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人體內(nèi)各類血細胞及淋巴細胞生成的途徑,a-f表示不同種類的細胞,請你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吞噬細胞和b都屬于免疫細胞

B. 各類細胞來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細胞表達的基因不同

C. d既參與體液免疫過程,又參與細胞免疫過程

D. 當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機體具有更強烈的免疫反應,主要與c和d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對雜合黑色豚鼠交配,產(chǎn)生了4只小豚鼠,則4只小豚鼠的表現(xiàn)型是( 。
A.全部黑色B.黑色、白色各兩只C.黑:白為3:1D.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大連十一中高一上第二學段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組成

B. 不同功能的細胞,其細胞膜蛋白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

C. 組成細胞膜的脂質(zhì)中,磷脂最豐富

D. 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zhuǎn)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大連十一中高一上第二學段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細胞的組成成分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如果該圖為構(gòu)成活細胞的各種化學元素,則a是碳

B. 如果該圖是構(gòu)成細胞干重的各種化學元素,則b為氮

C. 如果該圖為構(gòu)成細胞鮮重的各種化合物,則a為水

D. 如果該圖是構(gòu)成細胞干重的各種化合物,則a為蛋白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大連十一中高二上第二學段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表示“種群增長”的坐標曲線圖。請據(jù)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馬纓丹是一種生活于熱帶地區(qū)的有毒植物,為達到觀賞目的,人們把它引種到夏威夷,一段時間后,馬纓丹大量繁殖,對夏威夷的畜牧業(yè)造成嚴重威脅,圖中曲線____ __符合馬纓丹瘋狂蔓延趨勢。這充分體現(xiàn)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種群增長曲線表現(xiàn)為圖中的曲線________。

(3)太湖藍藻事件使太湖美麗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圖表示太湖藍藻增長曲線,當種群數(shù)量達到________點后,增長速率為0。

(4)依據(jù)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yè)時,應把握在________點后進行,原因是

(5)若圖中曲線Ⅱ表示某地老鼠種群數(shù)量變化,請你據(jù)圖提出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大連十一中高二上第二學段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應用,正確的是( )

A.蘋果樹開花后,噴施適宜濃度的脫落酸可防止果實脫落

B.用赤霉素處理馬鈴薯塊莖,可延長其休眠時間以利于儲存

C.用一定濃度乙烯利處理未成熟的幼果,可促其發(fā)育

D.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番茄幼苗,不能得到多倍體番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大連十一中高二上第二學段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調(diào)查活動或?qū)嶒炛,計算所得?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①標志重捕法調(diào)查灰喜鵲種群密度時標志物脫落 ②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時只統(tǒng)計方格內(nèi)菌體 ③樣方法調(diào)查蒲公英種群密度時在分布較密的地區(qū)取樣 ④調(diào)查某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時以患者家系為調(diào)查對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下列屬于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的是(  )
A.血漿、組織液和淋巴B.血紅蛋白、O2和葡萄糖
C.葡萄糖、CO2和胰島素D.激素、突觸小泡和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生物細胞中,能同時完成下列兩個反應的是(  )
(1)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CO2+H2O→(CH2O)+O2(注:兩個反應所需條件已略)
A.蚯蚓B.酵母菌C.乳酸菌D.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