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6.硝酸銅是常用的一種無機化學試劑
(1)工業(yè)上以粗銅為原料采取如圖1所示流程制備硝酸銅晶體:

①在步驟a中,還需要通入氧氣和水,其目的是將NOx轉化為硝酸,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②在保溫去鐵的過程中,為使Fe3+沉淀完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調節(jié)溶液的pH,根據下表數據,溶液的pH應保持在3.2--4.7范圍
氫氧化物開始沉淀時的pH氫氧化物沉淀完全時的pH
Fe3+1.93.2
Cu2+4.76.7
③在濾液蒸發(fā)濃縮步驟中,適當加入稀硝酸的作用是抑制加熱過程中Cu2+的水解
(2)某研究學習小組將一定質量的硝酸銅晶體【Cu(NO32.6H2O】放在坩堝中加熱,在不同溫度階段進行質量分析,繪制出剩余固體質量分數與溫度關系如圖2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當溫度27℃<T<120℃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NO32•6H2O$\frac{\underline{\;\;△\;\;}}{\;}$Cu(NO32•3H2O+3H2O
②剩余固體質量為38.4g時,固體成分為【Cu(NO32•2Cu(OH)2】當溫度120℃<T<800℃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NO32•3H2O$\frac{\underline{\;\;△\;\;}}{\;}$Cu(NO32•2Cu(OH)2+4NO2↑+O2↑+7H2O (此溫度下,HNO3也分解)
③當剩余固體質量為21.6g時,固體的化學式為Cu2O
(3)制備無水硝酸銅的方法之一是用Cu與液態(tài)N2O4反應,反應過程
中有無色氣體放出,遇到空氣變紅棕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N2O4=Cu(NO32+2NO↑.

分析 (1)粗銅中加入稀硝酸,Fe、Cu和稀硝酸反應生成Fe(NO33、Cu(NO32,同時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硝酸,能循環(huán)利用,調節(jié)溶液的pH,將Fe(NO33轉化為Fe(OH)3沉淀,然后過濾得到濾渣,濾液為Cu(NO32溶液,向濾液中加入稀硝酸并調節(jié)溶液的pH,然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得到硝酸銅晶體,
①氮氧化物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提高原料利用率;
②調節(jié)溶液的pH使氫氧化鐵完全沉淀,銅離子不產生沉淀,據此判斷溶液的pH;加入的物質不能引進新的雜質,且要將鐵離子轉化為沉淀,增大溶液的pH;
③酸性條件下能抑制銅離子水解;
(2)①根據圖象可知,當溫度27℃<T<120℃時,硝酸銅晶體【Cu(NO32.6H2O】部分失去結晶水;
②根據上述分析,當溫度27℃<T<120℃時,生成物為Cu(NO32•3H2O,剩余固體質量38.4g時,固體成分為【Cu(NO32•2Cu(OH)2】,又因為此溫度下HNO3也分解,所以當溫度120℃<T<800℃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NO32•3H2O$\frac{\underline{\;\;△\;\;}}{\;}$Cu(NO32•2Cu(OH)2+4NO2↑+O2↑+7H2O;
③根據縱坐標的數據關系;
(3)Cu與液態(tài)N2O4反應,反應過程中有無色氣體放出,遇到空氣變紅棕色,說明生成物有NO.

解答 解:(1)粗銅中加入稀硝酸,Fe、Cu和稀硝酸反應生成Fe(NO33、Cu(NO32,同時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硝酸,能循環(huán)利用,調節(jié)溶液的pH,將Fe(NO33轉化為Fe(OH)3沉淀,然后過濾得到濾渣,濾液為Cu(NO32溶液,向濾液中加入稀硝酸并調節(jié)溶液的pH,然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得到硝酸銅晶體,
①氮氧化物有毒,且NO不和水反應,通入氧氣和水,氮氧化物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硝酸能循環(huán)利用,從而提高原料利用率,且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故答案為:將NOx轉化為硝酸,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②調節(jié)溶液的pH使氫氧化鐵完全沉淀,銅離子不產生沉淀,當溶液的pH在1.9~3.2之間,鐵離子沉淀,而銅離子不產生沉淀,pH為4.7時銅離子產生沉淀,所以調節(jié)溶液的pH為3.2--4.7;
故答案為:3.2--4.7;
③銅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銅和氫離子,水解方程式為Cu2++2H2O?Cu(OH)2+2H+,加入稀硝酸能抑制硝酸銅溶解,
故答案為:抑制加熱過程中Cu2+的水解;
(2)①根據圖象可知,當溫度27℃<T<120℃時,硝酸銅晶體【Cu(NO32.6H2O】部分失去結晶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NO32•6H2O$\frac{\underline{\;\;△\;\;}}{\;}$Cu(NO32•3H2O+3H2O↑
故答案為:Cu(NO32•6H2O$\frac{\underline{\;\;△\;\;}}{\;}$Cu(NO32•3H2O+3H2O;
②根據上述分析,當溫度27℃<T<120℃時,生成物為Cu(NO32•3H2O,剩余固體質量38.4g時,固體成分為【Cu(NO32•2Cu(OH)2】,又因為此溫度下HNO3也分解,所以當溫度120℃<T<800℃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NO32•3H2O=Cu(NO32•2Cu(OH)2+4NO2↑+O2↑+7H2O,
故答案為:3Cu(NO32•3H2O$\frac{\underline{\;\;△\;\;}}{\;}$Cu(NO32•2Cu(OH)2+4NO2↑+O2↑+7H2O;
③根據縱坐標的數據關系,當剩余固體質量為21.6g時,固體的化學式為Cu2O;
故答案為:Cu2O
(3)Cu與液態(tài)N2O4反應,反應過程中有無色氣體放出,遇到空氣變紅棕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 N2O4=Cu(NO32+2NO↑,
故答案為:Cu+2 N2O4=Cu(NO32+2NO↑.

