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太陽系各行星幾乎在同一平面內(nèi)沿同一方向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當?shù)厍蚯『眠\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陽之間,且三者幾乎排成一條直線的現(xiàn)象,天文學中稱為“行星沖日”,假定有兩個地外行星A和B,地球公轉周期T0=1年,公轉軌道半徑為r0,行星公轉周期Ta=2年,B行星公轉軌道半徑rb=4r0,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星公轉周期比B星公轉周期小
B.A星公轉線速度比B星公轉線速度大
C.相鄰兩次A星沖日間隔比相鄰兩次B星沖日間隔時間長
D.相鄰兩次A、B兩星同時沖日時間間隔為2年

分析 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求出B行星的公轉周期,從而比較A星公轉周期與B星公轉周期的大小關系;由公轉周期比較公轉的軌道半徑大小關系,最后A、B星的公轉線速度大小關系,行星圍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其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與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求出B行行公轉周期,如果時間是兩個周期的最小公倍數(shù),則兩個行星都轉動整數(shù)圈,兩者一定共線.

解答 解:A、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frac{{r}_{0}^{3}}{{T}_{0}^{2}}=\frac{{r}_^{3}}{{T}_^{2}}$,代入$\frac{{r}_{0}^{3}}{{1}_{\;}^{2}}=\frac{(4{r}_{0}^{\;})_{\;}^{3}}{{T}_^{2}}$,得${T}_^{\;}=8年$年,據(jù)題意${T}_{a}^{\;}=2年$,所以A星公轉周期比B星公轉周期小,故A正確;
B、根據(jù)T=$2π\(zhòng)sqrt{\frac{{r}_{\;}^{3}}{GM}}$,B星周期越大,B星軌道半徑越大,由v=$\sqrt{\frac{GM}{r}}$,B星的線速度小,所以A星公轉線速度比B星公轉線速度大,故B正確;
C、A行星公轉周期Ta=2年,地球公轉周期T0=1年,則當A星與地球處于同一直線上時,再經(jīng)過2年,A行行又與地球在同一直線上,所以相鄰兩次A星沖日間隔為2年;相鄰兩次B星沖日間隔為8年,所以相鄰兩次A星沖日間隔比相鄰兩次B星沖日間隔短,故C錯誤;
D、若某個時刻A、B兩星沖日,根據(jù)AB選項的分析可知,經(jīng)過8年,A、B兩星再次沖日,故D錯誤.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CD

點評 本題關鍵是結合開普勒第三定律分析(也可以運用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推導出),找到兩個行星的周期與地球周期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關鍵,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一質點沿半徑為r=20cm的圓周自A點出發(fā),逆時針運動,在2s內(nèi)運動圓周到達B點,求:
(1)質點的位移和路程.
(2)質點的平均速度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一個實驗小組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使用兩條不同的輕質彈簧a和b,得到彈力與彈簧長度的圖象如圖所示.則:b彈簧的原長更長,a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更大.(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一學生將電流表G(內(nèi)阻Rg=40Ω、Ig=3mA)  改裝成0.6A的電流表后,利用下列器材完成了測定某種金屬的電阻率的實驗.

所用器材如下:
A電流表G(內(nèi)阻Rg=40Ω、Ig=3mA)
B電壓表V(0-3V-15V,內(nèi)阻足夠大)
C滑線變阻器R1(0-100Ω、Im=1A)
D滑動變阻器R2(0-10Ω、Im=1A)
E電阻箱R3(0Ω-10KΩ、Im=1A)
F電阻箱R4(0.1Ω-1KΩ、Im=0.6A)
H待測金屬絲,電阻約為5-6Ω
I電源、開關、導線若干
J刻度尺
K螺旋測微器
①實驗需要的電阻箱是R4和變阻器是R2,
②如圖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是0.680mm,改裝成0.6A電流表電阻箱數(shù)值應調為0.2Ω
③完成電路(圖2)中所缺少的連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小華、小剛共同設計了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電路中的各個器材元件的參數(shù)為:電池組(電動勢約6V,內(nèi)阻r約3Ω)、電流表(量程2.0A,內(nèi)阻rA=0.8Ω)、電阻箱R1(0~99.9Ω)、滑動變阻器R2(0~Rt)、開關三個及導線若干.他們認為該電路可以用來測電源的電動勢、內(nèi)阻和R2接入電路的阻值.

(1)小華先利用該電路準確地測出了R2接入電路的阻值.
他的主要操作步驟是:先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到某位置,接著閉合S、S2,斷開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I;再閉合S、S1,斷開S2,調節(jié)電阻箱的電阻值為3.6Ω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也為I.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3.6Ω.
(2)小剛接著利用該電路測出了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
①他的實驗步驟為:
a.在閉合開關前,調節(jié)電阻R1或R2至最大值(選填“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后閉合開關S,再閉合S1(選填“S1”或“S2”);
b.調節(jié)電阻R1(選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電阻值R和電流I的數(shù)據(jù);
c.斷開開關,整理實驗儀器.
②圖乙是他由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frac{1}{I}$-R圖象,圖象縱軸截距與電源電動勢的乘積代表電源內(nèi)阻和電流表的內(nèi)阻之和,電源電動勢E=6.0V,內(nèi)阻r=2.8Ω.(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為了探究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一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M為帶滑輪的小車的質量,m為砂和砂桶的質量.(滑輪質量不計)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BCD
A.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量
B.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改變砂和砂桶的質量,打出幾條紙帶
E.為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砂和砂桶的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質量M
(2)該同學在實驗中得到如圖2所示的一條紙帶(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兩個點沒有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采用的是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為1.3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橫坐標,加速度為縱坐標,畫出的圖3a-F圖象是一條直線,圖線與橫坐標的夾角為θ,求得圖線的斜率為k,則小車的質量為$\frac{2}{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通過的位移分別為1m和2m.求:
(1)加速度大;
(2)初速度又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已知二氧化碳摩爾質量為M,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在海面處容器內(nèi)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為ρ.現(xiàn)有該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分子間的平均距離為$\root{3}{\frac{M}{ρ{N}_{A}}}$.實驗表明,在2500m深海中,二氧化碳濃縮成近似固體的硬膠體.將二氧化碳分子看作直徑為D的球,容器內(nèi)質量為m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變成硬膠體后體積約為$\frac{{N}_{A}ρ{VπD}^{3}}{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筆直公路上有一個路標A,某時刻甲車以10m/s的速度通過A路標做勻速直線運動,10s后乙車從A路標由靜止開始以4m/s2的加速度同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問:
(1)乙車出發(fā)多長時間后,能追上甲車;
(2)在乙車出發(fā)后乙車運動了多長時間甲、乙兩車相距最遠?相距最遠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