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0679  120687  120693  120697  120703  120705  120709  120715  120717  120723  120729  120733  120735  120739  120745  120747  120753  120757  120759  120763  120765  120769  120771  120773  120774  120775  120777  120778  120779  120781  120783  120787  120789  120793  120795  120799  120805  120807  120813  120817  120819  120823  120829  120835  120837  120843  120847  120849  120855  120859  120865  120873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微粒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水通電分解過程中不變的微粒是
 
;
(2)用濕抹布擦過的桌面,一段時間后變干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為氧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
(1)氧離子符號為
 
;
(2)某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式為MO,則金屬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可能是
 

A.1         B.2         C.6          D.8
(3)圖2元素中,與氧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最相似的是
 

(4)某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3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單質(zhì)的化學式為2Cl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反應后水溶液的pH<7       D.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分子個數(shù)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是部分元素原子或離子的結(jié)構示意圖.請你仔細觀察、分析,再回答問題:

(1)圖1粒子中,屬于陰離子的是
 
(填離子符號),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jié)構的原子有
 

(2)工業(yè)上用甲和乙反應制備燃料丙.根據(jù)圖2微觀示意圖得出的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A.丙中碳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3     B.汽油中加入丙,不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C.甲、乙、丙都是有機物             D.反應中甲、乙、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詞語和現(xiàn)象對應解釋錯誤的是( 。
A、桂花飄香-分子在不斷運動
B、加熱后水的體積變大-溫度升高分子間隔變大
C、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mL--分子間有間隔
D、蔗糖加入水后逐漸消失-蔗糖分子被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性質(zhì)的一種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種微粒
C、鈉原子與鈉離子化學性質(zhì)不同
D、原子團在化學反應中不能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解釋或者結(jié)論,錯誤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不斷運動
B、鋁制品不易生銹--表面形成致密氧化鋁薄膜
C、把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熄滅--瓶中氣體一定是CO2
D、三峽大壩蓄水發(fā)電--為“低碳”做出了貢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氧元素B、氫元素
C、水分子D、氫原子和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預期目的是( 。
A、用75mL酒精和25mL水配制100mL消毒酒精
B、用托盤天平稱取10.58g碳酸鈉粉末
C、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純凈的氫氣
D、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輪胎因暴曬炸裂說明分子受熱體積變大
B、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碳循環(huán)
C、應對霧霾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
D、蒸餾、煮沸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方法.請根據(jù)下面提供材料,結(jié)合你所學知識,用分子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在報紙上的一個小墨點就含有1018個碳原子,一萬個氧氣分子連接起來的長度還不到1微米.
材料2: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液體體積小于200mL.
材料3:蔗糖晶體放置在空氣中不會“消失”,而放入水中會很快“消失”.
(1)材料1說明:
 
;
(2)材料2說明:
 
;
(3)材料3說明:
 

(4)請寫出上述材料不能說明的分子另一條性質(zhì)的一個實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