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某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若不考慮遷入和遷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改善空間和資源條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變化過程中,其天敵捕食成功率將會增加
D.比較曲線Y與曲線X表明自然狀態(tài)下種群無法超出理想狀態(tài)下的最大增長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細胞的分子組成(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蛋白質由m條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該蛋白質至少有氧原子的個數是( )
A. n-mB. n-2mC. n+mD. n+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關于微生物和酶的問題。
高溫淀粉酶在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中有很大的實用性。研究者從熱泉中篩選了高效產生高溫淀粉酶的嗜熱菌,其篩選過程如圖所示。
(1)①過程稱為 ,②過程是為了 。
(2)Ⅰ號培養(yǎng)基稱為 (按功能分);該培養(yǎng)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還需加入另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 。
A.瓊脂 B.葡萄糖
C.硝酸銨D.碳酸氫鈉
(3)一般對配制的培養(yǎng)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其中“高壓”是為了 。
在高溫淀粉酶運用到工業(yè)生產前,需對該酶的最佳溫度范圍進行測定。圖中的曲線①表示酶在各種溫度下酶活性相對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將酶在不同溫度下保溫足夠長的時間,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溫度下測其殘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數據為酶的熱穩(wěn)定性數據,即圖中的曲線②。
(4)根據圖中的數據,判斷該酶使用的最佳溫度范圍是 。
A.40~50 ℃B.50~60 ℃
C.60~70 ℃D.70~80 ℃
(5)據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酶只能在最佳溫度范圍內測出活性
B.曲線②35 ℃數據點是在80 ℃時測得的
C.曲線①表明80 ℃是該酶活性最高的溫度
D.曲線②表明該酶的熱穩(wěn)定性在70 ℃之后急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5種群和群落(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甲、乙)的種類組成及其數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網口內徑50 cm,網身長145 cm,網目孔徑0.169 mm)各隨機取樣3次,調查結果如表(單位:個):
| 物種 1 | 物種 2 | 物種 3 | 物種 4 | 物種 5 | 物種 6 | 物種 7 | 物種 8 | 物種 9 | 物種 10 | |
甲類群 | 樣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樣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樣本3 | 48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類群 | 樣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樣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17 | 21 | |
樣本3 | 34 | 50 | 18 | 35 | 0 | 11 | 26 | 12 | 16 | 19 | |
下列關于甲、乙兩個類群之間物種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比較,正確的是( )
A.甲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2的種群密度小
B.甲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4的種群密度大
C.乙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7的種群密度小
D.乙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10的種群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5種群和群落(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邊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護邊坡,另一段邊坡(乙)不進行移栽,其他實驗條件相同,1年后兩段邊坡的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邊坡 | 處理方式 | 植被 覆蓋 率(%) | 小型土壤動物 | 土壤有 機質 (g/kg) | |
物種數 | 個體數 | ||||
甲 | 種植植物 | 97 | 37 | 260 | 19.8 |
乙 | 不干預 | 8 | 9 | 28 | 11.9 |
A.可以推測移栽植物會降低該群落結構的穩(wěn)定性
B.小型土壤動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預期結果
C.邊坡甲上因沒有移栽喬木而不可能自然長出喬木
D.邊坡甲上的群落演替會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5種群和群落(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山區(qū)坡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圖中O→a,物種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適宜條件下,物種①的 ;b→c,物種①逐漸消失,物種②密度逐漸降低到相對穩(wěn)定,原因是物種②能耐受 ;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物類型將是 。
(2)該坡地經治理后,既擴大了植被覆蓋面積、增加了對大氣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經濟產出,初步實現了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5種群和群落(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
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
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
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2生物的進化(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北極的一個山脈中,原始的狼已經進化成在體格和生活習性上不同的變種,其中一種狼的體重較輕,四肢發(fā)達而靈活,以獵鹿為主;另一種狼的體重較重,足短而力強,常常攻擊羊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兩種狼的性狀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上述現象說明自然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爭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
D.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別,最終導致這些種群的基因庫變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現生殖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總復習備課資源包:專題11生物的變異(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1號和3號為患者),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據圖分析不能確定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B.要想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調查群體應足夠大
C.通過基因診斷可以確定1號和3號個體的基因型
D.4號個體與正常女性結婚,后代中不會出現該病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