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們發(fā)現天花、水痘和麻疹等疾病的患者的病理組織中存在多核細胞,這些多核細胞的來源可能是( 。
A.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完成了復制但紡錘體的形成受到破壞,導致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而形成多核細胞
B.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體內的有關病毒阻礙了細胞的分裂過程,導致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而形成多核細胞
C.患者的體細胞在病毒誘導下,由兩個或多個細胞核直接融合形成了多核細胞
D.患者體內的病毒直接誘導多個體細胞融合而形成多核細胞

分析 動物細胞融合常用的誘導因素有電激、聚乙二醇(PEG)、滅活的病毒等.

解答 解:患者體內的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夠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發(fā)生作用,使得細胞相互凝集,細胞膜上的脂質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重新排布,細胞膜打開,細胞發(fā)生融合,而形成多核細胞.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動物細胞融合的誘導因素,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湖州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基因組成為XBXb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現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較大的是

①甲母減數第一次分裂中,2條X染色體未分開而是一起進入了次級卵母細胞

②甲母減數第二次分裂中,2條X染色體未分開而是一起進入了卵細胞

③甲父減數第一次分裂中,2條性染色體未分開而是一起進入了次級精母細胞

④甲父減數第二次分裂中,2條性染色體未分開而是一起進入了精細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日照一中高三上期末考試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與高中生物實驗有關的內容,請回答相關問題:

組別

實驗材料

實驗試劑

實驗目的

A

楊樹根的永久裝片

——

高倍鏡的使用

B

新鮮的菠菜葉片

無水乙醇(丙酮)、SiO2、層析液

觀察葉綠體中的色素

C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試劑

觀察特定顏色

D

洋蔥根尖

解離液、龍膽紫溶液等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A組實驗中用同一個顯微鏡觀察了同一裝片四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細準焦螺旋,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視野最暗的是_____ ___。

(2)B組實驗中還需要加入的試劑是___ __ ____。上面表示B組實驗新鮮菠菜葉中四種色素在濾紙條上的分離結果示意圖。其中色素帶c呈現為____ __色,主要吸收____ _。請指出該結果的錯誤之處________ ______ ______。

(3)C組實驗觀察到特定的顏色是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復實驗觀察到的顏色是 。

(4)做D實驗時,主要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呈 ________形;某同學繪制了細胞分裂期的四個時期模式圖,下列四圖出現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時期染色體的特點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育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用物理因素誘變處理可提高突變率    ②誘變育種和雜交育種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③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④誘變獲得的突變體多數表現出優(yōu)良性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實驗操作與預期實驗現象均正確的是( 。
編號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A洋蔥根尖經解離,漂洗后,用龍膽紫溶液染色,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質、染色體呈紫色
B用不同濃度2,4-D分別處理月季插條形態(tài)學下端低濃度2,4-D處理的插條生根更多
CDNA粗提取實驗中,用不同濃度氯化鈉溶液處理濾液白色絲狀物析出
D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可觀察到完整的細胞周期圖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技術的是( 。
A.組織培養(yǎng)B.細胞融合C.動物胚胎移植D.單倍體育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個體,而且是個體的表現型
B.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C.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D.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qū)發(fā)現它的存在后,引起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fā)性器官衰竭,下列關于該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埃博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其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B.埃博拉病毒可以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獲得大量的子代病毒
C.埃博拉病毒的衣殼蛋白質合成原料、所需能量均來自宿主細胞
D.埃博拉病毒進入人體后隨體液運輸,因此在血液中可以增殖產生新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圖甲、乙為兩種膜結構及其發(fā)生的生化反應.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中甲、乙兩種生物膜除產生圖中物質外,還均可產生ATP.
(2)甲產生的O2被乙利用(相鄰細胞)通過6層磷脂雙分子層.
(3)如果是癌細胞,上述三種膜中(甲、乙、丙)中丙、糖蛋白物質發(fā)生變化.
(4)如果甲、乙存在同一個細胞,則該細胞最可能是植物葉肉細胞(幼嫩植物莖細胞、衣藻細胞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