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性較一般流感強,目前全球性“甲流”防治工作全面展開.圖為人體針對流感病毒的免疫機制:

(1)圖中過程編號
 
組成了機體的第二道防線.如圖表明人體針對“甲流”的免疫機制是
 
共同作用的結果.
(2)巨噬細胞內的結構A是
 
;H是
 
細胞;物質C是
 
;
(3)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甲流”,主要是希望獲得圖中的(填編號)
 
;重、急癥“甲流”治療可以輸入患過“甲流”的健康者的血清,這與利用圖中編號
 
有關.輸入血清用于治療而不能用于長期預防的原因是
 

(4)請寫出“甲流”病毒侵入人體后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簡圖: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
專題: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①是吞噬細胞吞噬病毒的過程,②是吞噬細胞處理和呈遞抗原的過程,③是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④是效應T細胞作用于靶細胞發(fā)揮免疫效應的過程,⑤是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形成靶細胞的過程,⑥是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的過程,⑦是病毒被抗體消滅的過程,⑧是病毒刺激B細胞的過程,⑨是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的過程,⑩是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過程.
解答: 解:(1)人體液體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組成人體的第二道防線,該圖中①過程或①②過程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而圖中既有細胞免疫也有體液免疫,因此圖中表明人體針對“甲流”的免疫機制是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與非獲得性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結果.
(2)分析題圖可知,病毒被吞噬細胞吞噬后與A融合進行處理和消化,因此A是溶酶體;H細胞是由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作用于靶細胞的細胞,為致敏T細胞(效應T細胞),C細胞是由致敏T細胞產(chǎn)生的物質,屬于淋巴因子.
(3)記憶細胞在抗原消失很長時間后,還保留對該抗原的記憶功能,因此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甲流”,主要是希望獲得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既圖中的I、F;重、急癥“甲流”治療可以輸入患過“甲流”的健康者的血清,因為血清中含有抗體.抗原直接殺滅侵入體內的病毒,即圖中的G物質;由于抗體發(fā)揮作用后會被分解,不能長期存在于人體內,而機體未能形成記憶淋巴細胞,因此輸入血清用于治療而不能用于長期預防.
(4)
故答案因為:
(1)1或1和2     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與非獲得性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2)溶酶體       致敏T細胞       淋巴因子
(3)I、F     G    血清抗體不能長期存在,而機體未能形成記憶淋巴細胞
(4)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人體的防衛(wèi)功能,中心法則的內容,分析題圖獲取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人體防衛(wèi)功能的過程的綜合理解記憶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苯磺隆是應用于麥田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而在長期使用該除草劑的麥田里闊葉植物播娘蒿不受其影響,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該田中播娘蒿普遍存在抗苯磺隆基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苯磺隆的使用使播娘蒿產(chǎn)生了抗藥性的變異
B、該播娘蒿和普通播娘蒿相比基因庫有明顯差異,屬于不同物種
C、若不再使用苯磺隆除草,則該抗性基因頻率會迅速下降
D、抗性基因的出現(xiàn)改變了播娘蒿的種群基因頻率,生物發(fā)生了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一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wǎng)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①該食物網(wǎng)中共有6條食物鏈
②H占據(jù)3個營養(yǎng)級
③G和F之間存在競爭和捕食關系
④如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使用DDT,則這種殺蟲劑在A、E中濃度最高
⑤圖中A、E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流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
⑥一旦G的數(shù)量大量減少,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很難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②③⑤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有關生物工程的資料,回答問題.

Ⅰ、科學家正在將預防人類乙型肝炎等疾病的疫苗基因轉入植物,來培育植物疫苗,以期通過生食果實來替代疫苗接種.圖1所示為轉疫苗基因的抗病香蕉(香蕉是三倍體植物)人工種子培育的生產(chǎn)過程示意圖.
(1)圖1中含疫苗基因的DNA 有Pst I、Sma I、EcoR I三種限制酶切割位點,質粒上有Pst I、Sma I、EcoR I、Apa I 等四種限制酶切割位點.構建含疫苗基因的表達載體A時,應選用限制酶
 
,對含疫苗基因的DNA和質粒進行切割.如果培養(yǎng)基中的卡那霉素會抑制香蕉愈傷組織細胞的生長,欲利用該培養(yǎng)基通過過程④篩選獲得已導入疫苗基因的轉基因抗病香蕉細胞,應使基因表達載體A中含有
 
,作為標記基因.
(2)圖1過程常用的培養(yǎng)基為
 
,其中利用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有關過程是
 
.此過程獲得的人工種子是否具有可育的能力?
 
,說明理由
 

(3)通過生食含疫苗基因的香蕉獲得免疫力的方法屬于
 
(天然/人工)免疫,構建的是人體免疫的第
 
道防線,參與該道免疫防線的免疫細胞主要有
 

Ⅱ、圖2為動物的克隆研究過程,其中Ⅰ~Ⅶ代表有關過程,a~h代表有關結構或個體.
(4)Ⅰ→Ⅱ→Ⅲ→Ⅳ→Ⅵ過程證明了
 
.過程Ⅴ取出的細胞f是
 
,該細胞經(jīng)過Ⅶ過程分化成何種h細胞取決于培養(yǎng)基中加入的
 

(5)圖2動物細胞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成分區(qū)別于圖1過程所用培養(yǎng)基的差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柿子在采摘后還有一個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呼吸速率會先降低后增高,最后又下降.科學家用一種果疏花卉保鮮劑1-MCP對柿子細胞呼吸和乙烯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如圖甲、乙所示.清回答:

