
(6)實驗中沒有裝置C,使裝置B與裝置D直接相連,則CO2中混有的水汽會與碳反應生成還原性的H2,影響CO還原性的判斷,故答案為:沒有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高溫下水蒸氣與炭反應生成H2和CO,H2也能還原CuO,從而干擾對CO還原性的驗證;
(7)和二氧化碳的反應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轉(zhuǎn)化為一氧化碳,所以從D裝置出來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為防止原來二氧化碳的干擾,應先把D出來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將一氧化碳氣體通過E裝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堿性物質(zhì)除去,所以選②;
故答案為:D;E;②.
點評 本題以實驗方案設計為載體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質(zhì),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除雜試劑的選擇等,綜合性較強.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質(zhì)A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 | |
B. | 物質(zhì)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 | |
C. | 1 mol物質(zhì)A最多可以與含4molBr2的溴水反應 | |
D. | 物質(zhì)A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氧化反應、水解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 | B. | 12 | C. | 13 | D. | 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2CO3和NaOH | B. | Na2CO3 | ||
C. | NaOH和Na2O2 | D. | NaOH、Na2O2和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鐵的冶煉過程是通過置換反應得到單質(zhì)鐵 | |
B. | 太陽能電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應用有利于環(huán)保、節(jié)能 | |
C. | 化學家采用瑪瑙研缽磨擦固體反應物進行溶劑合成,瑪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 |
D. | 包裝食品里常有硅膠、生石灰、還原鐵粉三類小包,其作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r(W)>r(Z)>r(Y)>r(X) | |
B. | Z2+可影響水的電離平衡 | |
C. | Y的簡單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W的弱 | |
D. | Y分別與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學鍵類型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