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外力和質(zhì)量間的關(guān)系時,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zhì)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數(shù)器打上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guān)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2)(多選題)一組同學在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一定,探究做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以下做法正確的是BC;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要保證繩和紙帶均與木板平行以減小誤差
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zhì)量M,直接用公式 a=mg/M求出
(3)乙圖為本實驗中接在50Hz的低壓交流電上的打點計時器,在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打出的一條紙帶,圖中所示的是每打5個點所取的計數(shù)點,但第3個計數(shù)點沒有畫出,設(shè)計數(shù)點1和2間距為x2,計數(shù)點4和5間距為x5.由圖數(shù)據(jù)可得計算加速度的表達式是$a=\frac{{x}_{5}-{x}_{2}}{3{T}^{2}}$,該物體的加速度為0.75m/s2.(所有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 (1)當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及砝碼總質(zhì)量時,可以認為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盤及砝碼的重力;
(2)平衡摩擦力時,不能掛盤;實驗過程中,應保證繩和紙帶與木板平行;小車的加速度應由紙帶求出;
(3)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由△x=at2可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解答 解:(1)假設(shè)小車的加速度為a,拉力為F
對盤和砝碼:mg-F=ma;對小車:F=Ma;
聯(lián)立得:F=$\frac{Mmg}{M+m}$,故只有在M>>m的情況下近似認為拉力等于mg.
(2)A、平衡摩擦力時,不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故A錯誤;
B、在實驗前平衡一次摩擦力即可,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實驗時,要保證繩和紙帶均與木板平行以減小誤差,故C正確;
D、小車的加速度應該根據(jù)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應用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求出,
加速度不能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故D錯誤;
故選:BC.
(3)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02s×5=0.1s,
根據(jù)作差法得:a=$\frac{{x}_{5}-{x}_{2}}{3{T}^{2}}$,
代入數(shù)據(jù)得:a=0.75m/s2
故答案為:(1)M>>m;(2)BC;(3)$a=\frac{{{x_5}-{x_2}}}{{3{T^2}}}$;(4)0.75.

點評 能夠知道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利用勻變速直線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只要真正掌握了實驗原理就能順利解決此類實驗題目,而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都與實驗原理有關(guān),故要加強對實驗原理的學習和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將一帶電量為+Q的點電荷固定在空間中的某一位置處,有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帶電小球A、B分別在Q下方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且運動軌跡處在以Q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如圖所示.若A、B所帶電量很少,兩者間的作用力忽略不計,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A、B所帶電荷量相等
B.小球A、B運動軌跡上的各點場強相同
C.小球A、B運動軌跡上的各點電勢相等
D.庫侖力剛好提供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質(zhì)量m=50kg的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在河岸上A點緊握一根長L=5.0m的不可伸長的輕繩,輕繩另一端系在距離水面高H=10.0m的O點,此時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37°,C點是位于O點正下方水面上的一點,距離C點x=4.8m處的D點有一只救生圈,O、A、C、D各點均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若運動員抓緊繩端點,從臺階上A點沿垂直于輕繩斜向下以一定初速度v0躍出,當擺到O點正下方的B點時松開手,最終恰能落在救生圈內(nèi).(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運動員經(jīng)過B點時速度的大小vB;
(2)運動員從臺階上A點躍出時的動能Ek;
(3)若初速度v0不一定,且使運動員最終仍能落在救生圈內(nèi),則救生圈離C點距離x將隨運動員離開A點時初速度υ0的變化而變化.試寫出x與v0的函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龍騰水舞新廣州”--2012年廣州春節(jié)焰火晚會于農(nóng)歷正月初一在珠江河段琶洲會展中心對出江岸、江面的主會場和白鵝潭江面的分會場精彩上演.在焰火運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焰火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焰火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焰火的加速度不斷減小,速度一定越來越小
D.某時刻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在打出的如圖1所示的紙帶上按打點的先后順序,每隔一定的點共選取了O、A、B、C、D、E六個計數(shù)點.現(xiàn)用剪刀從它們的分界點將紙帶剪開,得到五段紙帶,將這五段紙帶按從短到長的順序但不重疊地貼在坐標系中,如圖2所示.

(1)在該實驗中,一定需要的做法或?qū)嶒炂鞑氖荄.
A.小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鉤碼的質(zhì)量      B.平衡摩擦力       C.彈簧秤          D.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2)若把每一段紙帶的左上端連接起來,結(jié)果得到一條傾角為θ的傾斜直線,那么,這條直線表示的是v-t圖象,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小物體以v0=4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求:
(1)物體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
(2)從拋出開始計時t=5s內(nèi)物體的位移;
(3)若在運動過程中,小物體兩次經(jīng)過A點所用時間間隔為△t1=3s,兩次經(jīng)過B點所用時間間隔△t2=4s,求A、B兩點間的高度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研究小組設(shè)計了一種“用一把尺子測定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B是質(zhì)量為m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第一次實驗,如圖(a)所示,將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對齊并固定,讓滑塊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最高點距離桌面的高度h、M距離地面的高度H、M與P間的水平距離x1;第二次實驗,如圖(b)所示,將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并固定,讓滑塊B再次從滑槽最高點由靜止滑下,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滑槽末端與桌面右端M的距離L、M與P′間的水平距離x2

(1)在第二次實驗中,滑塊在滑槽末端時的速度大小為${x}_{1}\sqrt{\frac{g}{2H}}$.(用實驗中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2)(多選)通過上述測量和進一步的計算,可求出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下列能引起實驗誤差的是BCD
(A)h的測量      (B)H的測量     (C)L的測量      (D)x2的測量
(3)若實驗中測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則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從地面斜上拋的物體到達最高點時的速度為24m/s,落地時的速度為30m/s,求:
(1)物體拋出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物體在空中飛行的時間T;
(3)射高Y和射程X.(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科學家們在探究物理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法、科學假說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所用物理學方法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推導勻變速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
B.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假設(shè)法
C.根據(jù)速度定義式v=$\frac{△x}{△t}$,當△t非常非常小時,$\frac{△x}{△t}$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質(zhì)量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時,先保持質(zhì)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再保持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該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