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關于雙鏈DNA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分子中磷酸的數(shù)量包涵了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
B.DNA分子兩條鏈的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連
C.不同DNA分子中$\frac{A+G}{T+C}$的值不同
D.每個含氮堿基均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脫氧核糖

分析 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雙螺旋結構;DNA的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內(nèi)側是堿基通過氫鍵連接形成的堿基對,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
2、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堿基兩兩相等,即A=T,C=G,則A+G=C+T,$\frac{A+G}{T+C}$=1.

解答 解:A、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包涵了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A錯誤;
B、DNA分子兩條鏈的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連,B正確;
C、不同DNA分子中$\frac{A+G}{T+C}$的值相同,都是1,C錯誤;
D、含氮堿基與磷酸不直接相連,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掌握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及其應用,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是DNA的分子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④名稱分別是胸腺嘧啶、胞嘧啶.
(2)圖中的堿基對是通過氫鍵相連接的.
(3)圖中的⑥是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為DNA分子的結構示意圖,對該圖的正確描述是(  )
A.②和③相間排列,構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①②③構成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C.④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越穩(wěn)定
D.DNA分子中⑤⑥⑦⑧依次代表A、G、C、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大豆根尖細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的堿基種類是( 。
A.5種B.7種C.8種D.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糖類既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物質(zhì),也是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1)作為細胞核內(nèi)染色體組成成分的單糖主要是脫氧核糖.
(2)細胞中的糖類可以分為3類,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單糖.
(3)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纖維素是一種多糖,對植物細胞有支持作用.人體細胞中也儲存著多糖,這些多糖的主要分布在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肌肉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干擾素是一種糖蛋白,過去從人的血液中的白細胞中提取,產(chǎn)量很低.我國的科研人員侯云院士等一批人,成功運用基因工程技術提高了其產(chǎn)量,如圖為其原理過程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①過程叫提取目的基因.
(2)圖中③物質(zhì)的化學本質(zhì)是雙鏈環(huán)狀DNA,它之所以能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的特點是其有一個或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 在細胞中能夠自我復制;有特殊的標記基因(寫出任兩點).
(3)切割③和②過程所需的酶一般是相同的,其原因是產(chǎn)生相同的粘性末端.
(4)該過程中,供體細胞是人的體細胞,受體細胞是b(填字母),重組DNA分子是④(填序號),將③和②連接形成④的過程中需要DNA連接酶.
(5)人的干擾素基因能在大腸桿菌內(nèi)表達,其根本原因是它們共用一套遺傳密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請回答有關光合作用的一組問題:
(一)1883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利用一種綠藻(這種綠藻具有呈螺旋狀的葉綠體),研究光對光合作用的效應.他將該種綠藻放在一張載有細菌懸浮液的玻片上,這些細菌會移往氧濃度高的區(qū)域.他觀察細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況,結果如圖1所示:

(1)描述B情況下細菌的分布情況如何?細菌集中在葉綠體上
(2)恩格爾曼進行裝置C的實驗,其目的是什么?找出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二)將一綠色植物放入一個三角瓶中,如圖2所示.在瓶中安放一個測定CO2濃度的傳感器,將瓶口用橡皮塞塞上.傳感器的另一端與計算機連接,以監(jiān)測一段時間內(nèi)瓶中CO2濃度的變化.如果用此裝置進行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的測定,請回答:

(1)在適宜條件下,首先將該裝置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此時測得的數(shù)值表示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
(2)再將該裝置置于黑暗下,此時測得的數(shù)值表示該條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3)如果圖3為該植物在步驟①、②中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該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約為82.55PPM/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動物腦組織中含有豐富的谷氨酸脫羧酶,能專一催化谷氨酸分解成γ氨基丁酸和CO2.某科研小組從小鼠的腦中提取到該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濃度為10mmol•L-1、最適溫度、最適pH等條件下,對該酶的催化反應過程進行研究,結果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圖甲:產(chǎn)物CO2濃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注:酶濃度固定)
圖乙:酶催化反應速率隨酶濃度變化曲線(注:反應物過量)
A.CO2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失去活性
B.圖甲的自變量是催化速率
C.圖乙催化反應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隨著酶濃度增大,酶與底物接觸的機會變大
D.圖乙中,隨酶濃度增加,酶的活性不斷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地區(qū)從1964年開始使用殺蟲劑殺滅蚊子幼蟲,至1969年中期停用.如圖是五年間蚊子幼蟲基因型頻率變化曲線.R表示殺蟲劑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據(jù)圖回答:
(1)R基因的出現(xiàn)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2)在RR基因型頻率達到峰值時,RS、SS基因型頻率分別為4%和1%,此時R基因的頻率為97%.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幾近消失,表明在不再使用殺蟲劑的環(huán)境條件下,RR基因型幼蟲比SS基因型幼蟲的生存適應能力低.
(4)該地區(qū)從此不再使用殺蟲劑.預測未來種群中,最終頻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原因是在不使用殺蟲劑的環(huán)境下,持續(xù)的選擇作用使R基因頻率越來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