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數(shù)軸上兩點間距離公式計算可得,即數(shù)軸上兩點A、B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x1、x2,則AB=|x1-x2|;
(2)當點P在線段AB上時,MN=MP+NP,可根據中點性質得到MP=$\frac{1}{2}$AP、NP=$\frac{1}{2}$BP,相加可得;
(3)當點P在數(shù)軸上運動時,可分下面三種情況:
①點P在A、B兩點之間運動時,根據MN=MP+NP計算可得,
②點P在點A的左側運動時,根據MN=NP-MP計算可得,
③點P在點B的右側運動時,根據MN=MP-NP計算可得,最后綜合三種情況得出結論.
解答 解:(1)AB=8-(-2)=lO.
(2)線段MN的長度為5.如圖甲,
∵M為AP中點,N為BP的中點,
∴MP=$\frac{1}{2}$AP,NP=$\frac{1}{2}$BP,
∵AB=10,
∴MN=MP+NP=$\frac{1}{2}$AP+$\frac{1}{2}$BP=$\frac{1}{2}$AB=5
(3)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其值為5.分下面三種情況:
①當點P在A、B兩點之間運動時(如圖甲).MN=MP+NP=$\frac{1}{2}$AP+$\frac{1}{2}$BP=$\frac{1}{2}$AB=5
②當點P在點A的左側運動時(如圖乙).MN=NP-MP=$\frac{1}{2}$BP-$\frac{1}{2}$AP=$\frac{1}{2}$AB=5
③當點P在點B的右側運動時(如圖丙) MN=MP-NP=$\frac{1}{2}$AP-$\frac{1}{2}$BP=$\frac{1}{2}$AB=5
綜上所述,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其值為5.
點評 本題考查了線段的計算和中點的性質及數(shù)軸的知識,由于引進了數(shù)軸,我們把數(shù)和點對應起來,也就是把“數(shù)”和“形”結合起來,二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把很多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在學習中要注意培養(yǎng)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個 | B. | 2個 | C. | 3個 | D. | 4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