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BC(多選扣分).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
C.υ(H2)=υ(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830℃.
(5)某溫度下,將CO和水蒸氣各1mol置于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O2為0.5mol,再通入4mol水蒸氣,達到新的平衡后CO2的物質的量等于$\frac{5}{6}$mol.

分析 (1)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生成物濃度冪之積比上反應物濃度冪之積;
(2)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越高平衡常數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
(2)根據化學反應的特征和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綜合判斷,以此解答;
(4)根據c(CO2)•c(H2)=c(CO)•c(H2O)可知,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為1,據此判斷;
(5)反應CO+H2O(g)?CO2+H2達平衡后,加入水蒸氣,化學平衡會向著正反應方向進行,但是反應物不可能全部轉化為生成物.

解答 解:(1)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生成物濃度冪之積比上反應物濃度冪之積,所以K=$\frac{c(CO)•c({H}_{2}O)}{c(C{O}_{2})•c({H}_{2})}$,故答案為:$\frac{c(CO)•c({H}_{2}O)}{c(C{O}_{2})•c({H}_{2})}$;
(2)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越高平衡常數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故該反應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吸熱;
(3)A.兩邊的計量數相等,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故錯誤;
B.化學平衡達到平衡的標志是各種物質的濃度均不再變化,故正確;
C.υ(H2)=υ(H2O),表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故正確;
D.二氧化碳與CO的計量數相等,不論達平衡與否,均存在此關系式,故錯誤;
故選:BC;
(4)根據c(CO2)•c(H2)=10×c(CO)•c(H2O)可知,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1,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故此時溫度為830℃;故答案為:830;
(5)根據題意:CO+H2O(g)?CO2 +H2,
初始物質的量:1   1      0   0
變化物質的量:0.5    0.5     0.5   0.5
平衡物質的量:0.5   0.5    0.5   0.5
此時二氧化碳和氫氣的物質的量之和是1mol,再通入4mol水蒸氣,化學平衡會向著正反應方向進行,假設一氧化碳轉化為x,那么有
              CO+H2O(g)?CO2 +H2,
初始物質的量:0.5 4.5      0.5 0.5
變化物質的量:x      x       x    x
平衡物質的量:0.5-x 4.5-x    0.5+x   0.5+x,K=$\frac{(0.5+x)^{2}}{(0.5-x)(4.5-x)}=1$,解x=$\frac{1}{3}$,那么此時二氧化碳的濃度=0.5+$\frac{1}{3}$=$\frac{1}{2}+\frac{1}{3}=\frac{5}{6}$mol/L,故答案為$\frac{5}{6}$.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可逆反應的特征以及化學平衡移動方面的知識,平衡常數計算,平衡標志分析是關鍵,注意知識的積累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試劑在空氣中久置因為O2而變質的是( 。
A.Na2O2B.Ca( ClO)2C.FeSO4D.濃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O2的電子式:
B.1mol Na2O2中陰、陽離子總數為4NA
C.NaOH是離子化合物,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
D.28g C2H4中含有4NA對共用電子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排出的主要固體廢物.我國火電廠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組成為SiO2、Al2O3、CaO等. 一種利用粉煤灰制取氧化鋁的工藝流程如下:

(1)粉煤灰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提高浸取速率和浸出率.
(2)第1次過濾時濾渣的主要成分有SiO2(填化學式,下同)和CaSO4,第3次過濾時濾渣的成分是Al(OH)3
(3)在104℃用硫酸浸取時,鋁的浸取率與時間的關系如圖1,適宜的浸取時間為2h;鋁的浸取率與$\frac{n(助溶劑)}{n(粉煤灰)}$的關系如圖2所示,從浸取率角度考慮,三種助溶劑NH4F、KF及NH4F與KF的混合物,在$\frac{n(助溶劑)}{n(粉煤灰)}$相同時,浸取率最高的是NH4F (填化學式);用含氟的化合物作這種助溶劑的缺點是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環(huán)境的HF和NH3等 (舉一例).

(4)流程中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H2SO4和NH4Cl.(填化學式)
(5)用鹽酸溶解硫酸鋁晶體,再通入HCl氣體,析出A1C13•6H20,該過程能夠發(fā)生的原因是通入氯化氫使A1C13•6H20達到飽和,而硫酸鋁不飽和
(6)用粉煤灰制取含鋁化合物的主要意義是使廢棄固體資源化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硫酸鋅被廣泛應用于工農業(yè)生產和醫(yī)藥領域.工業(yè)上由氧化鋅礦(主要成分為ZnO,另含ZnSiO3、FeCO3、CuO等)生產ZnSO4•7H2O的一種流程如下:

(1)步驟Ⅰ包括酸浸和過濾兩個操作.
①酸浸時,需不斷通入高溫水蒸氣的目的是升高溫度,使反應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應速率.
②過濾時為防堵塞,過濾裝置需常用NaOH溶液清洗,其清洗原理是H2SiO3+2NaOH=Na2SiO3+2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步驟Ⅱ中,在pH約為5.1的濾液中加入高錳酸鉀,生成Fe(OH)3和MnO(OH)2兩種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Fe2++MnO4-+8H2O=3Fe(OH)3↓+MnO(OH)2↓+5H+
(3)步驟Ⅲ所得濾渣Z的主要成分是Cu(Zn).
(4)取28.70g ZnSO4•7H2O加熱至不同溫度,剩余固體的質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步驟Ⅳ中的烘干操作需在減壓條件下進行,其原因是降低烘干的溫度,防止ZnSO4•7H2O分解.
②在圖中C點,680℃時所得固體的化學式為d(填字母序號).
a.ZnO     b.ZnSO4    c.ZnSO4•H2O
d.Zn3O(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配制5%NaCl溶液時,將稱量的NaCl放入燒杯中加計量的水攪拌溶解
B.配制1mol•L-1NaOH溶液時,將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時,將量取的濃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釋
D.取用一小塊鈉時,將剩余的鈉丟進廢液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溶液中微粒的濃度說法正確的是( 。
A.O.1 mol•L-1 的 NaHSO3 溶液(pH<7)中:c(H+)+c(H2SO3)=c(SO${\;}_{3}^{2-}$)+c(OH-
B.0.1mol.L-1的(NH42S04,溶液中:c(SO${\;}_{4}^{2-}$)>c(NH${\;}_{4}^{+}$)>c(H+)>c(OH-
C.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 mol•L-1丨的Na2CO3與HCl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體積變化):
$\frac{1}{2}$c(Na+)=c(HCO${\;}_{3}^{-}$)+c(CO${\;}_{3}^{2-}$)+c(H2CO3)=0.1 mol.L-1
D.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 mol•L-1的NH4Cl、氨水混合溶液中:c(NH${\;}_{4}^{+}$)>c(NH3•H2O)>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已知A(單質)=B(單質),△H>0,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B單質比A單質穩(wěn)定
B.B單質和A單質互為同分異構體
C.A單質中化學鍵的鍵能比B單質中的大
D.等量的A和B,A單質的內能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化學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非金屬單質分子中一定含共價鍵并且只有非金屬原子間才能形成共價鍵
B.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雙原子單質分子里
D.任何離子鍵在形成過程中必定有電子的得與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