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的敘述,合理的是(  )
A、宜選擇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
B、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土壤中昆蟲卵的種群密度
C、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跳蝻的種群密度
D、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
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
專題:
分析: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四個基本特征.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shù)就是種群密度.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 解:A、由于單子葉植物蔓生或叢生,不宜選擇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宜選擇喬木等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A錯誤;
B、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所以調查土壤中昆蟲卵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樣方法,B錯誤;
C、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所以調查跳蝻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樣方法,C正確;
D、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的是年齡組成,種群的性別比例能夠影響種群密度,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基本特征及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果蠅的卵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卵細胞過程中常常發(fā)生染色體不分開的現(xiàn)象,因此常出現(xiàn)性染色體異常的果蠅,并產生不同的表型,如表所示:
受精卵中異常的性染色體組成方式 表現(xiàn)型
XXX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發(fā)育為成蟲
YO(體細胞中只有一條Y染色體,沒有X染色體)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發(fā)育為成蟲
XXY 表現(xiàn)為雌性可育
XYY 表現(xiàn)為雄性可育
XO(體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沒有Y染色體) 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
(1)經分析出現(xiàn)異常受精卵XXY的原因之一是:雌果蠅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XX沒有分離,產生異常卵細胞XX,與正常精子Y結合后形成異常受精卵XXY.可能的原因還有哪些:
 

(2)為探究果蠅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體上,著名的遺傳學家摩爾根(T.H.Morgan)做了下列雜交實驗.讓白眼雄果蠅和紅眼雌果蠅交配,后代全部是紅眼果蠅;讓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雄性果蠅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蠅全是紅眼的.他的學生蒂更斯(Dikens)用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交配,子代大多數(shù)雄果蠅都是白眼,雌果蠅都是紅眼,但有少數(shù)例外,大約每2000個子代個體中,有一個白眼雌蠅或紅眼雄蠅,該紅眼雄蠅不育.
①請根據表信息用遺傳圖解,解釋蒂更斯實驗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例外(設有關基因為B、b).
②提出一個驗證蒂更斯實驗的簡單思路,并預測結果,得出結論(提示:專業(yè)技術人員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根據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分辨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簡單思路:
 

預期結果:
 

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用某種大小相似的綠色植物葉片,分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已知葉片實驗前重量,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h,測其重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強度相同),再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結果:
組別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 -1 -2 -3 -1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 +3 +3 +3 +1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光照時,第一、二、三組輪藻釋放的氧氣量相等
B、光照時,第四組輪藻合成葡萄糖總量為3mg
C、該輪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適溫度約為29℃
D、光照時,第四組輪藻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 NAA 促進迎春花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獲得了如圖所示結果,下面對本實驗分析或評價正確的是( 。
A、若要達到該實驗的目的,應進行預實驗
B、NAA促進生根效果與其處理枝條的時間長短成正比
C、促進迎春花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c
D、不同濃度的NAA處理迎春花插條的時間應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赤霉素主要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
B、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C、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分裂
D、乙烯促進果實發(fā)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人從初進高原到完全適應,其體內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對AB段和BC段變化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為人初進高原,呼吸頻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轉化為其他物質;二是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為此段時間內,人體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進入血液
D、AB段產生的乳酸,在BC段與Na2CO3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哪項不是由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發(fā)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  )
A、肌無力B、尿毒癥
C、組織水腫D、抗維生素D佝僂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植物激素作用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脫落酸在種子萌發(fā)的過程中逐漸增多
B、赤霉素可用于傳統(tǒng)方法生產啤酒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的發(fā)育
D、細胞分裂素處理雌花獲得無子番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赤霉素能促進細胞的伸長
B、生長素與棉花的落花落果無關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
D、脫落酸能抑制細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