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甲所示是一種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圖,在這個系統(tǒng)中B為一個能發(fā)射超聲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時小盒子B向被測物體發(fā)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脈沖被運動的物體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從B盒發(fā)射超聲波開始計時,經(jīng)時間△t0再次發(fā)射超聲波脈沖,圖乙是連續(xù)兩次發(fā)射的超聲波的位移-時間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的速度為${v_聲}=\frac{{2{x_1}}}{t_1}$
B.超聲波的速度為${v_聲}=\frac{{2{x_2}}}{t_2}$
C.物體的平均速度為$\overline{v}$=$\frac{2({x}_{2}-{x}_{1})}{{t}_{2}-{t}_{1}+2△{t}_{0}}$
D.物體的平均速度為$\overline{v}$=$\frac{2({x}_{2}-{x}_{1})}{{t}_{2}-{t}_{1}+△{t}_{0}}$

分析 超聲波在空中勻速傳播,根據(jù)發(fā)射和接收的時間差求出速度.根據(jù)圖象,分析得到物體通過的位移為x2-x1時,再得出對應的實驗,即可求解物體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A、由乙圖可知,超聲波在$\frac{{t}_{1}}{2}$時間內通過位移為x1,則超聲波的速度為v=$\frac{{x}_{1}}{\frac{{t}_{1}}{2}}$=$\frac{2{x}_{1}}{{t}_{1}}$,故A正確,B錯誤;
C、由題:物體通過的位移為x2-x1時,所用時間為$\frac{{t}_{2}-△{t}_{0}}{2}$-$\frac{{t}_{1}}{2}$+△t0=$\frac{1}{2}$(t2-t1+△t0),所以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overline{v}$=$\frac{{x}_{2}-{x}_{1}}{\frac{1}{2}({t}_{2}-{t}_{1}+△{t}_{0})}$=$\frac{2({x}_{2}-{x}_{1})}{{t}_{2}-{t}_{1}+△{t}_{0}}$.故C錯誤,D正確.
故選:AD.

點評 本題是物理規(guī)律在實際中的應用問題,要能讀懂圖象反映的物體的運動情況,正確得到運動的時間,從而理解現(xiàn)代科技裝置的工作原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用電場線能很直觀、很方便地比較電場中各點的強弱.如圖甲是等量異種點電荷形成電場的電場線,圖乙是場中的一些點:O是電荷連線的中點,E、F是連線中垂線上相對O對稱的兩點,B、C和A、D也相對O對稱.則( 。
A.B、C兩點場強大小和方向都相同B.A、D兩點場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E、O、F三點比較,O的電勢最高D.E、O、F三點比較,O點場強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x=3t+t2,x與t的單位分別為m和s,則該質點( 。
A.加速度大小是1m/s2B.第1s內的位移是3m
C.第2s內的位移是10mD.第2s末的速度是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為3m/s2,對于任意1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該1 s初的速度總是大3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該1 s初的速度總是大3倍
C.某1 s初的速度與前1 s末的速度相等
D.某1 s末的速度比前1 s初的速度總是大6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有a、b、c、d四顆地球衛(wèi)星,a還未發(fā)射,在地球赤道上隨地球表面一起轉動,b處于地面附近近地軌道上正常運動,c是地球同步衛(wèi)星,d是高空探測衛(wèi)星,各衛(wèi)星排列位置如圖,則有(  )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c在4 h內轉過的圓心角是$\frac{π}{6}$
C.b在相同時間內轉過的弧長最長D.d的運動周期有可能是20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風洞實驗室可產(chǎn)生水平方向大小可調節(jié)的風力.實驗室中有兩個質量不等的球A、B,用一輕質繩連接.把A球套在水平細桿上如圖所示,對B球施加水平風力作用,使A球與B球一起向右勻加速運動.若把A、B兩球位置互換,重復實驗,讓兩球仍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已知兩次實驗過程中球的加速度相同,A、B兩球與細桿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兩次運動過程中,下列物理量一定不變的是( 。
A.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B.輕繩拉力的大小
C.細桿對球的支持力D.風給小球的水平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一個小球從4m高處落下,被地面彈回,在1m高處被接住,則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 。
A.位移是5mB.位移大小為3mC.路程是4mD.以上均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為了測定滑塊與水平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光滑的圓弧形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第一次實驗時,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末端與桌子右端M對齊,滑塊從滑槽頂端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的P點;第二次實驗時,滑槽固定于桌面左側,測出末端N與桌子右端M的距離為L,滑塊從滑槽頂端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的Q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1)實驗還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是(用代號表示).
A.滑槽的高度 h
B.桌子的高度 H
C.O點到P點的距離d1
D.O點到Q點的距離d2
E.滑塊的質量 m
(2)寫出動摩擦因數(shù)μ的表達式是 μ=$\frac{eygumyy_{1}^{2}{-d}_{2}^{2}}{4HL}$. 
(3)如果第二次實驗時,滑塊沒有滑出桌面,測得滑行距離為 X.則動摩擦因數(shù)可表示為μ=$\frac{yiiiqkg_{1}^{2}}{3H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探究“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圖1所示的裝置,另外他們還找到打點計時器及所用的學生電源一臺、天平、刻度尺、導線、紙帶、鉤碼若干.

(1)小組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用天平稱量滑塊的質量M=300g,將滑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并連接上紙帶,用細線通過滑輪掛上兩個鉤碼(每個鉤碼質量為100g),調整滑輪高度使拉滑塊的細線與桌面平行,讓鉤碼拉動滑塊由靜止開始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其運動情況.實驗紙帶的記錄如圖2所示,圖中前幾個點模糊,因此從A點開始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若電源頻率為50赫茲,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0.64m/s2,滑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6.(g=10m/s2  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某同學對此實驗提出以下建議:
①繩的質量要輕
②在“輕質繩”的前提下,繩子越長越好
③實驗時盡量保持拉動滑塊的細線與桌面平行
④盡量保證鉤碼只沿豎直方向運動,不要搖晃
以上建議中確實對提高準確程度有作用的是①③④.(在答題卡上對應區(qū)域填入選項前的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