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光源的高度H/cm | 20 | 30 | 40 | 50 | 60 |
影子長度L/cm | 30 | 15 | 10 | 7.5 | 6 |
分析 【觀察現(xiàn)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早、中、晚由于太陽所在的位置不同,故所形成的影子的長短不同.
【猜想與假設】由圖1可知時間不同,太陽的位置不同,影子的長短不同;
【設計并進行實驗】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實驗條件及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變形量,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 解:【觀察現(xiàn)象】:
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早上時影子長一些,隨著地球的自傳位置的不斷移動,到了中午,影子變短.
傍晚時,影子的位置與早上的影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如圖:OB為物體早上 形成的影子、OA為物體中午形成的影子、OC為傍晚形成的影子,故一天中,人在太陽底下形成的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先變長后變短.
【猜想與假設】太陽光沿直線傳播,過太陽與桿頂兩點作直線,線與地面的交點與桿子和地面接觸點間的線段便是桿子的“影”,如圖所示.
從圖可看出影子的長短與太陽的位置有關;
【設計并進行實驗】①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該同學將點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即控制控制物體高度與物體到光源的距離不變,而改變光源的高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是猜想:②影子長度可能與光源的高度有關.
②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變形量分別為15cm;5cm;2.5cm;1.5cm,所以點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則影子長度L的變化量減;
③如果要研究影子長度L與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的關系,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知:保持點光源高度H不變,改變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
故答案為:先變長后變短;太陽位置;②;變。稽c光源高度H;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
點評 本題利用了控制變量法研究影子的長度與光源的高度、木條與光源的距離的關系,熟練應用控制變量法即可正確解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溫度/℃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9 | 47 | 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