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所示,直角三角形ABC為三棱鏡的橫截面,∠A=30°,一束單色光從空氣射向BC上的E點,并偏折到AB上的F點,光線EF平行于底邊AC,已知入射方向與BC的夾角為θ=30°,則
①三棱鏡的折射率多大?
②試通過計算判斷光在F點能否發(fā)生全反射.

分析 ①光線在E點發(fā)生折射時,由幾何知識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由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的大。
②由sinC=$\frac{1}{n}$求出全反射臨界角C,比較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和臨界角的大小,判斷是否發(fā)生全反射.

解答 解:①由幾何知識可得:光線在BC面的入射角 θ1=60°,折射角 θ2=30°
根據(jù)折射定律得:n=$\frac{sin{θ}_{1}}{sin{θ}_{2}}$=$\frac{sin60°}{sin30°}$=$\sqrt{3}$
②由幾何關(guān)系知,光線在AB界面的入射角為 θ3=60°
而棱鏡對空氣的臨界角C的正弦值 sinC=$\frac{1}{n}$=$\frac{\sqrt{3}}{3}$<$\frac{\sqrt{3}}{2}$,則臨界角 C<60°
則在AB界面的入射角 θ3>C,所以光線在F點將發(fā)生全反射.
答:①三棱鏡的折射率為$\sqrt{3}$
②能發(fā)生全反射.

點評 解決幾何光學(xué)問題的關(guān)鍵掌握全反射的條件、光的折射定律,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進行求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多選)一個大人(甲)跟一個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氣,結(jié)果大人把小孩拉過來了,對這個過程中作用于雙方的力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是( 。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等于小孩拉大人的力
B.地對大人的摩擦力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大于地對小孩的摩擦力
D.地對大人的摩擦力和地對小孩的摩擦力是一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如圖所示,以質(zhì)量為m=0.5kg的滑塊從高h=1.05m的光滑圓弧形槽的A點無初速度滑下,槽的底端B與長為L=3m木板左端相接,木板右端與半徑為R=0.3m的半圓光滑軌道相接于C端.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素為?=0.2.g取10m/s2,求:

(1)求滑塊達到半圓弧軌道C點時滑塊對軌道的壓力是多大?
(2)要使滑塊不脫離半圓軌道,則釋放滑塊的高度h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Ⅰ、Ⅱ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在0~t0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0時刻兩個物體相遇
B.Ⅰ、Ⅱ兩物體的加速度都在不斷減小
C.Ⅰ、Ⅱ兩物體的位移都在不斷增大
D.Ⅰ、Ⅱ兩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frac{{v}_{1}+{v}_{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用兩面平行的玻璃磚測定玻璃折射率的實驗中,其實驗光路如圖所示,對實驗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了減少作圖誤差,C和D的距離應(yīng)適當(dāng)取大一些
B.為了減少測量誤差,A、B連線與法線NN′的夾角應(yīng)適當(dāng)大一些
C.若A、B的距離較大時,通過玻璃磚會看不到A、B的像
D.若A、B連線與法線NN′間夾角過大時,有可能在bb′一側(cè)看不清A、B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關(guān)于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毯中加入金屬絲是為將靜電導(dǎo)走
B.絕緣體不能帶電
C.摩擦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創(chuàng)生
D.元電荷是正、負電荷以外的第三種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質(zhì)量為400kg的汽車沿直線以額定功率16kW從靜止開始運動,經(jīng)100m達到最大速度20m/s,整個過程汽車受到的阻力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運動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為400N
B.整個過程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整個過程汽車的牽引力大小為800N
D.整個過程汽車運動了1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電磁波譜中,紅外線的熱效應(yīng)好
B.天空是亮的原因是大氣對陽光的色散
C.天空呈藍色的原因是大氣對波長短的光更容易散射
D.晚霞呈紅色的原因是藍光和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光滑四分之一圓弧的半徑為R,有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自A點從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然后沿粗糙的水平面前進2R,到達C點停止,求:
(1)物體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
(2)物體對B點處的壓力大小;
(3)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