點評 本題以銅和酸的反應為載體考查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根據物質的性質、基本操作從整體上分析流程圖中各個步驟發(fā)生的反應,知道圖2中曲線上、下區(qū)域表示的含義,注意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實驗室用標準鹽酸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劑,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裝酸液前未用標準鹽酸溶液潤洗2~3次
B.開始實驗時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在滴定過程中氣泡消失
C.盛NaOH溶液的錐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潤洗2~3次
D.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黃色變橙色,立即記下滴定管內液面所在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藥.乙酰水楊酸受熱易分解,分解溫度為128℃~135℃.
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以水楊酸(鄰羥基苯甲酸)與醋酸酐[(CH3CO)2O]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反應原理如下:

制備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主要試劑和產品的物理常數如下表所示:
名稱相對分子質量熔點或沸點(℃)
水楊酸138158(熔點)微溶
醋酸酐102139.4(沸點)易水解
乙酰水楊酸180135(熔點)微溶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阿司匹林時,要使用干燥的儀器的原因是醋酸酐和水易發(fā)生反應.
(2)合成阿司匹林時,最合適的加熱方法是水浴加熱.
(3)提純粗產品流程如下,加熱回流裝置如圖:

①使用溫度計的目的是控制加熱的溫度,防止乙酰水楊酸受熱易分解.
②冷凝水的流進方向是a(填“a”或“b”);
③趁熱過濾的原因是防止乙酰水楊酸結晶析出.
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填選項字母).
a.此種提純方法中乙酸乙酯的作用是做溶劑
b.此種提純粗產品的方法叫重結晶
c.根據以上提純過程可以得出阿司匹林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低溫時大
d.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判斷產品中是否含有未反應完的水楊酸
(4)在實驗中原料用量:2.0g水楊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終稱得產品質量為2.2g,則所得乙酰水楊酸的產率為84.3%(用百分數表示,小數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工業(yè)上用黃鐵礦(主要成分:FeS2,含有少量Fe2O3和SiO2,其它雜質不考慮)制備高效凈水劑K2FeO4的工業(yè)流程如圖:

已知:25℃時,Fe(OH)3的KSP=1.0×10-38;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10-5mol•L-1時,認為離子沉淀完全.請回答:
(1)寫出制備副產物“氮肥”的化學方程式2SO2+4NH3.H2O+O2=2(NH42SO4+2H2O.
(2)由FeCl3溶液制備Fe(OH)3時,若使溶液中的Fe3+沉淀完全,需調節(jié)溶液的pH至少為3.Fe(OH)3轉化為Na2FeO4的離子方程式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3)高溫煅燒黃鐵礦的化學方程式為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8SO2
(4)操作I的具體步驟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
(5)檢驗煅燒后生成氣體中有SO2的方法為將生成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褪色,加熱,又恢復紅色,則氣體為二氧化硫.
(6)工業(yè)上也可用Fe做陽極電解KOH溶液的方法制備K2FeO4,則陽極反應式為Fe+8OH--6e-=FeO4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鹵代烴是有機合成的重要中間體,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發(fā)現:加熱l-丁醇、濃H2SO4和溴化鈉混合物可以制備1-溴丁烷.發(fā)生反應:CH3CH2CH2CH2OH+HBr$\stackrel{△}{→}$CH3CH2CH2CH2Br+H2O.還會有烯、醚等副產物生成.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混合物蒸餾,分離得到1-溴丁烷,已知相關有機物的性質如下:
熔點/℃沸點/℃
1-丁醇-89.53117.25
1-溴丁烷-112.4101.6
丁醚-95.3142.4
1-丁烯-185.3-6.5


