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jù)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這里的實驗是指“伽利略斜面實驗”,關于該實驗,你認為下列陳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是一理想實驗,無真實的實驗基礎,故其結果是荒謬可笑的
B.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jīng)過抽象思維,反映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C.該實驗肯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D.該實驗是可以在實驗室實驗完成的

分析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物體受到了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
物體絕對不受力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得到一個無阻力的表面,讓小車運動得無限遠只能靠理論推理.

解答 解:A、B、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jīng)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結論,故A錯誤,B正確;
C、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故C錯誤;
D、物體絕對不受力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該實驗被稱為理想實驗,不能在實驗室實驗完成的,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的就是學生對于物理常識的理解,這些在平時是需要學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1)該同學在實驗前準備了圖1中所示的實驗裝置及下列輔助器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C(填代號).
A.交流電源、導線        B.天平(含配套砝碼)
C.秒表             D.刻度尺
(2)設盤和重物的總質(zhì)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實驗中用盤和重物總重力的大小作為細線對小車拉力的大。畬嶒炛,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diào)節(jié)長木板一端定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是B(填寫所選選項的序號).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diào)節(jié)m的大小,使小車在盤和重物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右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龋屝≤囘B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盤和重物,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右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龋啡ゼ垘б约氨P和重物,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3)實驗中要進行質(zhì)量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 g、40g、60g、80g、100g、120g
(4)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x1、x2、x3、x4、x5、x6.已知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關于小車的加速度a的計算方法,產(chǎn)生誤差較小的算法是D.
A.$\frac{{{x_2}-{x_1}}}{T^2}$     B.$\frac{{({{x_2}-{x_1}})+({{x_3}-{x_2}})+({{x_4}-{x_3}})+({{x_5}-{x_4}})+({{x_6}-{x_5}})}}{{5{T^2}}}$
C.$\frac{{{x_6}-{x_1}}}{{5{T^2}}}$     D.$\frac{{({{x_6}-{x_3}})+({{x_5}-{x_2}})+({{x_4}-{x_1}})}}{{9{T^2}}}$
(5)用圖2所表示的數(shù)據(jù),表示打下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表示錯誤的是A.
A.$\frac{{{x_4}-{x_3}}}{2T}$
B. $\frac{{{x_4}+{x_3}}}{2T}$
C.$\frac{{({x_2}+{x_3})+({x_4}+{x_5})}}{4T}$
D.$\frac{{({x_1}+{x_2}+{x_3})+({x_4}+{x_5}+{x_6})}}{6T}$
(6)在驗證“質(zhì)量一定,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系”時,某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3所示的a-F圖象,其中圖線不過原點并在末端發(fā)生了彎曲,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BD.
A.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雌胶饽Σ亮Σ蛔悖
B.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大(即平衡摩擦力過度)
C.盤和重物的總質(zhì)量m遠小于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即m<<M)
D.盤和重物的總質(zhì)量m不遠小于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現(xiàn)有一塊59CⅡ型的小量程電流表G(表頭),滿偏電流2mA,內(nèi)阻約為190Ω~220Ω,用它來改裝成一個多用電表.

采用如圖甲所示電路測量表頭的內(nèi)阻,供選擇的器材有:
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200Ω;
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kΩ;
電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
電池E1,電動勢1.5V;電池E2,電動勢3.0V;電池E3,電動勢4.5V,(電池內(nèi)阻均不計)
開關、導線若干.
(1)為提高測量精確度,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應選為R2(填“R1”或“R2”);電池應選E3(填“E1”、“E2”或“E3”);
(2)用該表頭G改裝成的多用電表的電路如圖乙所示,當選擇開關置于3時,多用電表測量的是電阻;當選擇開關置于6時,多用電表測量的是電壓(填“電流”、“電壓”或“電阻”);
(3)經(jīng)準確測量知Rg=200Ω,如果多用電表電流擋的兩個量程分別為0.1A和1A,則R1=0.40Ω,R2=3.6Ω(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直角坐標軸上存在著四個點電荷A、B、C、D,其中A、B都帶+q的電量,C、D都帶-q的電量,它們到原點的距離都為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點場強為零
B.O點場強不為零
C.將一正電荷從O點移到坐標點(2L,0)電勢能減小
D.將一負電荷從坐標點(-2L,0)移到坐標點(2L,0)電勢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次實驗中得到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分別標明0、1、2、3、4…,量得x1=6.04cm,x2=6.43cm,x3=6.81cm,x4=7.20cm,則小車的加速度為0.385m/s2.(計算結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能同時做正功
B.一對滑動摩擦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總為零
C.一對滑動摩擦力中一個做正功,另一個必做負功
D.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可以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關于物理學史、物理概念和方法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伽利略根據(jù)理想斜面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庫侖通過扭秤實驗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C.電動勢表征的是電源將其他開式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在大小上等于把1C正電荷從電源負極“搬運”到正極靜電力所做的功
D.根據(jù)速度定義式v=$\frac{△x}{△t}$,當△t非常小時,$\frac{△x}{△t}$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下列關于電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源向外提供的電能越多,表示電動勢越大
B.電動勢數(shù)值上等于電源將單位正電荷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時,非靜電力所做的功
C.電源的電動勢有方向所以是矢量
D.在電源內(nèi)從負極到正極電勢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把自由落體運動下落的高度分成高度相同的三等分,按從上到下的次序,物體在這三段距離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
A.1:3:5B.1:4:9C.1:$\sqrt{2}$:$\sqrt{3}$D.1:($\sqrt{2}$+1):($\sqrt{3}$+$\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