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需氧生物的細胞都是以線粒體作為產(chǎn)能的“動力車間”
B.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質
C.真核細胞功能與各細胞內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有關
D.噬菌體、藍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體這種細胞器

分析 部分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但含有有氧呼吸酶,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細胞內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細胞的功能;病毒(如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

解答 解:A、需氧生物的細胞不一定都是以線粒體作為產(chǎn)能的“動力車間”,如部分需氧型的原核生物,A錯誤;
B、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可降解所吞噬的物質,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B錯誤;
C、細胞內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了細胞的功能,C正確;
D、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沒有核糖體,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病毒的相關知識,重點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對于此類試題需要學生熟記相關知識點及可正確作答.本題的易錯點是B選項,要求學生明確溶酶體中的水解酶不是溶酶體自身合成的,而是由核糖體合成,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加入,最后由囊泡轉入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群落的自然演替過程中,不同物種的取代順序是可以預測的,如棄耕地上可預測的演替序列為: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灌木→早期演替樹木→晚期演替樹木→頂級群落.這可以利用“資源比假說”來解釋:該假說認為物種優(yōu)勢是由光和營養(yǎng)物質這兩種資源的相對利用的有效性決定的.如圖顯示了一塊棄耕地上物種從A到E的取代順序,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演替期間,營養(yǎng)物的有效性隨枯枝落葉的積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蔭而減弱
B.最先進入的物種多為一年生雜草,它們對土壤營養(yǎng)物的要求低但對光有最高需求
C.后來替代物種相對前面被替代的物種較為高大,且耐蔭的能力也較強
D.頂級演替后若發(fā)生火災,可預測其后的次生演替時間和過程與初生演替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用四倍體水稻的花粉通過人工離體培養(yǎng),育成的植株( 。
A.二倍體B.單倍體C.四倍體D.多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低碳經(jīng)濟與綠色生活方式引起人們重視.圖1是碳循環(huán)模式圖,圖2是某水池中由5個物種構成的食物網(wǎ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均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實現(xiàn)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是綠色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可將無法回收的有機廢物進行發(fā)酵處理,該過程所利用的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哪種成分?分解者.
(2)煤是“高碳”能源,通過燃燒,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進入大氣圈.根據(jù)上圖提出一項實現(xiàn)“低碳”承諾、減少溫室效應的關鍵措施:保護植被,大力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fā)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3)若鯽魚的食物$\frac{1}{4}$來自綠藻,$\frac{1}{2}$來自輪蟲,且該系統(tǒng)能量從生產(chǎn)者到消費者的傳遞效率為10%,從消費者到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0%.如果鯽魚種群增加的能量是200kJ,那么其中來自綠藻和輪蟲的能量分別是500kJ和500kJ.
(4)假如為增加水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多樣性,向池中引種了大量浮萍,一段時間后,水面長滿了浮萍,水草、綠藻和輪蟲相繼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陽光,輪蟲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綠藻(或食物).此時,該水池中食物鏈只剩下2條,請畫出這兩條食物鏈構成的食物網(wǎng):
(5)假如為促進生物量的增加,池中加入了較多的有機肥,一段時間后,池中綠藻爆發(fā),其他4種生物陸續(xù)死亡,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下列是豌豆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其中種皮黃色(Y)對綠色(y)是顯性,種子圓形(R)對皺形(r)是顯性.將黃色圓形與綠色皺粒親本雜交,F(xiàn)1全是黃色圓形粒種子,將F1采用閉花傳粉生殖方式,得到F2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種皮顏色黃色種子416黃色:綠色=2.97:1
綠色種子140
種子形狀圓形種子423圓形:皺形=3.18:1
皺形種子133
(1)上表共觀察統(tǒng)計了種皮組織的2對相對性狀.據(jù)統(tǒng)計分析,每個相對性狀理論比值為3:1.上述雜交實驗中F2代只有一對雜合基因的基因型頻率是50%,該實驗中綠皺種皮表現(xiàn)型的理論值是35粒粒(保留整數(shù)).
(2)所結豌豆的種皮由豌豆母本子房中胚珠的珠被發(fā)育形成.要統(tǒng)計F2代種皮相對性狀的數(shù)據(jù),從親本開始在自然狀態(tài)下,共需3年年種植才能獲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DNA復制過程不需要( 。
A.模板B.能量C.D.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
A.豌豆的紅花和黃粒B.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
C.果蠅的白眼和紅眼D.羊的長毛和短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已知果蠅的紅眼(A)對白眼(a)為顯性,位于X 染色體上,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用甲、乙、丙、丁四只果蠅(其中甲、乙雌果蠅,丙、丁為雄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雜交組合、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
實驗一實驗二
甲×丙

灰色紅眼雌果蠅:灰身紅眼雌果蠅:灰身白眼雄果蠅:黑
身眼雌果蠅:黑身紅眼雄果蠅:黑身白眼雌果蠅=6:3:3:2:1:1
乙×丁

灰色紅眼雌果蠅:灰身白眼雄果蠅:黑身紅眼雌果蠅:黑身白眼雄果蠅=3:3:1:1
(1)根據(jù)實驗一和實驗二的雜交結果,推斷乙和丙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BbXaXa和BbXAY.
(2)實驗二的F1中與親本果蠅基因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00%.
(3)在沒有遷入遷出、突變和選擇等條件下,一個由純合果蠅組成的大種群個體間自由交配得到F1,F(xiàn)1中灰體果蠅9600只,黑體果蠅400只.F1中b的基因頻率為20%,Bb的基因型頻率為32%.親代群體中灰身果蠅的百分比為80%.
(4)乙×丁的雜交后代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雌果蠅.出現(xiàn)該果蠅的原因可能是親本果蠅在產(chǎn)生配子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缺失;或者是后代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僅由環(huán)境條件改變所引起的.請完成下列實驗結果預測,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對同源染色體都缺失該片段時胚胎致死)實驗步驟:
①用該白眼雌果蠅與基因型為XAY的雄果蠅雜交,獲得F1;
②統(tǒng)計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
結果預測:I.如果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1:1,則為基因突變;
II.如果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2:1,則為染色體片段缺失;
III.如果F1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白眼雄果蠅=2:1:1,則環(huán)境條件改變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島嶼由火山噴發(fā)形成,人跡罕至,經(jīng)過漫長的演替,目前該島嶼上已形成頂極群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島嶼上現(xiàn)存的群落類型是森林
B.該島嶼上現(xiàn)存的植物比演替中期生長得更快
C.沒有外力干擾,該島嶼上的植被將基本保持原狀
D.演替過程中,該島嶼上植物的凈初級生產(chǎn)量不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