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9伏,電阻R1的阻值為20歐,閉合電鍵S,電流表示數(shù)為0.15安.求:
(1)電壓表的示數(shù).
(2)電阻R2的阻值.
(3)通電20秒,電流通過電阻R2做的功.

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串聯(lián),電壓表測R1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R1兩端的電壓即為電壓表的示數(shù);
(2)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求出R2兩端的電壓,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3)根據(jù)W=UIt求出通電20s電流通過電阻R2做的功.

解答 解: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串聯(lián),電壓表測R1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由I=$\frac{U}{R}$可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
U1=IR1=0.15A×20Ω=3V;
(2)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
所以,R2兩端的電壓:
U2=U-U1=9V-3V=6V,
則R2的阻值:
R2=$\frac{{U}_{2}}{I}$=$\frac{6V}{0.15A}$=40Ω;
(3)通電20s電流通過電阻R2做的功:
W2=U2It=6V×0.15A×20s=18J.
答:(1)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3V;
(2)電阻R2的阻值為40Ω;
(3)通電20秒,電流通過電阻R2做的功為18J.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公式的應(yīng)用,是一道基礎(chǔ)題目.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估測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教室門的高度約為1.80mB.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C.一支完整粉筆的長度約為10cmD.一名中學(xué)生的體重約是1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步入溫馨的物理考場,回想學(xué)習(xí)物理的樂趣,生活處處有物理.你早餐食用的一根油條的長度為30cm,橡皮從桌面下落到地面的時間約為0.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輛汽車朝著山崖勻速行駛,汽車的速度是10m/s,在某處鳴笛,經(jīng)過4s司機聽到回聲,求汽車鳴笛處距山崖有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何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請寫出你測量的實驗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在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的實驗中,為了改變電動機的轉(zhuǎn)動方向,可采取的措施是:改變電流的方向或改變磁場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關(guān)注校車安全,呵護兒童成長!”為保障乘車學(xué)生的人身安全,小夢就讀的學(xué)校購買了一輛校車(如圖所示),如表是校車的部分參數(shù)和相關(guān)信息,請解答下列問題(g=10N/kg)
空車質(zhì)量(kg)5000車身長度(m)8.2
最大車速(km/h)72額定功率(kw)60
車輪胎與地面總接觸面積(m20.1滿載可乘人數(shù)(人)20
100km耗油量(L)10汽油的密度(kg/m20.8×103
(1)空車對水平路面產(chǎn)生的壓強是多少?
(2)在某一水平路段,校車以額定功率做勻速直線運動,在10min內(nèi)行駛了9000m,則在這一過程中小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3)小夢同學(xué)注意到,新校車的“鼻子”特別長,車上每一個座位都配置有安全帶,請從安全角度分析,這樣設(shè)計有什么好處(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體的長度是2.50 cm.如圖所示的停表的示數(shù)是258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zhuǎn)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飲料吸管放在轉(zhuǎn)動軸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
(1)把某個物體放在帶電吸管一端的附近,發(fā)現(xiàn)吸管向物體靠近,由此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判斷該物體是否帶電.
(2)把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放在用紙巾摩擦過的吸管一端的附近,發(fā)現(xiàn)吸管被吸引,則可判斷餐巾紙帶正電;在此過程中,紙巾失去了電子;
(3)繼續(xù)將玻璃棒與吸管接觸,在接觸的瞬間,電子從吸管轉(zhuǎn)移到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