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1kg和m2=2kg的A、B兩物塊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對A、B分別施加大小隨時間變化的水平外力F1和F2,其中F1=(9-2t)N,F(xiàn)2=(3+2t)N,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物塊在未分離前的加速度是多大?
(2)經(jīng)多長時間兩物塊開始分離?
(3)在圖乙的坐標系中畫出兩物塊的加速度a1和a2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4)速度的定義為v=△x/△t,“v-t”圖象下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位移△x;加速度的定義為a=△v/△t,則“a-t”圖象下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應(yīng)等于什么?
分析:(1)A、B兩物塊在未分離前加速度相同,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2)當兩物塊剛開始分離時兩物塊之間的作用力為零,再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時間.
(3)由牛頓第二定律分別求出兩個物塊的加速度,作出圖象.
解答:解:(1)對A、B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1+F2=(m1+m2)a
故a=
F1+F2
m1+m2
=
9-2t+3+2t
1+2
=4m/s2
(2)當A、B間的彈力為0時,A、B分離,剛分離時:
F1
m1
=
F2
m2

9-2t
1
=
3+2t
2

可求出t=2.5s
(3)由(1)問知,A、B分離之前(2.5s之前),A、B加速度相同;
分離后,
對A:a1=
F1
m1
=
9-2t
1
m/s2=(9-2t)m/s2,圖象如圖所示
對B:a2=
F2
m2
=
3+2t
2
m/s2=(1.5+t)m/s2,圖象如圖所示
(4)由題,速度的定義為v=△x/△t,“v-t”圖象下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位移△x;加速度的定義為a=△v/△t,則“a-t”圖象下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應(yīng)等于速度的變化量△v
答:
(1)A、B兩物塊在未分離前的加速度是4m/s2
(2)經(jīng)2.5s時間兩物塊開始分離.
(3)在圖乙的坐標系中畫出兩物塊的加速度a1和a2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
(4)“a-t”圖象下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應(yīng)等于面積是速度的變化量△v.
點評:本題是連接體問題,采用整體法和隔離法相結(jié)合的處理方法,剛分離時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間的彈力等于零,是常用的臨界條件.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連云港三模)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kg,M=2kg的A、B兩個小物塊用經(jīng)彈簧相連而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左側(cè)某處另有一個質(zhì)量也為m=1kg的小物塊C以v0=4m/s的速度正對A向右勻速運動,一旦與A接觸就將粘合在一起運動,若在C與A接觸前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瞬時沖量I,從A獲得瞬時沖量作用的時刻開始計時,向右為正方向,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C與A未接觸前),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性限度.

(1)求對A施加的瞬時沖量I的大;
(2)在C與A接觸前,當A的速度分別為6m/s、2m/s、-2m/s時,求對應(yīng)狀態(tài)下B的速度,并在此基礎(chǔ)上在圖乙中粗略畫出B的速度隨時間變化圖象;
(3)若C分別在A的速度為vA1=4m/s、vA2=-2m/s時與A接觸,試計算這兩種情況下在接觸后的運動過程中彈性勢能的最大值Epm1和Epm2
(4)若C在A的速度為vA時與A接觸,在接觸后的運動過程中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Epm,試證明Epm與第(3)問中的Epm1、Epm2間滿足:Epm1≥Epm≥Ep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A、mB的兩物塊A、B,疊放在一起,共同沿傾角為α的斜面勻速下滑,斜面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B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
 
,A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2)如圖乙螺旋測微器的計數(shù)是
 
mm秒表的讀數(shù)是
 
s
精英家教網(wǎng)
(3)“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如圖丙所示,當靜止的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①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guān)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視小車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        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小車在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    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②下列4條紙帶哪一條是在實驗中正確操作可能得到的紙帶
 

精英家教網(wǎng)
(4)現(xiàn)有一特殊的電池,其電動勢E約為9V,內(nèi)阻r在35~55Ω范圍,最大允許電流為50mA.為測定這個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丁的電路進行實驗.圖中電壓表的內(nèi)電阻很大,對電路的影響可以不計:R為電阻箱,阻值范圍為0~9999Ω;R0是定值電阻.
①實驗室備有的定值電阻R0有以下幾種規(guī)格: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本實驗應(yīng)選用
 

②根據(jù)如圖戊所作出的圖象求得該電池的電動勢E為
 
V,內(nèi)電阻r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kg,M=2kg的A、B兩個小物塊用輕彈簧相連而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左側(cè)某處另有一個質(zhì)量也為m=1kg的小物塊C以V0=4m/s的速度正對A向右勻速運動,一旦與A接觸就將粘合在一起運動,若在C與A接觸前,使A獲得一初速度VA0,并從此時刻開始計時,向右為正方向,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C與A未接觸前),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性限度.
(1)在C與A接觸前,當A的速度分別為6m/s、2m/s、-2m/s時,求對應(yīng)狀態(tài)下B的速度,并在此基礎(chǔ)上在圖乙中粗略畫出B的速度隨時間變化圖象;
(2)若C在A的速度為VA時與A接觸,在接觸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Ep,求EP的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9. 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kg,M=2kg的A、B兩個小物塊用輕彈簧相連而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左側(cè)某處另有一個質(zhì)量也為m=1kg的小物塊C以v0=4m/s的速度正對A向右勻速運動,一旦與A接觸就將粘合在一起運動,若在C與A接觸前,使A獲得一初速度vA0,并從此時刻開始計時,向右為正方向,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C與A未接觸前),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性限度。

⑴在C與A接觸前,當A的速度分別為6m/s、2m/s、–2m/s時,求對應(yīng)狀態(tài)下B的速度,并在此基礎(chǔ)上在圖乙中粗略畫出B的速度隨時間變化圖像;

⑵若C在A的速度為vA時與A接觸,在接觸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Ep,求EP的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