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8.如圖是赫爾希和蔡斯研究遺傳物質實驗中的物質示意圖及實驗過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3中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2中的④,如果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標記元素所在部位是圖1中的①;
(2)實驗材料對實驗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選擇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它的結構簡單,只含有蛋白質和DNA,且侵染細菌過程中蛋白質與DNA會自然分離;
(3)獲得分別被32P、35S標記的噬菌體的具體方法是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和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4)實驗中采用攪拌和離心等手段,其目的是讓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細菌分離;
(5)僅有圖3的實驗過程,不能(填“能”或“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原因是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中:①為磷酸;②為脫氧核糖;③為含氮堿基(胞嘧啶或鳥嘌呤).
圖2中:④為R基;⑤為肽鍵(-CONH-).
圖3表示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上清液中出現(xiàn)大量放射性的原因是存在35S主要出現(xiàn)在上清液中.

解答 解:(1)圖二表示蛋白質的分子式,35S位于R基上,即圖二中的④位置.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團上,即圖一中的①位置.
(2)噬菌體只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其侵染細菌時,侵染細菌過程中蛋白質與DNA會自然分離,只有DNA進入到細菌內,而蛋白質外殼仍留在外面,這樣可以將蛋白質外殼與DNA徹底分離,這樣實驗結果更科學、更具有說服力.
(3)獲得分別被32P、35S標記的噬菌體的具體方法是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和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4)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噬菌體顆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細菌.
(5)圖3中,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沒有進入細菌內,不能觀察其作用,因此僅憑該實驗過程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故答案為:
(1)④①
(2)侵染細菌過程中蛋白質與DNA會自然分離
(3)分別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和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4)讓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細菌分離
(5)不能 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識記噬菌體的繁殖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具體過程及實驗結論,能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南方某地的常綠闊葉林因過度砍伐而漕到破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逐漸得以恢復.表中為恢復過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演件階段群落類型植物種類數(shù)/種
草本植物灌木喬木
1草叢3400
2針葉林52121
3針、闊葉混交林672417
4常綠闊葉林1063116
A.該地能恢復到第四階段說明人類活動未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與針葉林相比,草叢中的動物分層現(xiàn)象較為簡單,豐富度低
C.該地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的類犁為次生演替
D.常綠闊葉林得以恢復與土壤條件、植物的種子等的保留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為二倍體葡萄通過單倍體育種方法獲得后代的過程,相關說法錯誤的(  )
A.獲得的后代都是純合子B.能夠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C.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D.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種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某家庭的家系圖,有甲(由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兩種遺傳。阎-2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據(jù)圖回答:
(1)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Ⅱ-5產生的精子的基因組成為AXB、AY、aXB、aY.
(2)現(xiàn)在全面放開“二胎”.Ⅱ-4與Ⅱ-5計劃再生一個孩子(Ⅲ-7),進行遺傳咨詢得知,這個孩子患一種病的概率是$\frac{5}{16}$,不患病的概率是$\frac{21}{32}$.
(3)Ⅱ-5隨后去醫(yī)院體檢時發(fā)現(xiàn),其含有a的精子會有50%死亡,無法參與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則Ⅲ-7兩病皆患的概率是$\frac{1}{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實臉小組在適宜條件下利用水生植物伊樂藻進行了如下實驗(如表中“+”表示進行相關操作,“-”表示未進行相關操作).
試管編號1234
自來水(mL)5555
溴麝香草粉藍水溶液(滴)10101010
生長狀況一致的伊樂藻(枝)1-1-
密閉試管++++
適宜光照++--
45分鐘后顏色變化
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
(1)3號試管的顏色變化是由藍變綠再變黃,原因是在伊樂藻細胞線粒體的基質中產生了 CO2
(2)45分鐘后,1號試管的CO2含量減少(增加/不變/減少),原因是伊樂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細胞呼吸速率.
(3)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伊樂藻的有無、適宜光照的有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分裂過程中均會出現(xiàn)染色體和紡錘體
B.細胞分化過程中,DNA與RNA都會發(fā)生改變
C.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自行結束細胞生命的過程
D.細胞癌變過程中,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改變,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酵母菌開展相關探究實驗.取A、B兩個錐形瓶,分別放入適量的等體積煮沸、冷卻的質量分數(shù)5%的葡萄糖溶液.A瓶接種一定量的酵母菌,B瓶不做處理,再將A、B瓶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分析回答:
(1)將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滅雜菌,冷卻后才接種酵母菌可防止高溫殺死酵母菌.
(2)每天定時取樣,用濁度儀測定培養(yǎng)液的渾濁度,可以推知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實驗中設置B瓶作為對照組的作用是排除葡萄糖溶液渾濁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3)該實驗中使用的血球計數(shù)板有兩個計數(shù)室(規(guī)格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有關敘述正確的有ad(填字母).
a.一塊蓋玻片能同時覆蓋兩個計數(shù)室
b.活酵母菌可以被臺盼藍染液染成藍色
c.先向計數(shù)室上滴加酵母菌培養(yǎng)液,再蓋上蓋玻片
d.視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團”現(xiàn)象與取樣前沒有充分振蕩、搖勻有關
(4)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shù),培養(yǎng)后期的培養(yǎng)液應先稀釋再計數(shù).該實驗中A瓶的酵母菌數(shù)量估算值見表:
時間(天)1234567
酵母菌數(shù)量(萬個/mL)32?762824819821820
第2天觀察計數(shù)時,發(fā)現(xiàn)計數(shù)室四個角上的4個中方格中共有36個酵母菌,其中被臺盼藍染液染成藍色的有4個,則表中第2天酵母菌數(shù)量約為128萬個/mL.據(jù)表分析,酵母菌的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最初通過對現(xiàn)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
B.“三明治”模型認為生物膜為靜態(tài)的結構
C.“三明治”模型認為蛋白質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勻的
D.流動鑲嵌模型認為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可以看到的結構有(  )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