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實和科學思維結合起來,可以深刻地提示自然規(guī)律.以下實驗中屬于理想實驗的是( 。
A.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
B.伽利略的斜面實驗
C.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加速度的實驗
D.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的實驗

分析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jīng)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規(guī)律.這種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解答 解:A、探究共點力合成規(guī)律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思想,故A錯誤;
B、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規(guī)律,屬于理想實驗,故B正確;
A、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的加速度是在實驗室進行是實際實驗,故C錯誤;
D、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利用控制變量法,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理解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在物理中的應用,不斷滲透對科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方法的體驗與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 50Hz 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 表示.在小車質(zhì)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zhì)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diào)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間距均勻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zhì)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列的紙帶,在紙帶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 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每5 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 s1,s2,….求出與不同 m 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zhì)量 m 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做出$\frac{1}{a}$-μ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 處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
(2)完成下列填空:
(ⅰ)本實驗中,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zhì)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zhì)量之和遠小于小車和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
(ⅱ)設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 s1、s2 和 s3.a(chǎn) 可用 s1、s3 和△t 表示為a=$\frac{{s}_{3}-{s}_{1}}{50(△t)^{2}}$.圖2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3mm,s3=47.2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45m/s2
(ⅲ)圖 3 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 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zhì)量為$\fra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某中學生科技活動小組利用銅片、鋅片和家鄉(xiāng)盛產(chǎn)的水果制作了水果電池,該電池能使一個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但卻不能使標稱值為“2.5V,0.3A”的小燈泡發(fā)光.斷開電路用電表測量該電池兩端的電壓值,卻發(fā)現(xiàn)接近于2.5V.對小燈泡不亮的原因,該小組同學進行以下一些猜想,你認為可能正確的是( 。
A.水果電池的電動勢太大B.水果電池的電動勢太小
C.小燈泡的電阻太大D.水果電池的內(nèi)阻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初速為零的正離子經(jīng)過電勢差為U的電場加速后,從離子槍T中水平射出后進入無限大的磁感應強度B的勻強磁場中,距離離子槍右側d處有一長為d的正對平行金屬板,金屬板間距也為d,且兩金屬板中線恰好與離子從離子槍出射的初速度方向共線,如圖所示.不計重力,離子荷質(zhì)比在什么范圍內(nèi)離子才能打在金屬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木塊A質(zhì)量為M,放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當θ=37°時,木塊恰能靜止在斜面上.現(xiàn)將θ改為30°,在A與斜面間放一質(zhì)量為m的光滑圓柱體B,如圖乙,(sin37°=0.6,cos37°=0.8)則( 。
A.A、B仍一定靜止于斜面上
B.A、B可能靜止于斜面上
C.若M=2m,則A受到的摩擦力為$\frac{2}{3}$mg
D.若M=8m,則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frac{9}{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運動,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刻兩物體相遇
B.在0~t3時間內(nèi),t2時刻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
C.t1~t3時間內(nèi),甲物體的位移是乙物體的2倍
D.0~t3時間內(nèi),甲物體的位移是乙物體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在某星球上有一套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水平面左側豎直擋板上固定一輕質(zhì)彈簧,彈簧自由狀態(tài)下右端處于A位置.可視為質(zhì)點的質(zhì)量為M的小球1靜止于A點但與彈簧不粘連.水平面右側B點的正上方,有一長度為R且可繞水平轉動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旋轉的輕桿,輕桿下端連著一質(zhì)量未知的小球2,靜止時小球2恰在B點.開始時使小球1向左壓縮彈簧,而后靜止釋放,小球1運動到B瞇后與桿上的小球2碰撞,并將其動能的一部分傳遞給小球2,使小球2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利用裝置上方的速度傳感器和O點的力傳感器,可測量小球運動到最高點的速度與小球在最高點時桿受彈力的大。▊鞲衅魑串嫵觯啻螇嚎s彈簧,重復上述過程,與傳感器相連的計算機最后擬合出的Fv2圖象如圖乙所示,圖象中的a、b、c為已知值.已知水平面AB段長L,與小球1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其它部分摩擦不計,求:

(1)小球2的質(zhì)量m;
(2)當v2=c時,桿受小球彈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球1與球2相撞,球1動能的$\frac{3}{4}$傳遞給球2,球2運動到最高點時桿中彈力恰為0,這種情形下壓縮彈簧所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1裝置中,輕繩兩端系著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A、B,物體B上放一薄金屬片C,鐵架臺上固定一金屬圓環(huán)D,圓環(huán)D處在物體物體B的正下方.系統(tǒng)靜止時,金屬片與圓環(huán)間的高度差為h.由靜止釋放后,系統(tǒng)開始運動,當物塊B穿過圓環(huán)D時,金屬片C被擱置在圓環(huán)D上.兩光電門固定在鐵架臺P1、P2處,測得P1、P2之間的距離為d,通過數(shù)字計時器可測出物塊B通過P1、P2這段距離的時間t.不計摩擦及空氣阻力.

(1)物塊B剛穿過圓環(huán)P1后的速度v=$\frac7jbuxpu{t}$;
(2)金屬片C被擱置在圓環(huán)上前系統(tǒng)的加速度可表示為$\frac{oskskzj^{2}}{2h{t}^{2}}$;
(3)若物塊A、B的質(zhì)量均為M,金屬片C的質(zhì)量為m,忽略繩和滑輪的質(zhì)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金屬片C被擱置在圓環(huán)上前系統(tǒng)的加速度可表示為$\frac{mg}{2M+m}$.
(4)改變金屬片C的質(zhì)量m,使物體B由同一高度落下穿過圓環(huán),記錄各次金屬片的質(zhì)量m,以及物體B通過P1、P2這段距離的時間t,以mg為橫軸,以$\frac{1}{t^2}$為縱軸,描點作出的圖線最可能符合事實的是圖2中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如圖所示,空間中存在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虛線abcd為矩形區(qū)域,ad邊長L=30cm,ab邊長D=16cm.從實驗裝置中射出的帶正電的微粒,質(zhì)量m=1.0×10-22kg、帶電量q=1.0×10-16C.微粒以v0=1.5×104m/s垂直于電場方向,從ab連線的中點射入電場,從c點射出矩形區(qū)域.不計微粒重力和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求: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