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波既有橫波,也有縱波.我國地震局某次獲取了一列沿x軸負(fù)方向傳播的地震橫波,在t(圖中實線)與t+0.2s(圖中虛線)兩個時刻,x軸上-3km~+3km區(qū)間內(nèi)的波形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震波的波長為4 km
B.該地震波的周期可能是0.8 s
C.該地震波的波速可能是10km/s
D.從t時刻開始計時,x=2km處的質(zhì)點比x=2.5km處的質(zhì)點先回到平衡位置
E.在t+0.2 s時刻,x=-1.5km處的質(zhì)點比x=2km處的質(zhì)點速度大

分析 波形圖可以直接讀出振幅、波長.由于波傳播的周期性,且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可知由實線變?yōu)樘摼波形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n+$\frac{1}{2}$)T,從而表示出周期的通項;根據(jù)v=$\frac{λ}{T}$表示出波速的通項

解答 解:A、由圖可知,在-3~3km范圍內(nèi)有1.5個波長,所以波長為:$\frac{6}{1.5}$km=4km.故A正確;
B、由圖可知,圖中由實線變成虛線的時間:t=(n+$\frac{1}{2}$)T,當(dāng)n=0時的周期最大,此時:$T=\frac{0.2}{n+\frac{1}{2}}$,T不可能是0.8s.故B錯誤.
C、波速:v=$\frac{λ}{T}$,周期最大上,波速最小,所以最小波速為:v=$\frac{λ}{T}$=$\frac{4}{\frac{0.2}{n+\frac{1}{2}}}=20(n+\frac{1}{2})$.當(dāng)n=0時,v=10km/s,故C正確;
D、由圖結(jié)合波向右傳播可知,在t=0時刻,x=2.5 km處的質(zhì)點振動的方向向下,而x=2 km處的質(zhì)點在最大位移處,所以從t時刻開始計時,x=2 km處的質(zhì)點比x=2.5 km處的質(zhì)點后回到平衡位置.故D錯誤;
E、t+0.2s時,x=-1.5km處的質(zhì)點在平衡位置下方向上振動,x=2km處的質(zhì)點在最大位移處,速度為零,所以在t+0.2 s時刻,x=-1.5km處的質(zhì)點比x=2km處的質(zhì)點速度大,故E正確;
故選:ACE

點評 該題結(jié)合波的圖象考查波長、波速與周期之間的關(guān)系,解答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知道的兩個時刻的波形,結(jié)合波的周期性,得到的是波速和周期的通項.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一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從t=0開始,將一個大小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該木塊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在經(jīng)歷時間t1的過程中,水平恒力F做的功為$\frac{{{F^2}t_1^2}}{2m}$
B.木塊在經(jīng)歷時間t1,在t1時刻力F的瞬時功率為$\frac{{{F^2}t_1^2}}{2m}$
C.木塊在經(jīng)歷時間t1,在t1時刻力F的瞬時功率為$\frac{{{F^2}{t_1}}}{m}$
D.木塊在經(jīng)歷時間t1的過程中,水平恒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為$\frac{{{F^2}t_1^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的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直徑時的刻度位置如圖1所示,用米尺測出金屬絲的長度L,金屬絲的電阻大約為5Ω,先用伏安法測出金屬絲的電阻R,然后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出該金屬材料的電阻率.
(1)中讀出從圖金屬絲的直徑為0.680mm.
(2)實驗中某同學(xué)的實物接線如圖2所示,請指出該同學(xué)實物接線中的兩處明顯錯誤.

錯誤1:電流表采用內(nèi)接法
錯誤2:導(dǎo)線接在滑動變阻器滑片上
(3)若測得金屬絲的直徑用d表示,電阻用R表示,則該金屬材料的電阻率ρ=$\frac{πRxxzsiwv^{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如圖,一小物體從A點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發(fā),沿水平直軌道運動到B點后,進入光滑豎直圓形軌道,圓形軌道間不相互重疊,即物體離開圓形軌道后可繼續(xù)向C點運動,C點右側(cè)有一壕溝,C、D兩點的豎直高度h=0.8m,水平距離s=1.2m,水平軌道AB長為L1=1.0m,BC長為L2=3.0m.物體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

則:(1)當(dāng)物體在A點的初速度v A=3.0m/s時,物體恰能通過圓形軌道最高點,求圓形軌道的半徑.
(2)若物體既能通過圓形軌道最高點,又不掉進壕溝,求物體在A點的初速度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器材有:小鋼珠、固定底座、帶有標(biāo)尺的豎直桿、光電門1和2組成的光電計時器(其中光電門1更靠近小鋼珠釋放點),小鋼珠釋放器(可使小鋼珠無初速釋放)、網(wǎng)兜.實驗時可用兩光電門測量小鋼珠從光電門1運動至光電門2的時間t,并從豎直桿上讀出兩光電門間的距離h.
(1)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小鋼珠的直徑如圖b所示,則直徑為1.170cm;
(2)保持光電門1的位置不變,改變光電門2的位置,測得多組h、t.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frac{h}{t}-t$圖線,若圖線斜率的絕對值為k,與縱軸的截距為a,根據(jù)圖線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2k;縱截距a與小鋼珠經(jīng)過光電門1的速度的大小相等.(忽略空氣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由交變電流瞬時表達(dá)式i=10sin500t(A)可知,從開始計時起,第一次出現(xiàn)電流峰值所需要的時間是( 。
A.2 msB.1 msC.6.28 msD.3.14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狀態(tài)從A→B→C→D→A的變化過程可用如圖所示的p-V圖線描述,其中D→A為等溫線,氣體在狀態(tài)A時溫度為TA=300K,試求:
(1)氣體在狀態(tài)B時的溫度TB;
(2)氣體在A→B→C→D過程中吸收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實驗中,某同學(xué)得到一張打點清晰的紙帶并相應(yīng)標(biāo)出這8個計時點,如圖所示,要求測出D點的瞬時速度.本實驗采用包含D點在內(nèi)的一段間隔中的平均速度來粗略地代表D點的瞬時速度,下列幾種方法中最準(zhǔn)確的是( 。
A.vD=$\frac{AG}{△{t}_{1}}$,△t1=0.14 sB.vD=$\frac{BE}{△{t}_{2}}$,△t2=0.06 s
C.vD=$\frac{CE}{△{t}_{3}}$,△t3=0.1 sD.vD=$\frac{CE}{△{t}_{4}}$,△t4=0.04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同學(xué)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確定的A、B、C、D、E、F、G共7個計數(shù)點,其相鄰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試根據(jù)紙帶上各個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進行填空(本題計算結(jié)果數(shù)值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

(1)計算出打下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0.56m/s.
(2)整個過程中小車的加速度計算的表達(dá)式為:a=$\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
(3)整個過程中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8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