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硫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化工原料,其生產工藝與原料有緊密關系.目前主要有如圖(1、2)所示的兩種工藝:

(1)H2SO4的用途非常廣泛,可應用于下列哪些方面ABD(填序號)
A.過磷酸鈣的制備         B.鉛蓄電池的生產
C.橡膠的硫化             D.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的合成
(2)若沸騰爐中每燃燒0.12Kg FeS2會放出853KJ熱量,寫出此狀況下FeS2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12 kJ•mol-1
(3)兩工藝中都用了接觸室和吸收塔,為充分利用反應放出的熱量,接觸室中要安裝熱交換器(填設備名稱).從吸收塔出來的尾氣一般要進行的一種處理是用石灰水或氨水吸收
(4)下列操作與操作的主要原因都正確的是BD(填序號)
A.黃鐵礦燃燒前需要粉碎,因為大塊的黃鐵礦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B.SO3從吸收塔底部通入,因為吸收SO3采取逆流的形式
C.SO2氧化為SO3時需要使用催化劑,這樣可提高SO2轉化率
D.SO3用98.3%的濃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霧,提高SO3吸收率
(5)為使硫黃充分燃燒,經流量計1 通入燃燒室的氧氣過量50%,為提高SO2 轉化率,經流量計2 的氧氣量為接觸室中二氧化硫完全氧化時理論需氧量的2.5 倍,則生產過程中流經流量計1 和流量計2 的空氣體積比應為6:5(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按0.2計).
(6)工藝 I與工藝 II相比,主要差異為AC(填序號).
A.耗氧量減少   B.二氧化硫的轉化率提高   C.產生的廢渣減少   D.不需要使用催化劑
(6)若濃硫酸吸收SO3得到H2SO4•SO3,則將1Kg 98%的濃硫酸充分吸收SO3后所得產物進行稀釋,可以得到2.22Kg 98%的濃硫酸.

分析 (1)A、過磷酸鈣的制取過程中需要濃硫酸和磷礦石;
B、鉛蓄電池中需要用到硫酸和硫酸鉛;
C、橡膠硫化所用到的為單質硫;
D、烷基苯磺酸鈉中含有磺酸基,制取過程中需要發(fā)生磺化反應;
(2)0.12kgFeS2就會放出853kJ熱量,即據1mol釋放85KJ熱量,據此寫成熱化學方程式;
(3)為了充分利用能量,接觸室中要安裝熱交換器,從吸收塔出來的尾氣二氧化硫要用石灰水、氨水吸收;
(4)根據工業(yè)上接觸法制硫酸的原料、過程,制硫酸原料為硫鐵礦,進樣前首先將硫鐵礦粉碎,增大接觸面積;生產分三步,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分別在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中進行;其中從沸騰爐中出來的氣體需要凈化和干燥,是為了防止在接觸室中的催化劑中毒,在接觸室中的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的速率,但不會影響平衡的移動,二氧化硫的轉化率不會改變;SO3采取逆流的形式從吸收塔底部通入,在吸收塔中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若直接用水吸收會形成酸霧,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采用98.3%的濃硫酸吸收,這樣可以防止形成酸霧,使三氧化硫吸收完全等來解題;
(5)假設SO2的體積為x,經流量計1通入燃燒室的氧氣過量50%,則流量計1中通入氧氣的體積為1.5x,經流量計2的氧氣量為接觸室中SO2完全氧化時理論需氧量的2.5倍,則流量計2中通入氧氣的體積為2.5×0.5x=1.25x,則流量計1中通入空氣的體積為7.5x,流量計2中通入空氣的體積為6.25x;燃燒室剩余空氣6.5x;
(6)A.硫鐵礦中鐵的氧化需要消耗O2
B.原料選擇與SO2的轉化率無關;
C.用硫鐵礦為原料產生的廢渣較多,但廢氣量相同;
D.用SO2制取SO3的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催化劑;
(7)98%的濃H2SO4中H2SO4、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frac{98g}{98g•mo{l}^{-1}}$:$\frac{2g}{18g•mo{l}^{-1}}$=1:$\frac{1}{9}$,故98%的濃H2SO4可以表示為SO3•$\frac{10}{9}$H2O,吸收SO3后得到H2SO4•SO3,可以表示為2SO3•H2O,進一步表示為$\frac{20}{9}$SO3•$\frac{10}{9}$H2O,計算濃硫酸改寫后H2O的物質的量,可得$\frac{20}{9}$SO3•$\frac{10}{9}$H2O的物質的量,再利用硫原子守恒計算H2SO4•$\frac{1}{9}$H2O的物質的量,進而計算其質量.

