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圖1為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等間距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列的紙帶,在紙帶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量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每5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s1,s2,….求出與不同m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量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frac{1}{a}$-m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實驗中,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②設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s1、s2和s3.a可用s1、s3和△t表示為a=$\frac{{s}_{3}-{s}_{1}}{2(5△t)^{2}}$.圖2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2mm,s3=47.3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6m/s2
③圖3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量為$\frac{k}$.

分析 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應該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x=aT2可求出加速度.
對于圖線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出$\frac{1}{a}-m$的關系式,結合圖線的斜率和截距求解.

解答 解:(1)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當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打出一系列等間距的點.
⑥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應成線性關系.
(2)①對整體分析,加速度a=$\frac{mg}{M+m}$,隔離對小車和砝碼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xiàn)=Ma=$\frac{Mmg}{M+m}=\frac{mg}{1+\frac{m}{M}}$,當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繩子的拉力等于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總重力.
②根據(jù)${s}_{3}-{s}_{1}=2a(5△t)^{2}$得,a=$\frac{{s}_{3}-{s}_{1}}{2(5△t)^{2}}$,由圖可知,s1=2.42cm=24.2mm,s3=4.73cm=47.3mm,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16m/s2
③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xiàn)=(M+m)a,所以$\frac{1}{a}=\frac{m}{F}+\frac{M}{F}$,則$\frac{1}{a}-m$圖線的斜率k=$\frac{1}{F}$,在小車所受的拉力F=$\frac{1}{k}$,縱軸截距b=$\frac{M}{F}$,解得小車質量M=$bF=\frac{k}$.

故答案為:(1)①等間距   ⑥線性(2)①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②$\frac{{s}_{3}-{s}_{1}}{2(5△t)^{2}}$,24.2(23.9~24.5均對 47.3(47.0~47.6均對) 1.16(1.13~1.19均對)
③$\frac{1}{k}$,$\frac{k}$.

點評 實驗問題要掌握實驗原理、注意事項和誤差來源;遇到涉及圖象的問題時,要先根據(jù)物理規(guī)律寫出關于縱軸與橫軸的函數(shù)表達式,再根據(jù)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求解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場源電荷Q=+2×10-4C,檢驗電荷q=-2×10-5C,它們相距r=2m而靜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圖所示.求:
(1)q受到電場力的大小及方向;
(2)q所在的B點的場強EB的大小及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光滑曲面AB與水平傳送帶BC相連,質量m=1kg的物體從A點由靜止滑下,通過調整皮帶輪的轉動角速度ω可以改變物體到達C點時的速度大。褐狝B兩點的豎直距離h=1.25m.BC長L=3m,皮帶輪的半徑R=0.lm,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物體視為質點,g取lOm/s2,傳送帶始終張緊且呈水平狀態(tài).
(1)求物體運動至B點時的速度大小.
(2)若皮帶輪逆時計轉動,通過計算分析物體是否存可能再次返回曲面.
(3)設物體到達C點的速度大小為vc,試畫出vc隨皮帶輪角速度ω變化關系的vc一ω圖象(規(guī)定皮帶輪順時針方向轉動時ω取正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實驗室里有一捆銅導線,某同學在學習了電阻定律之后想通過實驗測定這捆導線的實際長度.

(1)該同學想利用伏安法測出這捆銅導線的電阻,為了設計電路,先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擋粗測導線的電阻,采用“×10”擋,調零后進行測量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角非常大,進一步測量應換用×1擋,調零后測量.
(2)該同學進一步利用如圖1所示電路測這捆銅導線的電阻R1,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電流表:量程0.6A,內阻約0.2Ω,
電壓表:量程3V,內阻約9kΩ,
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
電源:三節(jié)干電池.
開關導線若干.
回答下列問題:
(i)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應選R1(填R1或R2),閉合開關S前應將滑片移至a端(填a或b).
(ii)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電壓表讀數(shù)為1.7V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0.50A,則這捆導線的電阻的測量值為3.4Ω,由于實驗中所用電表不是理想電表,電阻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
(3)該同學刮去一小段銅導線的包皮,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銅芯的直徑.為防止讀數(shù)時測微螺桿發(fā)生轉動,讀數(shù)前應先旋緊如圖2所示的部件B(選填“A”、“B”、“C”或“D”).從圖中的示數(shù)可讀出銅芯的直徑為1.200mm.
(4)該同學查得銅的電阻率為1.7×10-8Ω•m,再利用上面所測的數(shù)值,可算出這捆導線實際長度為226m(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所示,在真空中用絕緣輕質細線懸掛著M、N兩個帶等量電荷的小球,電荷量均為q,M帶正電.則N球帶正電(選填“正”或“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有界勻強磁場上方,有三個單匝線A、B、C從靜止開始同時釋放,磁感線始終與線框平面垂直.三個線框郴是由相同的金屬材料傲成的相同正方形,其中A不閉合,有個小缺口;B、C都是閉合的,但B的導線橫截面積比C的大,空氣阻力不計,則它們的落地快慢( 。
A.A最快落地B.B最快落地C.C最快落地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個質量m,帶電荷量為q的半徑極小的小球,用絲線懸掛在某勻強電場中,電場線水平向左.當小球靜止時,測得懸線與豎直方向成30°夾角,如圖所示.則該電場的場強大小為( 。
A.$\frac{mg}{q}$B.$\frac{\sqrt{3}mg}{3q}$C.$\frac{\sqrt{3}mg}{2q}$D.$\frac{\sqrt{3}mg}{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將質量m=2kg的圓環(huán)套在與水平面成θ=37°角的足夠長直桿上,直桿固定不動,環(huán)的直徑略大于桿的截面直徑.桿上依次有三點A、B、C,sAB=8m,sBC=0.6m,環(huán)與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5.現(xiàn)在對環(huán)施加一個與桿成37°斜向上大小為20N的拉力F,使環(huán)從A點由靜止開始沿桿向上運動,圓環(huán)到達B點時撤去拉力F,此后圓環(huán)從B點繼續(xù)向上運動,求此環(huán)從A點到達C點所用的時間.(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敘述中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B.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
C.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
D.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提出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