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是對某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個害蟲種群先后施用兩種殺蟲劑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圖象,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A點到B點,C點到D點表明,在施用殺蟲劑的初期,害蟲種群密度都急劇下降,但仍有極少數(shù)個體表現(xiàn)出抗藥性而得以生存.害蟲種群中這種抗藥性變異的出現(xiàn),現(xiàn)代遺傳學認為,這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結果.
(2)從B點到C點,D點到E點表明害蟲抗藥性逐漸增強,這種抗藥性增強是針對種群(個體、種群)而言的,這種抗藥性的變化實質上是基因庫中基因頻率變化的結果.
(3)在C點害蟲對殺蟲劑Ⅰ具有較強的抗藥性,但對于殺蟲劑Ⅱ則沒有抗藥性.這說明變異的有利或有害是由環(huán)境條件決定的.
(4)請根據(jù)所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在不造成對環(huán)境污染的前提下,擬出一種有效控制害蟲的方法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害蟲;將抗蟲基因導入植株;用黑光燈誘殺害蟲.

分析 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所謂定向是指適應特定環(huán)境.生物界普遍存在變異.每一代都要變異,沒有2個生物個體是完全一樣的.引起變異的原因是生物遺傳性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變異有一定變異和不定變異之分.達爾文很重視不定變異,認為微小的不顯眼的不定變異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不定變異比一定變異對新品種形成的作用更大.各種生物都處于生存斗爭之中.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者生存,即具有適應生存條件的變異的個體被保留下來,這就是選擇,不具適應性變異的個體被消滅,這就是淘汰.

解答 解:(1)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是基因突變逐漸形成的,后通過自然選擇出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
(2)從B點到C點,D點到E點表明害蟲抗藥性逐漸增強,而且這種抗藥性增強是針對種群而言.害蟲抗藥性的變化實質上是基因庫中基因頻率變化的結果.
(3)變異的有利或有害是由環(huán)境選擇決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是有利變異,不適應環(huán)境的是有害變異.
(4)有效控制害蟲的方法有: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害蟲,即生物防治;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抗蟲基因導入植株,培養(yǎng)抗蟲植株;應用害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害蟲.
故答案為:
(1)基因突變 
(2)種群  基因頻率 
(3)環(huán)境條件
(4)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害蟲;將抗蟲基因導入植株;用黑光燈誘殺害蟲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需要強調的是:1、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以生物個體為單位,而不是強調群體的進化,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3、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中,自然選擇是過度繁殖和生存斗爭導致的,而不是將自然選擇歸結于不同基因頻率的改變,沒有生存斗爭,自然選擇也會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資料查找發(fā)現(xiàn):在15~35℃范圍內,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較快.為了探究酵母菌種群增長的最適溫度是多少,他們設置了5組實驗,每隔24h取樣檢測一次,連續(xù)觀察7天.下表是他們進行相關探究實驗所得到的結果:
(單位:×106個/mL)
溫度
(℃)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1.23.03.84.64.03.22.82.5
201.25.05.34.22.11.20.80.6
251.25.25.64.62.91.00.60.2
301.24.95.54.82.21.30.70.5
351.21.51.82.02.21.30.80.6
請據(jù)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每隔24小時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胞計數(shù),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可以采用抽象檢測的方法,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要震蕩搖勻.計數(shù)時,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遵循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計右的計數(shù)原則.
某同學在使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做法如下:
①取1mL培養(yǎng)液 (其中加入了幾滴臺盼藍染液).
②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shù)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釋后的培養(yǎng)液滴于其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多余培養(yǎng)液用濾紙(吸水紙)吸去,制作好臨時裝片.
③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在觀察計數(shù)時不記被(被、不被)染成藍色的酵母菌.
(2)如所使用的某血球計數(shù)板規(guī)格為1mm×1mm,計數(shù)室以雙線等分成25個中方格,每1個中方格中有16個小方格,蓋玻片下的培養(yǎng)液厚度為0.1mm,計數(shù)的5個中方格內的酵母菌總數(shù)為80個,則1毫升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約有4×106個.
(3)據(jù)表分析,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約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及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其突變方向由環(huán)境決定
B.基因重組發(fā)生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C.誘變育種和轉基因育種都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狀
D.單倍體植株長得弱小,且都是高度不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基因型分別為ddEeFf和DdEeff的兩種豌豆雜交,在3對等位基因各自獨立遺傳的條件下,回答下列問題:
(1)該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種類數(shù)分別是12、8.
(2)該雜交后代中表現(xiàn)型為D性狀顯性、E性狀顯性、F性狀隱性的概率為$\frac{3}{16}$.
(3)該雜交后代中基因型為ddeeff的個體所占比例為$\frac{1}{16}$.
(4)該雜交后代中,子代基因型不同于兩親本的個體數(shù)占全部子代的比例為$\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建立精子庫和種子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B.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動植物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
C.生物多樣性包括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次
D.易地保護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機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通過飼養(yǎng)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實驗.根據(jù)表格信息回答問題.
雜交組合親本后代
灰色白色
灰色×白色8278
灰色×灰色11839
白色×白色050
灰色×白色740
(1)可根據(jù)雜交組合Ⅱ、Ⅳ判斷顯性性狀是灰色
(2)如果親本一欄中雜交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雜交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結果是所有后代都是灰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觀察到中心體的數(shù)目是( 。
A.1個B.2個C.3個D.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圖甲所示為基因表達過程,圖乙為中心法則,①~⑤表示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為染色體DNA上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多種酶參與
B.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①②③過程
C.圖乙中涉及堿基A與U配對的過程為②③④⑤
D.從圖丙中可以看出解旋需DNA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藥的離體培養(yǎng)過程,請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對菊花來說,要選取生長旺盛的嫩枝來進行組織培養(yǎng),其原因是生理狀況良好,以進行脫分化;對月季來說,適宜花粉培養(yǎng)的時期是花粉應處于單核期.為確定該花粉是否處于該時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
(2)在培養(yǎng)嫩枝組織和花粉的培養(yǎng)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3)兩種植物組織培養(yǎng)都需要接種,在進行接種時應注意C.
①接種室要消毒; ②只要戴口罩,操作時便可說話;③外植體可預先用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浸泡,取出用無菌水沖洗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無菌水沖洗干凈; ④接種操作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 ⑤接種完畢應立即蓋好瓶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4)月季的花藥培養(yǎng)與菊花的嫩枝組織培養(yǎng)不同,從植物產(chǎn)生的途徑來說,花粉植株產(chǎn)生的途徑除了圖中所示外,還可以通過胚狀體階段發(fā)育而來,這兩種發(fā)育途徑的差別主要取決于培養(yǎng)基中激素種類和濃度配比.
(5)圖中的B過程都需要光照,因為愈傷組織形成幼小植物后,植物需要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