解答 解:(1)A、過磷酸鈣的制取過程中需要濃硫酸和磷礦石,故A正確;
B、鉛蓄電池中需要用到硫酸和硫酸鉛,故B正確;
C、橡膠硫化所用到的為單質硫,故C錯誤;
D、烷基苯磺酸鈉中含有磺酸基,制取過程中需要發(fā)生磺化反應,故D正確,
故答案為:ABD;
(2)0.12kgFeS2就會放出853kJ熱量,即1mol釋放853KJ熱量,則熱化學方程式可寫為: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12kJ•mol-1,
故答案為: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12 kJ•mol-1;
(3)為了充分利用能量,接觸室中要安裝熱交換器,從吸收塔出來的尾氣二氧化硫要用石灰水、氨水吸收,
故答案為:熱交換器;用石灰水或氨水吸收;
(4)A.硫鐵礦燃燒前需要粉碎,因為大塊的硫鐵礦不能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硫鐵礦粉碎后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利于其充分的燃燒,大塊的硫鐵礦在空氣中也能燃燒,只是燃燒不充分,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故A錯誤;
B.SO3從吸收塔底部通入,SO3采取逆流的形式吸收更充分,故B正確;
C.一般來說,催化劑是指參與化學反應中間歷程的,又能選擇性地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其本身的數(shù)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基本保持不變的物質.通常把催化劑可以加速化學反應,使反應盡快達到平衡狀態(tài),但不影響化學平衡,故二氧化硫的轉化率不會改變,只是達到平衡的時間減短了,故C錯誤;
D.生成的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若直接用水吸收會形成酸霧,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采用98.3%的濃硫酸吸收,這樣可以防止形成酸霧,使三氧化硫吸收完全,故D正確;
故答案為:BD;
(5)燃燒室中的反應為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假設SO2的體積為x,則流量計1中通入氧氣的體積為1.5x,接觸室中的反應為2SO2+O2?2SO3,則流量計2中通入氧氣的體積為2.5×0.5x=1.25x;流量計1中通入空氣的體積為7.5x,流量計2中通入空氣的體積為6.25x,故流經流量計1和流量計2的空氣體積比應為7.5x:6.25x=6:5;
故答案為:6:5;
(6)硫鐵礦中鐵的氧化需要消耗O2,所以硫耗氧少些,故A項正確;原料選擇與SO2的轉化率無關,故B項錯誤;用硫鐵礦為原料產生的廢渣較多,但廢氣量相同,故C項正確;用SO2制取SO3的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催化劑,故D項錯誤,
故選:AC;
(7)98%的濃H2SO4中H2SO4、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frac{98g}{98g•mo{l}^{-1}}$:$\frac{2g}{18g•mo{l}^{-1}}$=1:$\frac{1}{9}$,故98%的濃H2SO4可以表示為SO3•$\frac{10}{9}$H2O,吸收SO3后得到H2SO4•SO3,可以表示為2SO3•H2O,進一步表示為$\frac{20}{9}$SO3•$\frac{10}{9}$H2O,計算濃硫酸改寫后H2O的物質的量,可得$\frac{20}{9}$SO3•$\frac{10}{9}$H2O的物質的量,濃硫酸改寫后H2O的物質的量為n(H2O)=1000g÷(80+$\frac{10}{9}$×18)×$\frac{10}{9}$=$\frac{100}{9}$mol,則$\frac{20}{9}$SO3•$\frac{10}{9}$H2O的物質的量為10mol,根據硫原子守恒,稀釋后可得濃硫酸H2SO4•$\frac{1}{9}$H2O的質量為$\frac{200}{9}$mol×(98+2)g/mol=2222g,約是2.22Kg,
故答案為:2.22.

