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X、Y、Z、W、R是5種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Z、W、R處于同一周期,R與Y處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與Y、R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素X分別與Y、Z、R可以形成多種二元共價化合物
B.元素Y、Z、R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堿性或者中性
C.熱穩(wěn)定性:XmY強于XmR,沸點:XmY高于XmR
D.五種元素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有兩種是氣態(tài)、兩種是固態(tài)、一種是液態(tài)

分析 X、Y、Z、W、R 5種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則X為H元素;Y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Y原子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故Y為O元素;R與Y處于同一族,則R為S元素;Z、W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與Y、R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相等,則Z、W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為8+16=24,而Z、W、R處于同一周期,應為第三周期,原子序數(shù)W大于Z,故Z為Na,W為Al元素,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根據(jù)以上分析,X為H,Y為O,Z為Na,W為Al,R為S
A.X與Z形成NaH屬于離子化合物,故A錯誤;
B.元素Y、Z、R形成的化合物可能為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和硫酸鈉,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溶液為強堿弱酸鹽呈堿性,硫酸鈉溶液呈中性,所以沒有呈酸性,故B錯誤;
C.因為Y的非金屬性大于R,所以熱穩(wěn)定性:XmY強于XmR,又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故沸點XmY高于XmR,故C正確;
D.五種元素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有氫氣、氧氣兩種是氣態(tài),Na、Al、S三種固態(tài),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結(jié)構性質(zhì)位置關系應用,推斷元素是解題關鍵,難度中等,注意氫鍵對物質(zhì)性質(zhì)的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NaHS、MgSO4、NaHSO4三種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中,己知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a%,則其中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A.a%B.1-1.75%C.4(l-a%)7D.3(l-a%)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在一定溫度下,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NO2和N2O4之間發(fā)生反應:
2NO2 (g) (紅棕色)?N2O4(g) (無色),如圖所示.
(1)若升高溫度,則v(正)加快,v(逆)加快.(填“加快”或“減慢”).
(2)若上述反應在甲、乙兩個相同容器內(nèi)同時進行,分別測得甲中v(NO2)=18mol/(L•min),乙中v(N2O4)=0.2mol/(L•s),則乙中反應更快.
(3)在0到1min中內(nèi)用X表示該反應的速率是0.15mol/(Lmin),該反應達限度時,Y的轉(zhuǎn)化率60%,反應開始時與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時的壓強之比為14:11.
(4)下列敘述能證明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AB
A.容器內(nèi)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B.NO2的體積分數(shù)不再發(fā)生變化
C.容器內(nèi)氣體原子總數(shù)不再發(fā)生變化
D.相同時間內(nèi)消耗n mol N2O4的同時生成2n mol NO2
E.反應體系中NO2、N2O4的體積比為1:2
(5)若起始時充入NO2氣體0.200mol,則達到平衡時NO2氣體的轉(zhuǎn)化率為a;其它條件不變時,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轉(zhuǎn)化率的是A (填字母).
A.降低溫度
B.減小NO2的濃度
C.升高溫度
D.再充入一定量的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溫度為T時,在4.0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0mol PCl5,發(fā)生反應:PCl5(g)?PCl3(g)+Cl2(g),反應時間(t)與容器內(nèi)氣體總壓強(p)的數(shù)據(jù)見表:
t/s050150250350
總壓強p/100kPa100116119120120
(1)由總壓強p和起始壓強p0計算反應物PCl5的轉(zhuǎn)化率α(PCl5)的表達式為?平衡時PCl5的轉(zhuǎn)化率為多少?
(2)反應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為多少?
(3)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實驗能成功的是( 。
A.用 1體積的乙醇與 3體積的濃  H2SO4混合加熱到  140℃制乙烯
B.加入適量濃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C.用飽和食鹽水和電石(CaC2)制乙炔
D.以鹽酸、石灰石、苯酚鈉溶液為試劑,驗證酸性強弱關系:鹽酸>石炭酸>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目的分離方法
A除去銅器表面的銅綠[Cu2(OH)2CO3]用鹽酸浸泡,再用清水沖洗
B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加生石灰,再蒸餾
C除去氯化鐵中含有少量氯化亞鐵雜質(zhì)加入溴水
D除去NaCl固體中的NH4Cl加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對氣體或溶液中的離子鑒定方案正確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證明原溶液中含Ag+
B.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則原溶液中含CO32-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證明原溶液中含SO42-
D.溶液中加入HCl酸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溶液中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有關膠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分散質(zhì)粒子大小介于10-9 m~10-7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
B.電泳現(xiàn)象可證明膠體粒子帶有電荷
C.用聚光手電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相同
D.
Fe(OH)3難溶于水,因此可以用如圖的方法制備Fe(OH)3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0.1mol/L的K2S溶液中,有關粒子的濃度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c(K+)+c(H+)=c(S2-)+c(HS-)+c(OH-B.c(K+)+c(S2-)=0.3mol/L
C.c(K+)=2[c(S2-)+c(HS-)+c(H2S)]D.c(OH-)=c(H+)+c(HS-)+c(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