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已知A~E是初中化學的常見物質.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B的水溶液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C是一種鈉鹽.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兩種物質間發(fā)生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1)B的化學式是HCl,C的化學式是Na2CO3;
(2)C→E發(fā)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C-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分析 根據(jù)A-E是初中化學的常見物質,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所以B可能是鹽酸,C是一種鈉鹽,且能與鹽酸反應,所以C可能是碳酸鈉,E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的產(chǎn)物,且能夠與兩種堿反應,所以E是二氧化碳,然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驗證即可.

解答 解:(1)A-E是初中化學的常見物質,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所以B可能是鹽酸,C是一種鈉鹽,且能與鹽酸反應,所以C可能是碳酸鈉,E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的產(chǎn)物,且能夠與兩種堿反應,所以E是二氧化碳,A會轉化成碳酸鈉,所以A是氫氧化鈉,D會與碳酸鈉反應,所以D可以是氫氧化鈣,經(jīng)過驗證,推出的各種物質均滿足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正確,所以B的化學式是:HCl,C的化學式是:Na2CO3;
(2)C→E的反應是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3)C與D的反應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為:(1)HCl,Na2CO3;
(2)復分解;
(3)Na2CO3+Ca(OH)2=CaCO3↓+2NaOH.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CO2化學式表達的意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1個二氧化碳分子、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如圖所示是水電解實驗示意圖;
(1)該實驗中A連接電源的負極.
(2)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電極上有氣泡生成,一段時間后,負極與正極的氣體之比約為2:1
(3)怎樣用實驗來檢驗乙試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4)由這個實驗可以得出:
①水電解實驗,這個變化是化學變化,為什么?有新物質生成
②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祖成的;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任寫兩條)
(5)試分析實驗中得到的氫氣何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的可能原因;氧氣的溶解性大于氫氣.
(6)做該實驗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或硫酸鈉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許多無明顯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它試劑的方法,使之產(chǎn)生明顯的現(xiàn)象以證明反應確定發(fā)生了,例如以下三個實驗:

(1)實驗甲中的NaOH與HCl恰好反應時,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顏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2)從研究原理得知,實驗甲是通過檢驗反應前后溶液酸堿性的改變證明反應發(fā)生了,與之采用相同原理的還有實驗乙(填“乙”或“丙”);
(3)為了證明實驗丙中NaOH與CO2發(fā)生反應,可以滴加過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產(chǎn)生氣泡,請寫出產(chǎn)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除了滴加稀鹽酸,還可選擇滴加的試劑是AB(填字母代號).
A.稀硫酸溶液   B.氯化鋇溶液  C.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用你所學的化學知識判斷,下列做法或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
B.煤氣泄漏時,打開電燈檢査漏氣管道
C.被蚊蟲叮咬后,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藥水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屬于復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A、B、C、D分別為氫、氧、鈉和硫四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1)D元素與圖中B(填寫字母序號)元素的化學件質相似;
(2)A、B兩種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H2O2,其中B元素化合價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脫色去臭,還是很好的殺蟲、殺菌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臭氧是單質B.臭氧與氧氣的化學性質相同
C.1個臭氧分子由3個氧原子構成D.臭氧水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生活中的下列現(xiàn)象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榨取果汁
C.點燃酒精加熱火鍋D.燈泡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興趣小組活動中,同學們按圖1裝置對“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大家對磷燃燒生成的大量白煙是否危害人體健康提出疑問:

[查閱資料]
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1)必須是可燃物;(2)燃燒必須要有氧氣;(3)溫度必須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磷的燃燒產(chǎn)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體,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可能與空氣中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與討論]
白煙對人體健康有害,該實驗裝置必須改進.
[改進與實驗]
同學們按改進后的圖2裝置進行實驗.請你參與他們的實驗討論并將下表補充完整.
實現(xiàn)現(xiàn)象結論與解釋
a.試管中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
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熱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實驗過程中,a試管中氣球的變化為氣球先膨脹,后又變。
[反思與評價]
(1)改進后的圖2裝置與圖1裝置比較,優(yōu)點是能防止白磷燃燒產(chǎn)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體健康.
(2)小林同學指出圖2裝置仍有不足之處,他重新設計了圖3裝置,你認為圖中氣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試管內(nèi)氣體熱膨脹而松動.
[拓展與遷移]
按圖2裝置實驗結束后,小朱同學說:“待a試管冷卻后,如果將試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溫下).并取下橡皮塞,將看到液體進入試管.”這一說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小晶問:“進入a試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約占試管內(nèi)空氣體積的多少呢?”
你預測大約為$\frac{1}{5}$,理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