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分別用等質量的金屬鈉進行下列實驗,其中生成氫氣的體積(同溫同壓)最大的是( 。
A.將鈉投入到足量水中
B.將鈉用鋁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將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將鈉放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中

分析 Na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氫氣,生成的NaOH溶液能和Al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氣,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以及鈉放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中實質都是與氫離子反應,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發(fā)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OH+H2↑;
B.發(fā)生的反應為2Na+2H2O=2NaOH+H2↑、2NaOH+2Al+2H2O=2NaAlO2+3H2↑;
C.將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Na+2H2SO4=Na2SO4+H2↑;
D.鈉和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根據方程式知,只有B中生成的氫氣多,故選B.

點評 本題以鈉為載體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明確發(fā)生的反應是解本題關鍵,注意鋁和NaOH反應能生成氫氣,為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下列飽和溶液中分別持續(xù)通入CO2,始終不會有沉淀或晶體析出的是( 。
A.Na2SiO3B.Ca(OH)2C.Ca(NO32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子云示意圖中的小黑點表示原子核最外層的電子
B.某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天然存在的該元素其中一種同位素的豐度為75%,則100 g天然存在的該元素中,此同位素的質量為75 g
C.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是由該電子的電子層、電子亞層、電子云的伸展方向和電子自旋方向共同決定的
D.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所以N層電子的能量一定高于M層電子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除了生成新物質外,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放熱反應可能需要加熱才可以發(fā)生
C.反應條件是加熱的反應都是吸熱反應
D.化學反應放熱還是吸熱,取決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和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相同pH的弱酸HX和HY(前者的Ka較小),加水稀釋后pH值仍相同,則前者酸中稀釋的倍數(shù)更大
B.在CH3COOH和CH3COONa濃度均為0.1mol/L的體系中,外加少量強堿時,溶液的PH值發(fā)生較大變化
C.在Na2HPO4水溶液中存在關系式:c(H3PO4)+c(H2PO4-)+c(HPO42-)+c(PO43-)═c(Na+
D.沉淀溶解平衡BaSO4═Ba2++SO42- 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數(shù)為1.1×10-10,說明難溶鹽BaSO4是弱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加入Al粉后會產生氫氣的下列溶液中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Al3+、Cl-、SO42-B.Na+、Mg2+、CO32-、Cl-
C.K+、Ba2+、Cl-、Br-D.K+、Na+、SO4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濃度均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2 mol•L-1
B.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O3-)+c(H2CO3)+2c(CO32-
C.0.2 mol•L-1 HCl溶液與等體積0.1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D.0.1 mol•L-1氨水中滴入0.1 mol•L-1鹽酸至溶液呈中性時:c(NH4+)=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實驗室用下列溶質配制一種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C(Cl-)=$\frac{1}{2}$C(Na+)=C(SO42-).則其溶質可能是(  )
A.KCl、NaClB.KCl、NaCl、Na2SO4
C.NaCl、Na2SO4、K2SO4D.KCl、Na2SO4、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某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3H7O2N,關于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分子可能是天然蛋白質水解的產物
B.該分子核磁共振氫譜圖可能有兩個吸收峰,且面積之比為1:6
C.該分子只有2種同分異構體
D.分子中可能含有個一個羥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