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A→C必須加熱,否則會發(fā)生鈍化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A是________,你推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在酸性條件下與H2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與過量濃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鐵 A在濃硫酸中會鈍化,且A與濃硫酸與稀硫酸反應的氧化產物不同 2H++2Fe2++H2O2===2H2O+2Fe3+ 6H2SO4(濃)+2Fe═Fe2(SO4)3+3SO2↑+6H2O
【解析】已知A→C必須加熱,否則會發(fā)生鈍化現象,則A為鐵或鋁,根據流程圖,A與稀硫酸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不同的產物,其中B能夠氧化生成C,則A為鐵B為亞鐵鹽,C為鐵鹽。
(1) A在濃硫酸中會鈍化,且A與濃硫酸與稀硫酸反應的氧化產物不同,因此A是鐵,故答案為:鐵;A在濃硫酸中會鈍化,且A與濃硫酸與稀硫酸反應的氧化產物不同;
(2)硫酸亞鐵在酸性條件下與H2O2反應被氧化為鐵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2Fe2++H2O2===2H2O+2Fe3+,故答案為:2H++2Fe2++H2O2===2H2O+2Fe3+;
(3)鐵與過量濃H2SO4反應生成硫酸鐵、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H2SO4(濃)+2Fe═Fe2(SO4)3+3SO2↑+6H2O,故答案為:6H2SO4(濃)+2Fe═Fe2(SO4)3+3SO2↑+6H2O。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除去NaCO3粉末中混入的NaHCO3雜質用__________方法,化學方程式為____。
(2)除去氧化銅粉末中混入的氧化鋁粉末通常用________試劑,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3)通常用________試劑除去CO2中的HCl氣體,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厭氧性硫酸鹽還原菌(SRB)是導致金屬微生物腐蝕最為普遍的菌種,鑄鐵管的一種腐蝕圖解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成1molFeS,負極質量增加32g
B.正極區(qū)溶液的pH變小
C.正極電極反應式為:8H++8e-=8H·(吸附)、SO42-+8H·(吸附)+8e-S2-+4H2O
D.總反應:4Fe+4H2O+SO42-FeS+3Fe(OH)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實驗室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
B.合成氨反應中,為提高氫氣的轉化率,理論上應采取加壓的措施
C.對于2HI(g) H2(g)+I2(g),達平衡后,縮小容器體積可使體系顏色變深
D.反應CO(g)+NO2(g) CO2(g)+NO(g) △H<0,達平衡后,升高溫度體系顏色變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乙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常見合成乙醇的途徑如下:
(1)乙烯氣相直接水合法:C2H4(g)+H2O(g)=C2H5OH(g) ΔH1=akJ·mol-1
已知:C2H4(g)+3O2(g)=2CO2(g)+2H2O(g) ΔH2=-1323.0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1278.5kJ·mol-1,則a=__。
(2)工業(yè)上常采用CO2和H2為原料合成乙醇,某實驗小組將CO2(g)和H2(g)按1:3的比例置于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bkJ·mol-1。在相同的時間內,容器中CO2的濃度隨溫度T的變化如圖1所示,上述反應的pK(pK=-lgK,K表示反應平衡常數)隨溫度T的變化如圖2所示。
①由圖1可知,b=__(填“”“”或“<”)0。
②在T1~T2及T4~T5兩個溫度區(qū)間內,容器中CO2(g)的濃度呈現如圖1所示的變化趨勢,其原因是___。
③圖1中點1、2、3對應的逆反應速率v1、v2、v3中最大的是___(填“v1”“v2”或“v3”);要進一步提高H2(g)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任答一條)。
④圖2中當溫度為T1時,pK的值對應A點,則B、C、D、E四點中表示錯誤的是__。
⑤乙烯氣相直接水合法過程中會發(fā)生乙醇的異構化反應:C2H5OH(g)CH3OCH3(g) ΔH=+50.7kJ·mol-1,該反應的速率方程可表示為v正=k正c(C2H5OH)和v逆=k逆c(CH3OCH3),k正和k逆只與溫度有關。該反應的活化能Ea(正)__(填“”“”或“<”) Ea(逆),已知:T℃時,k正=0.006s-1,k逆=0.002s-1,該溫度下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5mol乙醇和4mol甲醚,此時反應__(填“正向”或“逆向”)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無色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為H+、Na+、Mg2+、Al3+、Ba2+中的一種或幾種,向該溶液中緩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由此確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
A. Mg2+、Al3+、Na+ B. H+、Mg2+、Al3+ C. H+、Ba2+、Al3+ D. Ba2+、Mg2+、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體積為2L且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 molSO2和1 molO2,測得起始容器壓強為p,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SO2(g)+O2(g) 2SO3(g) △H=-196 kJ·mol-1,維持容器溫度不變,第一次反應達到平衡時共放出熱量176.4kJ,此時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SO2和1 molO2,達到新平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為810
B.若使用高效催化劑,第一次達到平衡時放出熱量大于176.4kJ
C.第一次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為0.7p
D.若降低容器的溫度可使新平衡時各物質的體積分數與第一次平衡時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大氣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資源的充分利用是化學造福人類的重要研究課題。
(1)汽車尾氣中的CO、NOx、碳氫化合物是大氣污染物。
①使用稀土等催化劑能將CO、NO轉化成無毒物質。
已知:N2(g)+O2(g)=2NO(g) ΔH1=+180.5 kJ·mol-1
2C(s)+O2(g)=2CO(g) ΔH2=-221 kJ·mol-1
C(s)+O2(g)=CO2(g) ΔH3=-393.5 kJ·mol-1
寫出NO(g)與CO(g)催化轉化成N2(g)和CO2(g)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醛類、O3、PAN(過氧硝酸乙酰)等污染物氣體和顆粒物所形成的煙霧稱為光化學煙霧。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模擬光化學煙霧的形成,用紫外線照射裝在密閉容器內的被污染空氣樣品,所得物質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請你根據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原理,對減少光化學煙霧的發(fā)生提出一個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圖2
(2)利用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是目前應用廣泛的煙氣脫硝技術。SCR技術的主要反應之一為4NO(g)+4NH3(g)+O2(g) 4N2(g)+6H2O(g)ΔH=-1627.2 kJ·mol-1。NO和NH3在有氧條件及Ag2O催化作用下,當反應溫度升高到550~700 ℃,NO轉化率明顯下降,NO2產率明顯上升(見圖2)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達)
(3)目前,科學家還在研究一種以乙烯作為還原劑的脫硝(NO)原理,其脫硝機理示意圖如圖3,脫硝率與溫度、負載率(分子篩中催化劑的質量分數)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3 圖4
①寫出該脫硝原理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已知NO與C2H4體積比為3:1)
②為達到最佳脫硝效果,應選擇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g)與CO(g)催化轉化成N2(g)和CO2(g)的反應達到平衡后,20min時,若改變反應條件,導致N2濃度發(fā)生如下圖5所示的變化,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催化劑 B.降低溫度 C.增加CO2的量 D.縮小容器體積
圖5 圖6
(5)在一定條件下,將SO2和NO2通入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SO2(g)+NO2(g) SO3(g) +NO(g),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如圖6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___(填字母)
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反應物濃度:b點小于c點
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t1=△t2時,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酸亞鐵的用途廣泛,可以制備下圖所示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屬于堿式鹽,可用作凈水劑
B.與足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可用稀硫酸和溶液檢驗鐵紅中是否含有
D.“冷卻結晶”后的操作是過濾,“煅燒”操作的主要儀器有酒精燈、蒸發(fā)皿、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