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周期性共濟失調是一種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遺傳。畧D甲為患者發(fā)病的分子機理;圖乙為調查患周期性共濟失調病和色盲。ㄉせ蛴胋表示)的某家族得到的遺傳系譜圖,個體I2不含致病基因.請回答:

(1)正常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圖甲中過程①、②合稱為基因的表達,參與過程①、②的原料分別是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突變產生的致病基因是DNA復制過程中一個堿基對被替換的結果,從圖甲可以看出突變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由圖乙可知,周期性共濟失調病是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個體I1的基因型為AaXBXb,個體III3的基因型為AaXBXB或者AaXBXb.若III2與III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frac{7}{32}$.

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常見人類遺傳病,由題意可知周期性共濟失調是一種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遺傳病,色盲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兩種病獨立遺傳,自由組合.

解答 解:(1)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圖甲中過程①是轉錄、②是翻譯,合稱為基因的表達,兩個過程的原料分別是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由題意分析可知,突變產生的致病基因是DNA復制過程中一個堿基對被替換的結果.周期性共濟失調是由于致病基因導致細胞膜上正常鈣離子通道蛋白結構異常,從而導致使正常鈣離子通道的數量不足,造成細胞功能異常,這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而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由題干已知周期性共濟失調是一種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遺傳病,且個體I2不含致病基因,結合遺傳圖譜判斷該致病基因為顯性基因.I1的基因型為AaXBXb,III2的基因型為AaXBY,III3的基因型為AaXBXB($\frac{1}{2}$)或AaXBXb($\frac{1}{2}$),若III2與III3婚配,不患周期性共濟失調的概率是$\frac{1}{4}$,患色盲的概率為$\frac{1}{2}$×$\frac{1}{4}$=$\frac{1}{8}$,所以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frac{1}{4}$×(1-$\frac{1}{8}$)=$\frac{7}{32}$.
故答案為:
(1)脫氧核苷酸   基因的表達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2)DNA復制   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顯   AaXBXb   AaXBXB或者AaXBXb   $\frac{7}{32}$

點評 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遺傳方式的判斷規(guī)律,從圖形中分析出遺傳方式才能輕松解題,關鍵是要從典型家庭找出判斷遺傳病的方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細胞膜上與細胞的識別和血型的決定有著密切關系的是( 。
A.蛋白質B.糖蛋白C.多糖D.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由于射線、亞硝胺等因素導致細胞遺傳物質改變,無限增殖致人死亡的過程叫做( 。
A.細胞分裂B.細胞分化C.細胞癌變D.細胞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甲示動物某一結構模式圖,圖乙是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分析回答:

(1)甲圖中f、e、c、b和a共同組成反射弧,其中f是感受器.
(2)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內外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而當其受到刺激時產生興奮時,表現(xiàn)為外負內正,因而與鄰近未興奮部位間形成了局部電流,使興奮依次向前傳導.
(3)乙圖是甲圖中d(填字母)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其中的③④⑤共同構成突觸,
(4)圖甲中所畫神經元有3個,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結構是[c]神經中樞.
(5)②結構中所含的傳遞信息的物質稱為神經遞質.
(6)當⑤結構接受刺激后,由于對Na+ (Na+或K+)的通透性增加,導致膜兩側電位發(fā)生改變,產生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真核生物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 。
A.線粒體B.內質網C.高爾基體D.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為某植物細胞浸于蔗糖溶液中所觀察到的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在[]中填序號,在橫線上填名稱):
(1)該細胞所處生理狀態(tài)是質壁分離.若此時細胞仍然處于質壁分離的過程,則外界溶液濃度大于(選填“大于”或“小于”)細胞液濃度.
(2)[1]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由[2]細胞膜、[5]液泡膜以及它們之間的細胞質構成的原生質層,可以看作一層半透膜.
(3)圖中標號6指的物質是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不正確的是( 。
A.培養(yǎng)液和培養(yǎng)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
B.培養(yǎng)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
C.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培養(yǎng)后期的培養(yǎng)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
D.使用血細胞計數板時,先放置蓋玻片,然后使培養(yǎng)液從邊緣處自行滲入計數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為滲透作用實驗,開始時如圖(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過一段時間后結果如圖(二),漏斗管內液面不再變化,H1、H2表示漏斗管內液面與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一)中A中水分子擴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擴散到C的速度
B.圖(二)中C的濃度等于B的濃度
C.圖(二)中A中水分子擴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擴散到A的速度
D.圖(一)中C濃度小于B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技術中,不涉及細胞全能性原理的是( 。
A.將非洲紫羅蘭葉肉細胞培育成完整植株
B.將核移植后的重組動物細胞培育成克隆動物
C.將“白菜一甘藍”的雜種細胞培育成完整植株
D.利用單克隆抗體技術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并獲得大量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