點評 本題考查了工業(yè)制硫酸的生成過程和反應特征,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應的條件選擇,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有關計算,題目過程復雜,為易錯題目,關鍵是明確濃硫酸中水與三氧化硫反應轉化為硫酸,注意理解利用改寫成化學式形式結合守恒進行解答,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回憶初中的電解水實驗和高中老師講的氯堿工業(yè),用石墨作電極電解CuCl2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陰極上產生紅色物質B.陰極附近溶液呈紅色
C.陰極上產生氯氣D.陽極上產生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用金屬銅制取硝酸銅,從節(jié)約原料和防止環(huán)境污染角度考慮,最角的方法是(  )
A.銅$\stackrel{濃硝酸}{→}$硝酸銅B.銅$\stackrel{稀硝酸}{→}$硝酸銅
C.銅$\stackrel{氯氣}{→}$氧化銅$\stackrel{硝酸銀}{→}$硝酸銅D.銅$\stackrel{氧氣}{→}$氧化銅$\stackrel{硝酸}{→}$硝酸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處于研究階段的固氮新方法是N2在催化劑表面與水發(fā)生如下反應:
(1)已知:2N2(g)+6H2O(1)=4NH3(g)+3O2(g)△H   K①
    N2(g)+3H2(g)═2NH3(g)△H1=-92.4KJ•mol-1      K1
  2H2(g)+O2(g)═2H2O(l)△H2=-571.6KJ•mol-1          K2
則△H=+1530kJ•mol-1;K=$\frac{{K}_{{1}^{2}}}{{K}_{{2}^{3}}}$(用K1和K2表示).
(2)在四個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1molN2、3molH2O,在催化劑條件下進行反應①3小時,實驗數(shù)據見表:
序號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
t/℃30405080
NH3生成量/(10-6mol)4.85.96.02.0
下列能說明反應①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字母).
a.NH3和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
b.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
c.單位時間內每消耗1molN2的同時生成2molNH3
d.容器內氣體密度不變
與第三組相比,每四組反應中NH3的生產量最小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劑在80℃活性減小,反應速率反而減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HCOOCH2CH=CH2,它不具有的官能團是(  )
A.碳碳雙鍵B.酯基C.醛基D.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一同學用某種粗鹽(主要含有泥沙、CaCl2、MgCl2等物質)進行提純實驗,步驟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的操作名稱是過濾.
(2)步驟②中加入過量Na2CO3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CaCl2+Na2CO3=2NaCl+CaCO3↓、MgCl2+Na2CO3=2NaCl+MgCO3↓.
(3)步驟③中加入適量鹽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鈉,判斷加入鹽酸“適量”的方法是恰好不再產生氣體.
(4)步驟④蒸發(fā)液體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液體,目的是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進行NaCl溶液蒸發(fā)時,有以下操作過程 ①放置酒精燈;②固定鐵圈位置;③放上蒸發(fā)皿(蒸發(fā)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熱攪拌;⑤停止加熱.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各組性質的比較中,不正確的是( 。
A.堿性:NaOH>Mg(OH)2B.熱穩(wěn)定性:NH3>PH3
C.金屬性:Na>LiD.非金屬性:S>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電池是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B.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大小與反應物的質量多少無關
C.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全部是金屬元素
D.原電池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
Ⅰ.(1)將鈉、鉀、鎂、鋁各1mol分別投入到足量的0.1mol•L-1的鹽酸中,試預測實驗結果:K與鹽酸反應最劇烈,Al與鹽酸反應最慢.
(2)將NaOH溶液與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從而驗證NaOH的堿性大于NH3•H2O,繼而可以驗證Na的金屬性大于N,你認為此設計是否合理?不合理并說明理由:用堿性強弱比較金屬性強弱時,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強弱比較,而NH3•H2O不是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
Ⅱ.利用圖裝置可以驗證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
(3)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4)若要證明非金屬性:C>Si,則A中加硫酸、B中加Na2CO3、C中加Na2SiO3,觀察到C中溶液的現(xiàn)象為有白色膠狀沉淀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