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實驗室制取SO2的反應原理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請用下列裝置設計一個實驗,以測定SO2轉(zhuǎn)化為SO3的轉(zhuǎn)化率:

(1)這些裝置的連接順序(按氣體左右的方向)是a→h→i→b→
c→f→g→d(填各接口的編號).
(2)實驗時甲儀器橡膠支管的作用與原理是使?jié)饬蛩崮茼樌氐稳霟恐;維持燒瓶內(nèi)壓強與分液漏斗上方壓強相等.
(3)從乙處均勻通入O2,為使SO2有較高的轉(zhuǎn)化率,實驗時Ⅰ處滴入濃硫酸與Ⅱ處加熱催化劑的先后順序是先加熱V2O5,后緩緩滴入濃硫酸.
(4)Ⅳ處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無色(或白色)晶體(或固體)生成.
(5)在Ⅰ處用大火加熱燒瓶時,SO2的轉(zhuǎn)化率會減小(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末與足量濃硫酸進行此實驗,當反應結(jié)束時,繼續(xù)通入O2一段時間后,稱得Ⅲ處增重m g,則本實驗中SO2的轉(zhuǎn)化率為$\frac{64n-m}{64n}$×100%.

分析 (1)因從溶液中反應生成氣體中混有水蒸氣,所以產(chǎn)生的氣體首先經(jīng)過干燥裝置Ⅲ,然后再進行二氧化硫氣體的催化氧化即經(jīng)過裝置Ⅱ,然后是收集S03,S03的熔點是16.8℃,沸點是44.8℃,所以選擇裝置Ⅳ進行冷卻,使三氧化硫與二氧化硫分離,最后在Ⅴ中吸收未反應的SO2,依據(jù)各裝置作用排序:裝置Ⅰ為氣體發(fā)生裝置,裝置Ⅱ為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裝置,裝置Ⅲ為尾氣吸收裝置,裝置Ⅳ為收集裝置,裝置Ⅴ干燥裝置;
(2)甲儀器中橡皮管將分液漏斗與圓底燒瓶相連,使二者壓強相等,有利于濃硫酸順利滴入到燒瓶中;
(3)反應在加熱條件下進行,為保證充分反應,應先加熱;
(4)生成三氧化硫,經(jīng)冷卻可得到晶體;
(5)大火加熱,生成二氧化硫較快,不能充分反應;
(6)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frac{二氧化硫變化量}{二氧化硫起始量}$×100%,根據(jù)硫元素守恒結(jié)合三氧化硫的量確定二氧化硫的變化量;

解答 解:(1)因從溶液中反應生成氣體中混有水蒸氣,所以產(chǎn)生的氣體首先經(jīng)過干燥裝置Ⅲ,然后再進行二氧化硫氣體的催化氧化即經(jīng)過裝置Ⅱ,然后是收集S03,S03的熔點是16.8℃,沸點是44.8℃,所以選擇裝置Ⅳ進行冷卻,使三氧化硫與二氧化硫分離,最后在Ⅴ中吸收未反應的SO2,要制備二氧化硫并檢驗二氧化硫的性質(zhì)、收集二氧化硫,依次用到的裝置為:Ⅰ氣體發(fā)生裝置,Ⅴ干燥裝置,Ⅱ為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裝置,Ⅳ收集裝置,Ⅲ尾氣吸收裝置,所以正確的順序為:a h i b c f g d;
故答案為:a h i b c f g d;
(2)甲儀器中橡皮管將分液漏斗與圓底燒瓶相連,使二者壓強相等,有利于濃硫酸順利滴入到燒瓶中;
故答案為:使?jié)饬蛩崮茼樌氐稳霟恐校痪S持燒瓶內(nèi)壓強與分液漏斗上方壓強相等;
(3)為保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硫盡可能多的轉(zhuǎn)化為三氧化硫,應先加熱V2O5,后緩緩滴入濃硫酸,
故答案為:先加熱V2O5,后緩緩滴入濃硫酸;
(4)裝置IV處是用來冷卻三氧化硫氣體,使之變成液態(tài)或固態(tài),從而收集得到三氧化硫,所以可以在Ⅳ處看到有無色(或白色)晶體(或固體)生成,
故答案為:有無色(或白色)晶體(或固體)生成;
(5)大火加熱,生成二氧化硫較快,不能充分反應,則轉(zhuǎn)化率減小,故答案為:減。
(6)n mol Na2SO3粉末與足量濃硫酸反應生成nmol二氧化硫,當反應結(jié)束時,Ⅲ處增重的部分為未反應的二氧化硫,則轉(zhuǎn)化了的二氧化硫的質(zhì)量為:64n-m,所以實驗中SO2的轉(zhuǎn)化率為$\frac{64n-m}{64n}$×100%,
故答案為:$\frac{64n-m}{64n}$×100%.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性質(zhì)探究以及轉(zhuǎn)化率的測定,把握實驗的原理、物質(zhì)的性質(zhì)是解題關鍵,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有機化合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機溶劑的物質(zhì)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C.所有的有機化合物都易燃燒
D.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gòu)現(xiàn)象是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我國擬大力推廣使用氫氧燃料電池的公共汽車.某種以質(zhì)量分數(shù)為30%的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的氫氧燃料電池在使用時的電極反應如下:2H2+4OH--4e-═4H2O   O2+2H2O+4e-═4OH-,下列有關該氫氧燃料電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KOH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
B.供電時的總反應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C.氫氧燃料電池中H2和O2燃燒放出的熱量轉(zhuǎn)變?yōu)殡娔?/td>
D.該燃料電池可以用兩個活性相同的電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①粒子半徑:K+>Al3+>S2->Cl-
②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離子的還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屬性:O>N>P>Si
⑦金屬性:Be<Mg<Ca<K.
A.②③⑤⑦B.②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反應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
A.碳酸鈣受熱分解B.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C.鎂條溶于鹽酸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為銅鐵原電池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銅棒逐漸溶解
B.該裝置能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C.負極反應式為Fe-2e-=Fe2+,發(fā)生還原反應
D.電子由鐵棒通過導線流向銅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由A、B兩種金屬和稀硫酸組成的原電池,A是正極,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A電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是還原反應
B.A的金屬性強于B
C.電子不斷由A電極經(jīng)外電路流向B電極
D.溶液中的陽離子移向負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實驗一]過氧化鈣(CaO2)常用作種子消毒劑、藥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高溫氧化劑,還可以作為魚池增氧劑.
 將SO2通入過氧化鈣固體粉末中有氣體生成.有人提出:CO2、SO2與過氧化鈣的反應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CO2無強還原性,反應原理不相同.
 據(jù)此設計如下實驗操作進行判斷,實驗裝置如下:

