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培養(yǎng)基的基本成分:水、無機鹽、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長因子;
2、無菌操作,包括滅菌和消毒兩種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滅菌的方法有干熱滅菌、灼燒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
3、培養(yǎng)基的分類有按物理性質分有固體、半固體、液體培養(yǎng)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yǎng)基和鑒別培養(yǎng)基.
4、實驗設計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 解:(1)根據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性原則,實驗組加入生理鹽水配制的澄清噬菌體液,則對照組應該加入等量的生理鹽水.
(2)①液體培養(yǎng)基一般采取高壓滅菌 法滅菌;炭疽桿菌為異養(yǎng)型,因此碳源為有機碳.
②液體培養(yǎng)基變混濁,是細菌大量繁殖后細菌代謝產物的積累造成的.實驗組加入生理鹽水配制的澄清噬菌體液,對照組加入等量生理鹽水,如果實驗中出現渾濁現象,而且因為實驗組加入的噬菌體侵染了炭疽桿菌而使炭疽桿菌數量比對照組少,代謝的產物少,渾濁度就低,即可確定疑似患者被炭疽桿菌感染.
③炭疽病的傳播途徑屬于接觸 傳播,通過該途徑傳播的疾病還有艾滋病、乙肝等.早在1876年德國細菌學家科赫就已分離出炭疽芽孢桿菌.對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病疫苗,該疫苗最早是由科學家 巴斯德發(fā)明的.
故答案為:
(1)等量的生理鹽水
(2)①高壓滅菌 有機碳
②細菌大量繁殖、細菌代謝產物的積累 低
③接觸 艾滋病 乙肝等 科赫 巴斯德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微生物的分離及培養(yǎng)等相關知識,難度中等,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神經元軸突→突觸→乙神經元樹突(或細胞體) | |
B. | 甲神經元樹突→突觸→乙神經元軸突(或細胞體) | |
C. | 乙神經元樹突→突觸→甲神經元軸突(或細胞體) | |
D. | 乙神經元樹突→突觸→甲神經元樹突(或細胞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三中高二6月學情調查B卷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DNA和RNA分布時,鹽酸的作用是對該細胞進行解離
B. 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對小動物進行固定和防腐
C. 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觀察染成橘黃色或者紅色的脂肪滴需用顯微鏡
D. 一個滲透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漏斗內的溶液濃度仍然可以高于燒杯中的溶液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三中高二6月學情調查B卷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是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的簡明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從已免疫的小鼠脾臟中獲得的效應T淋巴細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雜交瘤細胞的形成
C.③同時具有脾臟細胞和琺骨髓瘤細胞的特性
D.④經篩選培養(yǎng)獲得的能分泌特異性抗體的細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寧一中高一下期中模塊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某過程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該圖表示在溫度交替變化的環(huán)境中健康人的皮膚血流量變化,則AB段感受刺激的是溫覺感受器,此時血液中明顯增多的激素是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
B.若某健康人A點前從未接觸過某病菌,該圖A、C兩點表示該病菌先后兩次侵入此人體后引起的抗體濃度的變化,則AB、CD段產生抗體的漿細胞都來自兩種細胞的分化
C.若該圖表示正常人一天內體溫變化,則說明人的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波動
D.若該圖表示正常人進食后的血糖濃度變化,則AB段血液中胰島素含量上升,肝臟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