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4626  114634  114640  114644  114650  114652  114656  114662  114664  114670  114676  114680  114682  114686  114692  114694  114700  114704  114706  114710  114712  114716  114718  114720  114721  114722  114724  114725  114726  114728  114730  114734  114736  114740  114742  114746  114752  114754  114760  114764  114766  114770  114776  114782  114784  114790  114794  114796  114802  114806  114812  114820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為核苷酸鏈結構圖,請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能構成一個完整核苷酸的是a(從a,b中選).由它形成長鏈時,其排列順序代表了遺傳信息.
(2)各核苷酸之間是通過③(填“①”“②”或“③”)連接起來的.
(3)若該鏈為脫氧核苷酸鏈,從堿基組成上看,缺少的堿基是T;若該鏈為核糖核苷酸鏈,則缺少的堿基是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廣州執(zhí)信中學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觀察圖一、圖二,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刺激a點,指針將不偏轉 B.刺激b點,指針將偏轉兩次

C.刺激c點,指針將偏轉兩次 D.刺激d點,指針將偏轉兩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是需氧呼吸過程圖解,請依據(jù)圖回答:
(1)依次寫出①、②、③分別代表的物質是丙酮酸,水,二氧化碳.
(2)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在該場所產生的最終產物是CO2、H2O、ATP.有氧呼吸的反應式可以寫成
(3)從圖可知,有氧呼吸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產能最多的是三階段,場所為線粒體內膜;
(4)如果無氧氣供應,酶母菌細胞內C6Hl206的分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乙醇,反應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校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對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后,得到如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種群449041206710
乙種群012032104500
請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甲種群與乙種群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可能是導致甲種群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而影響甲種群密度變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還有種內斗爭、寄生、捕食等.
(2)甲種群和乙種群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機物.
(3)從甲、乙兩個種群的演潛過程,可以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
(4)甲種群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滅絕的情況,給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造成的影響是以甲種群植物為食的其他生物也隨之減少,甚至滅絕.
(5)甲種群植物可能滅絕的內在因素是缺乏有利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今年我國的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是“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草原是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組分.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wǎng)如圖所示.
(1)圖中食物網(wǎng)很簡單,因此,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也相應較低.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分解者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
(2)如果圖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那么鷹占據(jù)的營養(yǎng)級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別是10KJ和40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數(shù)量不變,則草原容納鷹的數(shù)量會增加.
(3)影響圖中兔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種間因素是捕食和競爭.
(4)草原干旱時,兔攝取水分減少,體內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引起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釋放,進而引起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減少排尿量,以保持體內水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發(fā)生在葉綠體中
②有氧呼吸一定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③DNA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一定會引起基因結構改變
④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一定會引起生物進化
⑤生長素對植物生長一定起促進作用
⑥基因結構發(fā)生改變,一定會引起氨基酸序列改變
⑦生殖隔離一旦形成,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A.全部正確B.有一個正確C.有兩個正確D.全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有關“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
A.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大小
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shù)量的變化
C.營養(yǎng)條件并非是影響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D.取適量培養(yǎng)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面積為50平方千米的草場中倉鼠數(shù)量時,第一次捕獲了50只,將捕獲的倉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五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次捕獲沒有標志的39只,有標記的13只.由于倉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難捕捉,因此推測該草場中倉鼠種群數(shù)量最可能( 。
A.小于40只B.大于40只C.小于200只D.大于2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1表示某水池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的種群密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圖2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3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四種生物所同化的有機物的量占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機物總量的比例關系;圖4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草蟲個體存活數(shù)與發(fā)育期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種專食浮游動物的魚(丙),一段時間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僅剩一個種群,則圖1中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后剩下的為丙種群
B.若在第10年時調查圖2中種群數(shù)量為200只,則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負荷量約為200只
C.在圖3中,四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
D.在圖4中,食草蟲死亡率最大的時期是一齡幼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圖示細胞內由被膜小泡運輸物質的過程,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在細胞內吞過程中,被吞入的物質要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糖蛋白)識別并結合,內陷形成內吞泡.內吞泡與細胞內含多種水解酶的丙融合形成丁,“內陷”和“融合”都是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結構特點的表現(xiàn).除了圖中所示的功能外,丙還能夠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以保持細胞的功能穩(wěn)定.
(2)在圖中戊上所進行的過程稱為脫水縮合(蛋白質合成),形成的產物在甲中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這是它們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COPⅡ被膜小泡負責從內質網(wǎng)到高爾基體方向的“貨物”運輸.在乙中,蛋白質被分揀,有目的地送往細胞外.抗體從甲到細胞外共穿過了0層生物膜
(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偶然摻入乙,則圖中COPI可以幫助實現(xiàn)這些蛋白的回收.
(4)下列哪類物質是分泌蛋白?B、C.(多選)
A、呼吸酶     B、胰島素    C、抗體      D、血紅蛋白        E、性激素
II.蛋白質的空間構型遭到破壞,其生物活性就會喪失,這稱為蛋白質的變性.高溫、過堿、過酸、重金屬等都會使蛋白質變性.現(xiàn)提供:質量分數(shù)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蒸餾水、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無水乙醇、燒杯、試管、量筒、滴管、溫度計、酒精燈等材料用具.請你設計實驗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質變性.
(1)實驗步驟:
①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向A、B兩試管中各加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試管中加5滴蒸餾水,向B試管中加入5滴無水乙醇,混勻后向A、B兩試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將兩支試管搖勻后,同時放入適宜溫度的溫水中維持5min;
③將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試劑;
④從溫水中取出A、B試管,各加入1mL配制好的試劑并搖勻,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觀察試管中出現(xiàn)的顏色變化.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A中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B中未出現(xiàn),說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變性;
②A、B中均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說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變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