(1)試劑A可以選用濃硫酸.
(2)裝置E用于測定氧氣的體積,請在框中畫出裝置圖.
(3)實驗測得裝置C增重m1 g,裝置D增重m2 g,裝置E中收集到V L氣體(已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用上述有關測量數(shù)據(jù)判斷,當SO2未氧化、部分氧化時,V與m1的關系式:未氧化V=$\frac{7{m}_{1}}{30}$L,部分氧化0<V<$\frac{7{m}_{1}}{30}$,完全氧化,V=0L.
若SO2完全氧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2+SO2=CaSO4
[實驗二]向一定量的過氧化鈉固體中通入足量SO2,取反應后的固體進行實驗探究,以證明過氧化物與SO2反應的特點.
【提出假設】:
假設1:反應后固體中只有Na2SO3,SO2未氧化;
假設2:反應后固體中只有Na2SO4,SO2完全氧化;
假設3:反應后固體中既有Na2SO3又有Na2SO4,SO2部分氧化.
【實驗探究】:
(4)設計實驗證明假設3是正確的,簡要回答實驗過程、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取反應后的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少量的水溶解,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證明原固體中即有亞硫酸鈉也有硫酸鈉,即過氧化鈉部分氧化二氧化硫.
【實驗評價】:
(5)實驗過程中SO2的通入量不足直接影響探究實驗結(jié)果的科學性,請簡要說明原因:若Na2O2剩余,固體加水溶解,過氧化鈉能將亞硫酸根離子氧化成硫酸根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氨可用于制取氨水、液氮、氮肥(尿素、碳銨等)、硝酸、銨鹽、純堿等,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化工、輕工、化肥、制藥、合成纖維、塑料等行業(yè)中,是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
(1)以甲烷為原料可制得合成氨氣用的氫氣.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1所示.則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H4(g)+H2O(g)CO(g)+3H2(g)△H=-(a+b-3C)kJ.mol-1

(2)已知N2(g)+3H2?2NH3(g)△H=-94.4kJ•mol-1,恒容時,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

①25min時采取的措施是將NH3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去.
②在實際制氨氣工業(yè)生產(chǎn)中和該措施的目的相同的其它措施還有高壓、原料氣循環(huán)利用等.
(3)①CO可使合成氨的催化劑中毒而失去活性,因此工業(yè)上常用乙酸二氨合銅(I)溶液來吸收原料氣體中的CO,反應原理:[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吸收后的乙酸銅氨溶液經(jīng)過適當處理后可再生而恢復其吸收CO的能力,則再生的適宜條件是B.(填字母序號).
A.高溫、高壓       B.高溫、低壓        C.低溫、低壓        D.低溫、高壓
②在一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按照1:1充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CO和NH3氣體與足量的乙酸二氨合銅(I)溶液反應,容器中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3所示.若在35s時再充入原物質(zhì)的量的CO和NH3氣體后,請在圖3中畫出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隨時間變化圖.
(4)①用氨氣制取尿素[CO(NH2)]的反應為2NH3(g)+CO2(g)?CO(NH22(l)+H2O(g)△H<0.某溫度下,向容器為100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該反應進行到40s時,達到平衡,此時CO2的轉(zhuǎn)化率為50%.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500.
②在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原料氣帶有水蒸氣,圖4表示CO2的轉(zhuǎn)化率與氨碳比$\frac{n(N{H}_{3})}{n(C{O}_{2})}$、水碳比$\frac{n({H}_{2}O)}{n(C{O}_{2})}$的變化關系.
a、曲線Ⅰ、Ⅱ、Ⅲ對應的水碳比(n(H2O)/n(CO2))最大的是Ⅲ.
b、測得B點氨的轉(zhuǎn)化率為40%,則x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