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已知:將KI、鹽酸、試劑X和淀粉四種溶液混合,無反應發(fā)生。
①向其中滴加雙氧水,發(fā)生反應:H2O2+2H++2Iˉ=2H2O+I2;
②生成的I2立即與試劑X反應,當試劑X消耗完后,生成的 I2才會遇淀粉變藍因此,根據(jù)試劑X的量、滴入雙氧水至溶液變藍所需的時間,即可推算:H2O2+2H++2Iˉ= 2H2O+I2的反應速率。
下表為某同學依據(jù)上述原理設計的實驗及實驗記錄(各實驗均在室溫條件下進行):
編號 | 往燒杯中加入的試劑及其用量(mL) | 催化劑 | 開始變藍時間(min) | ||||
0.1 mol·Lˉ1 KI溶液 | H2O | 0.01 mol·Lˉ1 X溶液 | 0.1mol·Lˉ1 雙氧水 | 1 mol·L1 稀鹽酸 | |||
1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無 | 1.4 |
2 | 20.0 | m | 10.0 | 10.0 | n | 無 | 2.8 |
3 | 10.0 | 20.0 | 10.0 | 20.0 | 20.0 | 無 | 2.8 |
4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5滴Fe2(SO4)3 | 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把試管放入盛有25 ℃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試管開始放入幾小塊鎂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鹽酸于試管中,試回答下列問題:
Ⅰ.(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產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實驗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總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鎂片和鹽酸的總能量。
Ⅱ.已知斷開1mol H—H鍵,1mol N—H鍵、1 molNN鍵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為436kJ、391kJ、946kJ。一定條件下由氫氣和氮氣反應生成1mol NH3需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kJ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用50 mL 0.50 mol/L的鹽酸與50 mL 0.55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卮鹣铝袉栴}:
(1)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能否用環(huán)形鐵質攪拌棒代替?_____(填“能”或“不能”),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時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要用0.55 mol/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的鹽酸與50 mL 0.55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應, 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 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實驗操作均正確,則所求中和熱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4)已知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 H2O時,放出57.3 kJ的熱量,則上述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 分) 一氧化碳被廣泛應用于冶金工業(yè)和電子工業(yè)。
⑴高爐煉鐵是最為普遍的煉鐵方法,相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4CO(g)+Fe3O4(s)=4CO2(g)+3Fe(s) △H="a" kJ·mol-1
CO(g)+3Fe2O3(s)=CO2(g)+2Fe3O4(s) △H="b" kJ·mol-1
反應3CO(g)+Fe2O3(s)=3CO2(g)+2Fe(s)的△H= kJ·mol-1(用含a、b 的代數(shù)式表示)。
⑵電子工業(yè)中使用的一氧化碳常以甲醇為原料通過脫氫、分解兩步反應得到。
第一步:2CH3OH(g)HCOOCH3(g)+2H2(g) △H>0
第二步:HCOOCH3(g)CH3OH(g) +CO(g) △H>0
①第一步反應的機理可以用下圖表示:
圖中中間產物X的結構簡式為 。
②在工業(yè)生產中,為提高CO的產率,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⑶為進行相關研究,用CO還原高鋁鐵礦石,反應后固體物質的X—射線衍射譜圖如圖所示(X—射線衍射可用于判斷某晶態(tài)物質是否存在,不同晶態(tài)物質出現(xiàn)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反應后混合物中的一種產物能與鹽酸反應生產兩種鹽,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⑷某催化劑樣品(含Ni2O340%,其余為SiO2)通過還原、提純兩步獲得鎳單質:首先用CO將33.2 g樣品在加熱條件下還原為粗鎳;然后在常溫下使粗鎳中的Ni與CO結合成Ni(CO)4(沸點43 ℃),并在180 ℃時使Ni(CO)4重新分解產生鎳單質。
上述兩步中消耗C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⑸為安全起見,工業(yè)生產中需對空氣中的CO進行監(jiān)測。
①粉紅色的PdCl2溶液可以檢驗空氣中少量的CO。若空氣中含CO,則溶液中會產生黑色的Pd沉淀。每生成5.3gPd沉淀,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 。
②使用電化學一氧化碳氣體傳感器定量檢測空氣中CO含量,其結構如圖所示。這種傳感器利用原電池原理,則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中和熱的測定。
回答下列問題:①如圖裝置中,為了酸堿能更充分地反應,應該增加一個 (填玻璃儀器名稱);大燒杯上沒有蓋上硬紙板,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②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熱測定的準確性的關鍵是 ( 填代號)
A.進行實驗時的氣溫 B.裝置的保溫隔熱效果 C.實驗所用酸堿溶液的體積
③如果用0.5 mol/L的鹽酸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實驗,則實驗中所測出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將 (填“偏大”、“偏小”、“不變”);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50 mL 0.50 mol/L鹽酸與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 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卮鹣铝袉栴}: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_______;
(2)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醋酸代替稀鹽酸溶液進行實驗,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________(填“偏 大”、“偏小”或“無影響”);
(3)實驗中改用60 mL 0.50 mol/L 鹽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0 mL 0.50 mol·L-1鹽酸與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
(2)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數(shù)值 (填“偏大” “偏小”或“無影響”)。
(4)實驗中改用55 mL 0.50 mol·L-1鹽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
(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數(shù)值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0 mL 0.50 mol·L-1鹽酸與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卮鹣铝袉栴}: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 。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 。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4)實驗中改用60 mL 0.50 mol·L-1鹽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熱 (填“相等”或“不相等”),簡述理由: 。
(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 ,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 (均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設計用50 mL 1.0 mol/L鹽酸跟50 mL 1.1 mol/L 氫氧化鈉溶液在如圖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在大燒杯底部墊碎泡沫塑料(或紙條),使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或紙條),大燒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作蓋板,在板中間開兩個小孔,正好使溫度計和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通過。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試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用稍過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說是為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試問:鹽酸在反應中若因為有放熱現(xiàn)象,而造成少量鹽酸在反應中揮發(fā),則測得的中和熱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存在用水洗滌溫度計上的鹽酸的步驟,若無此操作步驟,則測得的中和熱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若用等濃度的醋酸與NaOH溶液反應,則測得的中和熱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其原因是 。
(4)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記錄下原始數(shù)據(jù)(見下表)。
實驗序號 | 起始溫度t1/℃ | 終止溫度(t2)/℃ | 溫差(t2-t1)/℃ | ||
鹽酸 | NaOH溶液 | 平均值 | |||
1 | 25.1 | 24.9 | 25.0 | 31.6 | 6.6 |
2 | 25.1 | 25.1 | 25.1 | 31.8 | 6.7 |
3 | 25.1 | 25.1 | 25.1 | 31.9 | 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0mL0.50mol· L-1鹽酸與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有________。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4)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1鹽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____________;用50mL 0.50mol·L-1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________。(均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