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電極 | b電極 | X溶液 | 實驗現(xiàn)象 | |
A | 石墨 | 石墨 | CuCl2 | a電極質(zhì)量增加,b電極放出無色氣體 |
B | Fe | 石墨 | KNO3 | a電極質(zhì)量增加,b電極放出無色氣體 |
C | Fe | Cu | CuSO4 | a電極質(zhì)量增加,b電極質(zhì)量減少 |
D | 石墨 | 石墨 | HCl | a電極放出無色氣體,b電極放出無色氣體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種敘述中,正確的是 ( )
①Cl-和Cl2的性質(zhì)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個電子;④Cl-具有酸性; ⑤鹽酸兼有酸性、氧化性、還原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鹽酸的強;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沒有還原性
A.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COCl2(g) CO(g) + Cl2(g) ΔH > 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改變一種反應條件,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的變化
B.②表示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
C.③表示恒壓條件下,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隨充入惰性氣體體積的變化
D.④表示CO的體積分數(shù)隨充入Cl2量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SiCl4在室溫下為無色液體,易揮發(fā),有強烈的刺激性。把SiCl4先轉(zhuǎn)化為SiHCl3,再經(jīng)氫氣還原生成高純硅。一定條件下,在20L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SiCl4轉(zhuǎn)化為SiHCl3 的反應:3SiCl4(g)+2H2(g)+Si(s)4SiHCl3(g) ΔH=Q kJ·mol-1。2 min后達到平衡,H2與SiHC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為0.1 mol·L-1和0.2 mol·L-1。
(1)從反應開始到平衡,v(SiCl4)= 。
(2)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 ,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Q 0(填“>”、“<”或“=”)。
(3)若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與起始時等量的SiCl4和H2(假設Si足量),當反應再次達到平衡時,與原平衡相比較,H2的體積分數(shù)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原容器中,通入H2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
(5)平衡后,將容器的體積縮為10 L,再次達到平衡時,
H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范圍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發(fā)生反應:CO2(g)+ H2(g)HCOOH(g),測得平衡體系中CO2的百分含量(CO2%)與反應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物理量中,a點大于b點的是
A. 正反應速率
B. 逆反應速率
C. HCOOH(g)的濃度
D. H2的體積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鎳鎘(Ni-Cd)可充電電池在現(xiàn)代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已知某鎳鎘電池的電解質(zhì)溶液為KOH溶液,其充、放電按下式進行:
Cd+2NiOOH+2H2OCd(OH)2+2Ni(OH)2
有關該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放電時化學能不能全部轉(zhuǎn)化為電能
B.放電時Cd為該電池的負極,充電時這一端應接直流電源的正極
C.放電時該電池的正極反應為:NiOOH+H2O+e-===Ni(OH)2+OH-
D.充電時,陰極反應為:Cd(OH)2+2e-===Cd+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
B.Al3+、NO、Cl-、CO、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電解質(zhì)
D.分別與等物質(zhì)的量的HCl和H2SO4反應時,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溶液蒸干后,能析出溶質(zhì)固體的是( 。
①FeCl3、贔e2(SO4)3、跜a(HCO3)2、躈a2CO3.
| A. | 僅①④ | B. | 僅②④ | C. | 僅①② | D. | 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