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填空:
(1)如圖1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是cm.
(2)如圖2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答案】
(1)1.84
(2)﹣21
【解析】解:由圖知:(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在1.8cm和1.9cm之間,估讀為1.84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84cm;(2)在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1℃,所以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30”在“20”以下,說明溫度低于0℃,為﹣21℃. 所以答案是:(1)1.84;(2)﹣21.
【考點精析】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利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和長度的測量的相關知識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掌握溫度計的使用: ⑴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面穩(wěn)定不再變化時再讀數, ⑵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⑶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面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⑷測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長度的測量,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若開關S閉合后,燈L1、L2均不亮,小華同學利用一根導線去查找電路故障,當她將導線連接在燈L1兩端時,兩燈均不亮,將導線連接在燈L2兩端時,燈L1亮而燈L2不亮.由此可判斷( )
A.燈L1短路
B.燈L2短路
C.燈L1斷路
D.燈L2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冬季,在缺水地區(qū),當地有些居民靠冰雪來獲得生活用水。如圖是將一定質量的冰,從﹣20℃加熱到沸騰過程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不考慮水中有雜質產生的影響),下列對圖象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圖象中冰的熔點是0℃,水的沸點是98℃
B. 冰屬于晶體
C. 冰熔化和水沸騰過程中都吸熱且溫度不變
D. 圖象中的BC段,物質只是以液態(tài)方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R銘牌上標有“1A 20Ω”字樣,電阻R0=10Ω,電流表量程是0~0.6A,電壓表量程是0~3V.
(1)滑動變阻器銘牌上標有的“1A 20Ω”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2)當滑動變阻器滑片處在最右端時,求電流表和電壓表讀數;
(3)為了保證各電路元件安全,求R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1)是小明自制的小樂器,他將寬窄不同的橡皮筋排繞到一個小盒上,又在小盒兩端的橡皮筋下各放一木板,用來拉緊橡皮筋,彈撥橡皮筋,橡皮筋就會_______發(fā)出聲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撥動這些寬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動_______不同,所發(fā)出聲音的_______也不同。
(2)如圖(2)是課上老師做的演示實驗,該裝置能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線下吊一乒乓球接觸音叉的作用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654年,馬德堡市長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中,他們把兩個銅半球殼灌滿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兩個銅半球就會緊緊地壓在一起,這證明了的存在.小明和小強在老師的幫助下,用底面積為500cm2的平底壓力鍋代替銅半球模擬上述實驗,當鍋兩邊受到的拉力均為4000N時,鍋恰好被拉開,此時鍋內外的氣壓差為Pa.如果在高原上進行這個實驗,拉開這兩口鍋所用的拉力將(選填:“增大”、“減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小明猜想“壓強可能與壓力和接觸面積有關”,為驗證“壓強是否與接觸面積有關”,小明采用如圖甲和圖乙兩種方法靜止地擠壓在兩手指間來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圖甲與圖乙中鉛筆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 圖甲的方法合理,圖乙的方法不合理
C. 圖甲、圖乙的方法都合理
D. 用圖甲的方法還能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平直軌道上靜止的小車,車廂頂端用細線懸掛一小球,小球與車廂左壁接觸但不擠壓,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當小車靜止時,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B. 當小車向右勻速運動的過程中,車廂壁對小球有向右的彈力
C. 當小車向右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右
D. 當小車向左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受到細線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A×OA=FB×OB.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 . 為什么? .
(2)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3)小明用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繼續(xù)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鉤碼上升的高度為h,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其移動的距離為S,則杠桿的機械效率η=(用題中字母表示).若將鉤碼移動到B點,仍將它勻速提升h的高度,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F,杠桿的機械效率η′(>/=/<)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