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3,線段BC上有動點M,過M作直線MN交AB邊于點N,并使得BM=2BN.
(1)當N與A重合時,求BM的長;
(2)在直線AD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考點:矩形的性質(zhì)
專題:
分析:(1)根據(jù)N與A重合時,BN=AB,然后代入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2)分①∠PNM=90°時,求出△APN和△BNM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邊相等可得AN=BM,AP=BN,然后根據(jù)AB=3列出方程計算即可得解;②∠PMN=90°時,過點P作PE⊥BC于E,求出△PME和△MNB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邊相等可得PE=BM,BN=ME,再根據(jù)BE=BM+ME列式計算即可得解;③∠MPN=90°時,過點M作MF⊥AD于F,求出△APN和△FMP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邊相等可得AP=MF.
解答:解:(1)N與A重合時,BN=AB=3,
∴BM=2BN=2×3=6;

(2)①∠PNM=90°時,如圖1,易得∠ANP=∠BMN,
在△APN和△BNM中,
∠ANP=∠BMN
∠A=∠B=90°
PN=MN
,
∴△APN≌△BNM(AAS),
∴AN=BM,AP=BN,
∵BM=2BN,
∴AB=AN+BN=2BN+BN=3,
解得BN=1,
∴AP=1;
②∠PMN=90°時,如圖2,過點P作PE⊥BC于E,
易得∠BMN=∠MPE,
在△PME和△MNB中,
∠BMN=∠MPE
∠B=∠PEM=90°
PM=MN
,
∴△PME≌△MNB(AAS),
∴PE=BM=3,BN=ME=
1
2
BM=
3
2
,
∴BE=BM+ME=3+
3
2
=
9
2
;
③∠MPN=90°時,如圖3,過點M作MF⊥AD于F,
易得∠APN=∠PMF,
在△APN和△FMP中,
∠APN=∠PMF
∠A=∠PFM=90°
PM=PN
,
∴△APN≌△FMP(AAS),
∴AP=MF=3,
綜上所述,AP=1或
9
2
或3時,△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矩形的性質(zhì),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難點在于分情況討論,作出圖形更形象直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B、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C、等腰梯形的對角線相等
D、矩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等腰直角△ABC和△ECD中,∠ACB=∠ECD=90°,AC=BC,EC=DC.

(1)求證:BE=AD;
(2)若將△ECD繞點C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一個銳角,并延長BE交AD于點F,交AC于點O.求證:BF⊥AD;
(3)在②的條件下,取BE的中點M,取AD的中點N,求∠MNC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某文化廣場燈柱AB被鋼纜CD固定,已知CB=5米,且sin∠DCB=
4
5

(1)求鋼纜CD的長度;
(2)若AD=2米,燈的頂端E距離A處1.6米,且∠EAB=120°,則燈的頂端E距離地面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的頂點為M(2,1),且過點N(3,2).
(1)求這個二次函數(shù)的關(guān)系式;
(2)若一次函數(shù)y=-
4
3
x-4的圖象與x軸交于點A,與y軸交于點B,P為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作PQ∥y軸交直線AB于點Q,以PQ為直徑作圓交直線AB于點D.設(shè)點P的橫坐標為n,問:當n為何值時,線段DQ的長取得最小值?最小值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某水庫大壩的橫截面為梯形ABCD,壩頂寬BC=3米,壩高為2米,背水坡AB的坡度=1:1,迎水坡CD的坡角∠ADC為30°.求壩底AD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
2sin260°-cos60°
tan260°-4sin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面給出的數(shù)軸,解答后面的問題:

(1)請你根據(jù)圖中A、B兩點的位置,分別寫出它們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A:
 
,B:
 
;
(2)觀察數(shù)軸,與點A的距離為4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
 

(3)若將數(shù)軸折疊,使得點A與表示數(shù)-2的點重合,則點B與表示數(shù)
 
的點重合;
(4)若數(shù)軸上M、N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013(M在N的左側(cè)),且M、N兩點經(jīng)過(3)中折疊后互相重合,則M、N兩點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M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河堤橫截面如圖所示,堤高BC為4米,迎水坡AB的坡比為1:
3
,那么AB的長為
 
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