(1)制備1-溴丁烷的裝置應選用上圖中的C(填序號).反應加熱時的溫度不宜超過100℃,理由是防止1-溴丁烷因氣化而逸出,影響產率且溫度太高,濃硫酸氧化性增強,可能氧化溴化氫.
(2)制備操作中,加入的濃硫酸和溴化鈉的作用是二者反應生成HBr.
(3)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混合物中1-溴丁烷分離出來,應選用的裝置是D,(填序號);該操作應控制的溫度(t)范圍是101.6℃≤t<117.25℃.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雜質Br2,下列物質中最適合的是c.(填字母)
a.NaI           b.NaOH           c.Na2SO3         d.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工業(yè)上制取硝酸銨的流程圖如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工業(yè)制硝酸的生產中,B設備的名稱是氧化爐,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2)此生產過程中,N2與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劑是鐵砂網.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示意圖如圖2:

分別表示N2、H2、NH3.圖⑤表示生成的NH3離開催化劑表面,圖②和③的含義分別是N2、H2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化學鍵斷裂.
(3)在合成氨的設備(合成塔)中,設置熱交換器的目的是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成HNO3
(4)生產硝酸的過程中常會產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兩種方法處理:
堿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
NH3還原法:8NH3+6NO2=7N2+12H2O(NO也有類似的反應)
以上兩種方法中,符合綠色化學的是氨氣還原法 .
(5)某化肥廠用NH3制備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產率是96%、NO制HNO3的產率是92%,則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質量占總耗NH3質量(不考慮其它損耗)的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FeCO3與砂糖混用可作補血劑,也能被用來制備Fe2O3
(1)實驗室制備FeCO3的流程如下:

①寫出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
②檢驗濾液中含有NH4+的方法是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熱,若產生氣體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則濾液中含有NH4+
(2)甲同學為了驗證FeCO3高溫下煅燒是否得到Fe2O3,做了如表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操作步驟
取一定質量的FeCO3固體置于坩堝中,高溫煅燒至質量不再減輕,冷卻至室溫
取少量實驗步驟Ⅰ所得固體置于一潔凈的試管中,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
向實驗步驟Ⅱ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
根據上述現象得到化學方程式: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溫\;}}{\;}$2Fe2O3+4CO2
①實驗步驟Ⅲ中溶液變紅的離子方程式為Fe3++3SCN-=Fe(SCN)3
②乙同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煅燒產物可能是Fe3O4,因為Fe3O4也可以溶于硫酸,且所得溶液中也含有Fe3+.于是乙同學對實驗步驟Ⅲ進行了補充:另取少量實驗步驟Ⅱ所得溶液,然后D(填字母),用來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A.滴加氯水B.滴加KSCN溶液
C.先滴加KSCN溶液后滴加氯水D.滴加酸性KMnO4溶液
(3)丙同學認為即使得到乙同學預期的實驗現象,也不能確定煅燒產物即為Fe3O4
①丙同學持此看法的理由是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中也是含有+2價鐵元素的.
②丙同學查閱資料得知煅燒FeCO3的產物中含有+2價鐵元素,于是他設計了由FeCO3制備Fe2O3的方案.先向FeCO3粉末中依次加入試劑:稀硫酸、氯水和氫氧化鈉;然后再過濾(填操作)、洗滌、灼燒即可得到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同學設計實驗探究工業(yè)制乙烯原理和乙烯主要化學性質,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工業(yè)制乙烯的實驗原理是烷烴(液態(tài))在催化劑和加熱、加壓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生成不飽和烴.已知烴類都不與堿反應.例如,石油分餾產物之一十六烷發(fā)生如下反應,反應式已配平:
C16H34$→_{加熱、加壓}^{催化劑}$C8H18+甲,甲$→_{加熱、加壓}^{催化劑}$4乙
甲的分子式為C8H16 ;乙的結構簡式為CH2=CH2
(2)B裝置中的實驗現象可能是溴水褪色.
(3)C裝置中的現象是紫色褪色(或變淺),其中發(fā)生反應的反應類型是氧化反應.
(4)查閱資料知,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根據本實驗中裝置D(填序號)中的實驗現象可判斷該資料是否真實.
(5)C4H10是裂化過程中的產物之一,C4H9Cl共有4種結構
(6)分別燃燒乙烯和甲烷,乙烯產生少量黑煙,原因是乙烯中含碳量高,導致燃燒不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將1.0mol I2 (g)和2.4mcl H2置于某2L密閉容器中,在某一溫度下發(fā)生反應H2(g)+I2(g)?2HI(g)△H<0,并達平衡,12的轉化率a(I2)隨時間變化如圖曲線Ⅱ所示
(1)若改變反應條件,在某條件下a(I2)的變化如曲 線(I )所示,則該條件可能是:②④(填序號)
①恒容條件下,升高溫度
②恒溫條件下,縮小反應容器體積
③恒溫條件下,擴大反應容器體積
④恒溫、恒容條件下,加入適當催化劑
(2)該溫度下此化學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為2.
(3)在圖基礎上畫出恒容條件下,降低溫度,I2的轉化率a(I2)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4)若在原平衡的基礎上,保持體系溫度不變,再往體系中通入1.4mol I2(g)和0.6mol HI(g),計算再次達到平衡時I2(g)的物質的量.(寫出計算過程,已知最后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