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正四棱錐P-ABCD中,側(cè)棱PA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為
6
2

(1)求側(cè)面PAD與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
(2)若E是PB的中點,求異面直線PD與AE所成角的正切值;
(3)問在棱AD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EF⊥側(cè)面PBC,若存在,試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1)取AD中點M,設PO⊥面ABCD,連MO、PM,則∠PMO為二面角的平面角,∠PAO為側(cè)棱PA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tan∠PAO=
6
2
,
AB=a,AO=
2
2
a
,PO=AO•tan∠POA=
3
2
a
tan∠PMO=
PO
MO
=
3

∴∠PMO=60°.
(2)連OE,OEPD,∠OEA為異面直線PD與AE所成的角.
AO⊥BD
AO⊥PO
⇒AO⊥平面PBD
OE?平面PBD
⇒AO⊥OE

OE=
1
2
PD=
1
2
PO2+DO2
=
5
4
a

tan∠AEO=
AO
EO
=
2
10
5

(3)延長莫MO交BC于N,取PN中點G,連EG、MG.
BC⊥MN
BC⊥PN
⇒BC⊥平面PMN⇒平面PMN⊥平面PBC

PM=PN
∠PMN=60°
⇒△PMN為正△⇒MG⊥PN
平面PMN∩平面PBC=PN
⇒MG⊥平面PBC

取AM中點F,∵EGMF∴MF=
1
2
MA=EG

∴EFMG.
∴EF⊥平面PBC.
即F為四等分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AB的中點.
(1)求直線A1C1與平面A1B1CD所成角大;
(2)試確定直線BC1與平面EB1D的位置關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3)證明:平面EB1D⊥平面B1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ACB=90°,點D為AB的中點.
1)求證:BC1面A1DC;
2)求棱AA1的長,使得A1C與面AB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2
15
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棱柱ABC-AwBwCw中,AwA,AwB,AwC都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相等,∠CAB=90°,AC=AB=AwB=a,D為BC上的點,且AwC平面ADBw.求:
(Ⅰ)AwC與平面ADBw的距離;
(Ⅱ)二面角Aw-AB-C的大;
(Ⅲ)ABw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已知平面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BD交于點O,AC⊥BD,且BA=BC=4,DA=DC=2
3
,∠ABC=60°.現(xiàn)沿對角線AC將三角形DAC翻折,使得平面DAC⊥平面BAC.翻折后:
(Ⅰ)證明:AC⊥BD;
(Ⅱ)記M,N分別為AB,DB的中點.①求二面角N-CM-B大小的余弦值;②求點B到平面CMN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矩形ABCD中,AB=3,AD=4,PA⊥平面ABCD,PA=
4
5
3
,那么二面角A-BD-P的大為( 。
A.30°B.45°C.60°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2,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且∠ABC=120°,M為BC的中點.將此菱形沿對角線BD折成二面角A-BD-C.
( I)求證:面AOC⊥面BCD;
( II)若二面角A-BD-C為60°時,求直線AM與面AOC所成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ABC中,∠ACB=90°,CD⊥AB,且AD=1,BD=2,△ACD繞CD旋轉(zhuǎn)至
A′CD,使點A'與點B之間的距離A′B=
3

(1)求證:BA′⊥平面A′CD;
(2)求二面角A′-CD-B的大;
(3)求異面直線A′C與B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D=AA1=1,AB=2.E是CC1的中點,
(1)求銳二面角D-B1E-B的余弦值.
(2)試判斷AC與面DB1E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3)設M是棱AB上一點,若M到面DB1E的距離為
21
7
,試確定點M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