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關于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為:Nt=N0λt
B.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qū)后,一定呈“J”型增長
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要盡量降低其K值
D.一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shù)量在$\frac{K}{2}$左右時增長速率最大

分析 1、“J”型曲線:指數(shù)增長函數(shù),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
2、“S”型曲線:是受限制的指數(shù)增長函數(shù),描述食物、空間都有限,有天敵捕食的真實生物數(shù)量增長情況,存在環(huán)境容納的最大值K.

解答 解:A、種群“J”型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Nt=N0λt中,λ表示增長率,即該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A正確;
B、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qū)后,如果不適應該環(huán)境將逐漸減少甚至滅亡,如果適應該環(huán)境,在開始一段時間內會呈“J”型增長,但是由于環(huán)境資源是有限的,最終會呈現(xiàn)“S”型曲線增長,B錯誤;
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可以通過減少食物來源或減少生存空間等措施來盡量降低其K值,C正確;
D、一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shù)量在$\frac{K}{2}$左右時增長速率最大,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屬于容易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使用染色劑染色是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某同學對有關實驗做了如下歸納:
實驗觀察對象染色劑實驗結果
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蘇丹Ⅲ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
DNA和RNA的分布
吡羅紅甲基綠細胞內染成綠色的面積顯著大于染成紅色的面積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健那綠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
有絲分裂
龍膽紫間期細胞不著色,
分裂期細胞染色體著色
(1)上述實驗結果的歸納,正確的有①③(實驗序號).
(2)實驗②和實驗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其中,實驗②用鹽酸的作用之一是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實驗③線粒體中還原態(tài)氫的作用是和O2結合生成水;實驗④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分離開.
(3)在觀察有絲分裂實驗時,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操作正確,也難以看到很多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主要原因是分裂期時間遠遠短于分裂間期.
(4)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膜有穩(wěn)定作用,可以推測人體缺硒時下列細胞中最易受損的細胞是③(填序號).
①脂肪細胞     ②淋巴細胞      ③心肌細胞      ④口腔上皮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華僑中學新高二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中,形成20個四分體,則形成的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為( )

A.10條 B.20條

C.30條 D.40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為研究大腸桿菌乳糖代謝過程中l(wèi)ac 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科研人員做了相關實驗.
(1)在加入乳糖和去掉乳糖條件下,檢測培養(yǎng)的大腸桿菌細胞中l(wèi)ac mRNA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得到如圖所示結果.
①乳糖屬于糖類中的二糖,細胞內的β-半乳糖苷酶可將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
②據(jù)圖可知,加入乳糖時,lac 基因才會啟動轉錄,β-半乳糖苷酶隨即增加.去掉乳糖后,lac mRNA 含量立即下降,推測其原因是lac基因轉錄停止,lacmRNA很快被分解,同時β-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時間內維持穩(wěn)定,其原因是β-半乳糖苷酶合成后不會很快被分解.
(2)為了證實乳糖的作用是誘導新的β-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將細胞內已存在的酶前體轉化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員將大腸桿菌放入含35S 標記的氨基酸但無乳糖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多代,之后將這些細菌轉移到不含放射性物質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加入乳糖后,分離、檢測新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若這些酶沒有放射性,則證明是誘導合成的.
(3)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lac 基因突變型大腸桿菌能產(chǎn)生β-半乳糖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他們在野生型和突變型細菌培養(yǎng)基中添加放射性標記的乳糖,發(fā)現(xiàn)野生型在乳糖誘導后會攝取乳糖,而突變型菌幾乎不能.據(jù)此推測乳糖還能夠誘導野生型菌產(chǎn)生某種蛋白X,蛋白X 的功能是運輸乳糖進入細胞.
(4)由上述實驗推測,只有當乳糖存在時,RNA聚合酶與lac 基因的啟動子結合,誘導lac 基因表達,從而誘導β-半乳糖苷酶和蛋白X的合成.這種機制使微生物在有底物存在時才合成相關酶,從而減少了細胞內物質和能量的浪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大麗花的紅色(C)對白色(c)為顯性,一株雜合的大麗花植株有許多分枝,盛開眾多紅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邊紅色半邊白色,這可能是哪個部位的C基因突變?yōu)閏造成的(  )
A.幼苗的體細胞B.早期葉芽的體細胞
C.花芽分化時的細胞D.雜合植株產(chǎn)生的生殖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中①圖表示甲、乙兩種酶用同一種蛋白酶處理,酶的活性與處理時間的關系,②圖表示某生物體內酶的活性與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圖中乙酶活性的改變可能是因為其分子結構的改變
B.①圖中甲酶的基本組成單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C.②圖表示的酶可以是人體細胞內的呼吸酶
D.②圖表示酶的活性不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說明酶已經(jīng)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生物遺傳和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DNA上的一個個片段代表一個個基因,DNA堿基的改變稱為基因突變
B.參與基因表達的核糖體具有兩個tRNA的結合位點
C.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參與
D.染色體畸變都是在染色體斷裂后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基因型為AaBb的一個精原細胞,產(chǎn)生了2個AB、2個ab的配子,則這兩對等位基因( 。
A.一定不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一定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可能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D.一定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關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發(fā)生非特異性免疫的結構主要是皮膚、黏膜、吞噬細胞等,發(fā)生特異性免疫的結構是機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及淋巴循環(huán)和血液循環(huán)
B.非特異性免疫出現(xiàn)快,作用范圍廣,特異性免疫出現(xiàn)慢,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
C.非特異性免疫是在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
D.特異性免疫的“作戰(zhàn)部隊”主要是眾多的淋巴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