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某實驗小組測量某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1)實驗中要測量的電池內阻較小,實驗器材除了被測電池,還有一電阻箱R,一只開關S,若干導線,內阻Rg=30Ω、量程為1mA的電流表A,R0=2970Ω的定值電阻,阻值為2.00Ω的定值電阻R1,請設計合理的測量電源電動勢及內阻的實驗原理電路圖,圖中標明相關器材和字母符號.
(2)為了比較準確地得出實驗結論,該小組的同學準備用直線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圖象的縱坐標表示電流表的示數$\frac{1}{I}$,橫坐標表示的物理量是$\frac{1}{R}$.
(3)若作出的圖象與縱軸的截距為I0,圖象的斜率為k,則可求得電池的電動勢E=I0(Rg+R0),內阻r=$\frac{Ek}{{R}_{g}+{R}_{0}}$-R
1(用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分析 (1)分析給出的儀表,明確電流表量程較小,故應將其改裝為電壓表使用; 同時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實驗要求設計正確電路;
(2)根據電路結構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列式,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公式變形得出對應表達式;
(3)根據表達式結合圖象性質進行分析,利用數學規(guī)律可求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解答 解:(1)實驗中給出了一個電阻箱和電流表,但由于電流量程過小,無法串聯(lián)使用,故可以將其與2970Ω的電阻串聯(lián),充當電壓表使用;因內阻較小,為了減小誤差,將定值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與內阻一起充當等效內阻;故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2)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I(Rg+R0)=$\frac{E}{R+r+{R}_{1}}$R
變形可得:$\frac{1}{I}$=(Rg+R0)$\frac{1}{E}$+$\frac{(r+{R}_{1})({R}_{g}+{R}_{0})}{E}$$\frac{1}{R}$
故應以$\frac{1}{R}$為橫坐標;
(3)由公式可知,I0=(Rg+R0)$\frac{1}{E}$
解得E=I0(Rg+R0);
圖象的斜率k=$\frac{(r+{R}_{1})({R}_{g}+{R}_{0})}{E}$
解得:r=$\frac{Ek}{{R}_{g}+{R}_{0}}$-R1
故答案為:(1)如圖所示; (2)$\frac{1}{R}$; (3)I0(Rg+R0); $\frac{Ek}{{R}_{g}+{R}_{0}}$-R1

點評 本題考查測量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要注意學會分析實驗電路的方法,一般來說測電動勢和內電阻有:伏安法、伏阻法和安阻法; 應該能根據實驗要求和給出的儀器靈活選擇最合理的方法進行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某個量D的變化量△D,△D與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t的比值$\frac{△D}{△t}$叫做這個量D的變化率.關于“加速度的變化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的變化率”的單位是m/s2
B.加速度的變化率為0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a-t圖象,表示的是物體的速度在減小
D.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a-t圖象,已知物體在t=0時速度為5m/s,則2s末的速度大小為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傾角θ=37°的斜面體固定在水平面上,置于斜面上的物塊A通過細繩跨過光滑定滑輪(滑輪可視為質點)與小球B相連,連接物塊A的細繩與斜面平行,滑輪右側的細繩長度為L,物塊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開始時,A、B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A與斜面間恰好沒有摩擦力.現(xiàn)讓小球B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物塊A始終靜止.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sin37°=0.6,cos37°=0.8,則B的最大角速度為( 。
A.$\sqrt{\frac{5g}{3L}}$B.$\sqrt{\frac{g}{L}}$C.$\sqrt{\frac{3g}{5L}}$D.$\sqrt{\frac{g}{5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A、B、C、D是勻強電場中的四個點,它們正好是一個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在A點有一個粒子源,向各個方向發(fā)射動能為EK的同種帶電粒子,已知到達正方形四個邊的粒子中,到B、D兩點粒子動能相同,均為2EK不計粒子重力及粒子間相互作用,則( 。
A.電場方向可能由A指向C
B.到達C點粒子動能一定為4EK
C.B、D連線上的各點電勢一定相同
D.粒子過AB邊中點時,動能一定為$\frac{3}{2}$E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A
A.控制變量法   B.假設法  C.理想實驗法  D.等效替代法
(2)(多選題)為了驗證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實驗中必須做到AC
A.實驗前要平衡摩擦力
B.每次都必須從相同位置釋放小車
C.拉小車的細繩必須保持與軌道平行
D.拉力改變后必須重新平衡摩擦力
(3)圖2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紙帶上相鄰的兩計數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0.64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在驗證“質量一定,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系”時,某學生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如圖3所示的a-F圖象,其中圖線不過原點并在末端發(fā)生了彎曲,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BD.
A.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雌胶饽Σ亮Σ蛔悖
B.木板右端墊起的高度過大(即平衡摩擦力過度)
C.盤和重物的總質量m遠小于車和砝碼的總質量M(即m<<M)
D.盤和重物的總質量m不遠小于車和砝碼的總質量M

(5)若保持盤和重物質量m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frac{1}{M}$及對應的數據如表所示.
次數12345
小車加速度a/(m•s-20.990.740.500.340.25
小車質量M/kg0.250.330.500.751.00
質量倒數$\frac{1}{M}$/kg-14.003.002.001.331.00
①根據表數據,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與M的關系,請在方格坐標紙中選擇恰當的物理量建立坐標系,并作出圖線.
②由圖象得出的結論是在合外力F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a與質量M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1)如圖(a)所示,是某同學所安裝的“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他在圖示狀態(tài)下開始做實驗,該同學的裝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錯誤是:①應將電池改為交流電;②沒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端;④左端連接的細線應與木板平行

(2)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紙帶上相鄰計數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64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控制小車的質量不變,改變砂桶與里面沙子的總質量,實驗中得到如圖(c)所示的a-F圖象,圖象沒有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墊的過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從它接觸豎直放置的彈簧開始到彈簧壓縮到最大程度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  )
A.速度先變大后變小B.速度先變小后變大
C.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D.加速度先變大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鋼管舞演員握住豎直的鋼管表演各種舞蹈動作,關于她的一些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沿鋼管加速下滑,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大于重力
B.若沿鋼管勻速下滑,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C.若勻速向上攀爬,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D.若勻速向上攀爬,她握鋼管的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某同學在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時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x1,點A、B間的距離為x2,點B、C間的距離為x3,點C、D間的距離為x4,點D、E間的距離為x5,數據如圖示.已知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自由下落的重錘質量為1kg,重力加速度為9.8m/s2.請完成以下問題(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1)由紙帶可知打點計時器打下點C時,重錘的速度vc=1.17 m/s.
(2)從起點O到打下點C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0.688 J,此過程中重錘動能的增加量△Ek=0.682 J.由此得出,在誤差允許范圍內,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即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