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兩個長方形物塊,F(xiàn)是作用在物塊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體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由此可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和B、C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2有可能是( 。

 

A.

μ1=0,μ2=0

B.

μ1=0,μ2≠0

C.

μ1≠0,μ2=0

D.

μ1≠0,μ2≠0


考點:

摩擦力的判斷與計算.

專題:

摩擦力專題.

分析:

物塊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合力均為零,分別以A和整體為研究對象,研究A與B間、B與地間的摩擦力,若兩物體間無摩擦力,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可能為零,也可能不為零;若物體間有摩擦力,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一定不為零.

解答:

解:先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運動,合力為零,由平衡條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則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為零,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可能為零,也可能不為零;

再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分析可知,地面對B一定有摩擦力,則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一定不為零.

故選:BD.

點評:

本題關鍵要抓住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物體的受力.常常有學生認為物體從靜止開始運動,AB間一定有摩擦力,μ1一定不等于零.要培養(yǎng)根據(jù)狀態(tài)分析受力的習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I為電流表示數(shù),U為電壓表示數(shù),P為定值電阻R2消耗的功率,Q為電容器C所帶的電荷量,W為電源通過電荷量q時電源做的功。當變阻器滑動觸頭向右緩慢滑動過程中,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各物理量關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R1和R2是材料、厚度均相同、表面為正方形的導體,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之比為2:1.通過這兩導體的電流方向如圖所示,則這兩個導體電阻之比R1:R2為(  )

 

A.

2:1

B.

1:1

C.

1:2

D.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明代詩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橋流水不流”中的“橋流”應理解成其選擇的參考系是( 。

 

A.

B.

C.

D.

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用兩根繩子系住一重物,繩OA與天花板夾角θ不變,當用手拉住繩OB的B端使繩由水平緩慢向豎直方向移動過程中,OB繩所受拉力( 。

 

A.

先增大后減小

B.

始終減小

C.

始終增大

D.

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1的物體甲通過三段輕繩懸掛,三段輕繩的結點為O.輕繩OB水平且B端與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質(zhì)量為m2的物體乙相連,輕繩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θ=37°,物體甲、乙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取g=10m/s2,sin37°=0.6,cos37°=0.8,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

(1)輕繩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體乙的質(zhì)量m2=4kg,物體乙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3,則欲使物體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動,物體甲的質(zhì)量m1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長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2kg的另一物體B以水平速度v0=2m/s滑上原來靜止的長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間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是( 。

 

A.

木板A的最小長度為1m

B.

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為2J

 

C.

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

D.

木板獲得的動能為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質(zhì)點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其a﹣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1s末質(zhì)點的運動速度最大

 

B.

4s末質(zhì)點回到出發(fā)點

 

C.

1s末和3s末質(zhì)點的運動速度相同

 

D.

2s末質(zhì)點的運動速度為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過程中,其線速度(  )

 

A.

大小保持不變,方向時刻改變

 

B.

大小時刻改變,方向保持不變

 

C.

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變

 

D.

大小和方向均時刻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