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圖1,AC是⊙O的直徑,BC是⊙O的弦,點P是⊙O外一點,∠PBA=∠C.
(1)求證:PB與⊙O相切.
(2)如圖2,連接PA、OP,OP與AB交于點D,且OP∥BC.
①判斷PA與⊙O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②若OP=8,BC=4.求⊙O的半徑.
考點:切線的判定
專題:
分析:(1)連接OB,根據(jù)圓周角定理求出∠ABC=90°,由等邊對等角及已知條件得出∠PBA=∠OBC=∠C,于是推出∠PBO=90°,再根據(jù)切線的判定定理推出即可;
(2)①先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得出D為AB中點,結合平行線的性質得到OP是AB的垂直平分線,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得出PA=PB,由等邊對等角及已知條件得出∠PAB=∠PBA=∠C,于是推出∠PAO=90°,再根據(jù)切線的判定定理得到PA與⊙O相切;
②設⊙O的半徑為r,根據(jù)兩角對應相等的兩三角形相似證明△PBO∽△ABC,得出
OP
AC
=
OB
BC
,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求出⊙O的半徑.
解答:(1)證明:如圖1,連接OB.
∵AC是⊙O直徑,
∴∠ABC=90°,
∵OC=OB,
∴∠OBC=∠C,
∵∠PBA=∠C,
∴∠PBA=∠OBC,
即∠PBA+∠OBA=∠OBC+∠ABO=∠ABC=90°,
∴OB⊥PB,
∵OB為半徑,
∴PB是⊙O的切線;

(2)解:①PA與⊙O相切,理由如下:
∵OP∥BC,OA=OC,
∴∠ADO=∠ABC=90°,AD=DB,
∴OP是AB的垂直平分線,
∴PA=PB,
∴∠PAB=∠PBA,
∵∠PBA=∠C,
∴∠PAB=∠C,
∴∠PAO=∠PAB+∠BAC=∠C+∠BAC=180°-∠ABC=180°-90°=90°,
∴OA⊥PA,
∵OA為半徑,
∴PA是⊙O的切線;

②如圖2,連接OB.設⊙O的半徑為r,則AC=2r,OB=r,
∵OP∥BC,∠OBC=∠C,
∴∠POB=∠OBC=∠C.
在△PBO與△ABC中,
∠POB=∠C
∠PBO=∠ABC=90°
,
∴△PBO∽△ABC,
OP
AC
=
OB
BC
,
8
2r
=
r
4
,
∴r=4,
即⊙O的半徑為4.
點評:本題考查了切線的判定,圓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判定與性質,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知識點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用了方程思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2+x
2
2x-1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
(1)
2
3
+1)
(2)(
2
+1)(
2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A,B兩點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且OA=4,OB=2.
(1)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ABO的外接圓⊙C(作圖不要求寫作法,但須保留作圖痕跡);
(2)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出點O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D(作圖不要求寫作法,但須保留作圖痕跡).
(3)BD交AB于E,直接寫出CE的長和點E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提出問題:在△ABC中,已知AB=
5
,BC=
10
,AC=
13
,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小明同學在解答這個題時,先建立一個正方形網(wǎng)格(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再在網(wǎng)格中畫出這個格點三角形(即三角形三個頂點都在小正方形的頂點處)如圖①所示,這樣就不用求三角形的高,而借用網(wǎng)格就能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了.

(1)請你將△ABC的面積直接寫出來:
 

問題延伸:
(2)我們把上述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叫構圖法.若△ABC三邊長分別為2
2
a,
13
a,
17
a(a>0),請利用圖②的正方形網(wǎng)格(每個小正方形邊長是a)畫出相應的△ABC,并求它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對稱軸為直線x=3得拋物線經(jīng)過A(0,3)、B(2,0)兩點,此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C.
(1)求點C的坐標及拋物線的解析式;
(2)將△AOB以每秒一個單位的速度沿x軸正半軸向右平移,平移時間為t秒,平移后的△A′O′B′與△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O′與C重合時停止平移,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
(3)點p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點Q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P、Q,使以A、C、P、Q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一次函數(shù)y=-
4
3
x+8
的圖象與y軸、x軸的交點分別為A、B兩點,C點坐標為(-2,0),二次函數(shù)圖象經(jīng)過A、B、C三點.

(1)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P點為直線上方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的動點,過P點作x軸平行線交一次函數(shù)圖象于點D,過P點作x軸垂線,垂足為F點,交一次函數(shù)于點E;
(Ⅰ)如圖①,設P點橫坐標為m,試用m表示出△DEP周長的表達式,并求△DEP周長的最大值;
(Ⅱ)如圖②,過A點作PF的垂線,垂足為M,以A、M、E為頂點作平行四邊形,設第四個頂點為Q,當Q點坐標為何值時,Q點落在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點,且DE⊥AB,
(1)求∠ABD的度數(shù);
(2)若菱形的邊長為2,求菱形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反比例函數(shù)y=
m+2
x
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則m的取值范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