(1)乙烯是一種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chǎn)生,然后運輸?shù)阶饔貌课唬瑢ιL發(fā)育起顯著
 
作用的微量有機物.乙烯和
 
這兩種激素與植物的衰老、成熟、對不良環(huán)境的響應有關.
(2)采摘后的果實細胞仍能進行細胞呼吸,說明果實離體后依然存活.測定細胞呼吸速率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通過測量單位時間內的
 
,該氣體在果實細胞中直接參與的化學反應式為
 

(3)從甲、乙圖可以推測,經(jīng)1-MCP處理后的柿子成熟比較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6年12月22日,我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在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的種豬場自然分娩產(chǎn)出,這標志著我國在轉基因克隆豬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下圖為我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的培育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過程①②中必需用到的酶分別是
 
 

(2)綠色熒光蛋白基因之所以能與質粒重組,原因是
 
.重組質粒除了帶有綠色熒光蛋白基因以外,還必須含有標記基因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因表達載體.
(3)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導入豬體內并成功地表達,使豬產(chǎn)生新的性狀.這種變異屬于
 

(4)操作過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細胞去核后做為受體,而不用普通的體細胞,原因是:
 
.為了獲得更多的豬卵細胞,可通過對母豬注射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做
 
處理.
(5)早期胚胎的培養(yǎng)液成分較復雜,除一些無機鹽和有機鹽類外,還需添加維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營養(yǎng)成分,以及
 
等物質.
(6)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的培育過程屬于
 
生殖.如果想同時得到多頭相同的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可通過
 
技術得以實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問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膠使細胞壁破損.番茄果實成熟中,PG合成顯著增加,能使果實變紅變軟,但不利于保鮮.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減少PG基因的表達,可延長果實保質期.科學家將PG基因反向接到Ti質粒上,導入到番茄細胞中,得到轉基因番茄,過程如圖1所示.

(1)提取目的基因時,若已獲取PG的mRNA,可通過
 
獲取PG基因.在該基因上添加結構A可確;虮磉_,在結構A上應具有
 
的結合位點.
(2)得到的目的基因兩側需人工合成BamHI單鏈末端.已知BamHI的識別序列如圖2-甲所示,在圖2-乙相應位置上,畫出目的基因兩側的單鏈末端
 

(3)重組質粒轉化到大腸桿菌中的目的是
 

(4)用含目的基因的農(nóng)桿菌感染番茄原生質體后,可用含有
 
的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培養(yǎng)24~48h后取樣,在質量分數(shù)為25%的蔗糖溶液中,觀察細胞
 
現(xiàn)象來鑒別細胞壁是否再生.
(5)由于導入的目的基因能轉錄反義RNA,其能與
 
互補結合,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達.若轉基因番茄的保質期比非轉基因番茄
 
,則可確定轉基因番茄成功.
(6)獲得的轉基因番茄產(chǎn)生的種子不一定保留目的基因,科研人員常采用
 
方法使子代保持轉基因的優(yōu)良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的ABO血型與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種類有關,如表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抗原 A B A、B 無(通常含有可形成A、B抗原的物質H)
注:無H者也被視為0型血.
上述抗原的形成由兩對基因控制,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基因H控制合成的酶H能促使前體物質轉變?yōu)槲镔|H,但它的等位基因h則不能控制合成這種酶;基因IA控制合成的酶能促使物質H轉變?yōu)锳抗原,基因IB控制合成的酶能促使物質H轉變?yōu)锽抗原,但它們的等位基因i則不能控制合成這兩種酶.A抗原、B抗以及與它們的前體物質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X、Y分別是
 
 物質.
(2)基因i變成基因IA或IB的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3)一個A型血男子與一個O型血女子結婚后生下的一個孩子為AB型血,且已知該夫婦所生孩子的血型只可能是AB型血,則該孩子與其基因型相同的配偶結婚,生育的孩子血型及其概率之比是
 

(4)經(jīng)過數(shù)年研究,已成功實現(xiàn)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轉變.根據(jù)圖中信息可推測,將B型血的
 
切去,可以實現(xiàn)B型血向O型血的轉變.研究發(fā)現(xiàn)海南咖啡豆和大豆的a-半乳糖苷酶可以作為改造血型的工具酶.B型血的人常飲咖啡或吃大豆制品,血型會發(fā)生改變嗎?
 
.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詹姆斯?羅斯曼、蘭迪?謝克曼和托馬斯?聚德霍夫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了細胞內囊泡轉運的調控機制.
(1)細胞中的蛋白質在核糖體上合成后,經(jīng)
 
 
加工,然后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進行運輸,因為囊泡的膜與其他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是相似的,因而能夠脫離轉運起點,再通過膜融合以
 
方式排出到細胞外.羅斯曼和同事發(fā)現(xiàn)動物細胞膜融合需要NSF蛋白及其附著蛋白SNAP的參與.由于這兩種蛋白能共同介導各種類型的囊泡的膜融合過程,說明它們本身
 
(填“有”或“沒有”)特異性,因而推測膜融合的特異性是由目標膜上的SNAP受體蛋白(即SNARE)決定的.
(2)動物通過嗅覺感受器探測外界環(huán)境的氣味分子,圖為嗅覺感受器細胞接受刺激產(chǎn)生興奮的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①氣味分子與細胞膜上的
 
結合后,再通過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轉化為環(huán)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
 
功能.氣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應體現(xiàn)了細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②cAMP分子可開啟細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內流,使膜電位變?yōu)?div id="j7h5dnd"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沖動傳導到嗅覺中樞,形成嗅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