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類研究動物行為的目的是( )。
A.認識動物活動的規(guī)律
B.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有害的動物
C.使人和動物在生物圈中和諧發(fā)展
D.以上都是
【答案】B
【解析】動物行為不僅包括身體的運動,還包括靜止的姿勢、體色的改變或身體標志的顯示、發(fā)聲,以及氣味的釋放等。動物行為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視。研究動物行為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動物的多樣性,認識和利用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動物。研究動物行為的根本目的是認識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對人類有害的動物。例如,人們掌握了某種動物的發(fā)情、交配、生殖和發(fā)育等行為規(guī)律,在飼養(yǎng)家畜和管理野生動物時,就可以采取適當?shù)拇胧┰黾犹?shù)、幼畜頭數(shù)和野生動物的數(shù)目。人們掌握了鼠類分布、取食、繁殖和遷移的規(guī)律,以及影響鼠類行為的各種因素,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消滅害鼠。
所以答案是:B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動物行為的定義與意義的相關知識,掌握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意義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讓自己生存下來,是動物最基本的行為方式.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動、植物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完全相同
B. 細胞分裂過程中DNA的數(shù)量一定不變
C. 人體內絕大多數(shù)的細胞會一直分裂下去
D. 草履蟲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發(fā)育方面,人體最晚發(fā)育成熟的是( 。
A. 消化系統(tǒng) B. 泌尿系統(tǒng) C. 生殖系統(tǒng) D. 循環(huán)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血漿、腎小囊腔內和輸尿管內液體中三種物質的濃度,則哪種物質表示的是葡萄糖?( )
物質 | 血漿(克/100毫升) | 腎小囊腔內液體(克/100毫升) | 輸尿管內液體(克/100毫升) |
甲 | 0.03 | 0.03 | 2.00 |
乙 | 7.00 | 0.00 | 0.00 |
丙 | 0.10 | 0.10 | 0.00 |
A. 甲 B. 乙 C. 丙 D. 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6月5日,是第47個世界環(huán)境日。我國環(huán)境日的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推動廣大公民積極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攜手行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下列與環(huán)境保護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騎自行車或者步行上學
③隨時焚燒生活垃圾,減少處理費用
④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⑤節(jié)約紙張,隨手關燈
⑥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據(jù) CCTV - 4 新聞報道,在英國,一只剛失去幼崽的貓,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了三只剛出生失去媽媽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
資料二:家養(yǎng)的小貓經(jīng)訓練可在固定地方吃東西。
(1)資料一中的貓的行為是由所控制的,是。
(2)資料二中的小貓的行為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和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是。
(3)動物行為的產(chǎn)生離不開動物自身的器官和器官的作用,也離不開和的調節(ji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原始大氣的成分中不含有氧氣
B.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
C.生物進化的方向與環(huán)境變化無關
D.最初的原始地球上沒有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當食物鏈逐級傳遞時,能量流動是( )
A. 食物鏈越長,能量傳遞越快
B. 越向食物鏈的后端,儲存的能量越少,也容易循環(huán)
C. 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將一部分能量用于維持自己的生命活動,向下一環(huán)節(jié)傳遞能量大約為10%~20%
D. 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將大部分能量向下傳遞,自己只將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