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a)所示的裝置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他們將木塊前端栓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木塊后面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起初木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離小于木塊到滑輪的距離.實驗開始后,木塊在重物的牽引下,由靜止開始運動,重物落地后,小車會繼續(xù)運動一段距離.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圖(b)中甲、乙、丙是小車運動紙帶上的三段,紙帶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

(1)開始試驗時,應先啟動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填“先啟動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或“先釋放紙帶,再啟動打點計時器”)
(2)根據(jù)所提供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乙段中打下B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1.39m/s.逐差法計算丙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為5.06m/s2.(以上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為了計算小車的加速度,還可以選擇的最合理方法是C
A、根據(jù)任意兩計數(shù)點的速度公式,用a=$\frac{△v}{△t}$算加速度
B、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量出其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加速度
C、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由圖上相距較遠的兩點,由a=$\frac{△v}{△t}$求a
D、依次算出通過連續(xù)兩計數(shù)點間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為小車的加速度
(4)打甲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是2.5m/s2.請根據(jù)加速度的情況,判斷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現(xiàn)在乙段紙帶中的C.
A、點D處B、點C處C、CD段之間D、DE段之間.

分析 (1)實驗時應先啟動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
(2)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B點的速度,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運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
(3)通過題目給出的數(shù)據(jù)作出速度-時間圖象,解出其斜率即是小車的加速度.誤差最。
(4)根據(j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變化,確定速度最大的位置.

解答 解:(1)開始實驗時,應先啟動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
(2)B點的瞬時速度${v}_{B}=\frac{{x}_{AC}}{2T}=\frac{(2.72+2.82)×1{0}^{-2}}{0.04}m/s$≈1.39m/s,
根據(jù)△x=aT2,運用逐差法得,$a=\frac{(1.42+1.18+1.00-2.03-1.80-1.59)×1{0}^{-2}}{9×0.0{2}^{2}}$m/s2≈-5.06m/s2
(3)A、在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如果只使用其中兩個數(shù)據(jù),由于偶然誤差的存在可能會造成最后誤差較大;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象,考慮到誤差,不可能是所有點都整齊的排成一條直線,連線時,應該盡量使那些不能畫在線上的點均勻地分布在線的兩側(cè),這樣圖線上會舍棄誤差較大的點,由圖線上任意兩點所對應的速度及時間,用公式a=$\frac{△v}{△t}$算出加速度,所以誤差小,故A錯誤,C正確.
B、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象,當縱坐標取不同的標度時,圖象的傾角就會不同,所以量出其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數(shù)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錯誤.
D、方法D也具有方法A相同的缺點,比如求解時,${a}_{1}=\frac{{v}_{2}-{v}_{1}}{T}$,${a}_{2}=\frac{{v}_{3}-{v}_{2}}{T}$,…${a}_{5}=\frac{{v}_{6}-{v}_{5}}{T}$,然后算出平均值a,求平均值時,$a=\frac{{v}_{6}-{v}_{1}}{5T}$,只用了v6和v1兩組數(shù)據(jù),偶然誤差較大,故D錯誤.
故選:C.
(4)速度越來越大,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越來越大,由于CD段的位移最大,則最大速度可能出現(xiàn)在乙紙帶的CD段之間,故選:C.
故答案為:(1)先啟動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2)1.39,5.06,(3)C,(4)C.

點評 在實驗中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較多,而圖象法往往是一種比較準確的解題方法.以及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瞬時速度和加速度,關鍵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的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用不同頻率光照射某一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時,光電子逸出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圖中橫、縱軸截距及斜率的物理意義為( 。
A.斜率為普朗克常數(shù)的倒數(shù)B.縱軸截距為逸出功的倒數(shù)
C.橫軸截距為極限頻率D.橫軸截距為極限波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木星是太陽的一顆行星,木星又有自己的衛(wèi)星,假設木星的衛(wèi)星繞木星的運動和木星繞太陽的運動都可視為勻速圓周運動,要想計算木星的質(zhì)量,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
A.木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和軌道半徑
B.木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和木星的半徑
C.木星的衛(wèi)星繞木星運動的周期和軌道半徑
D.木星的衛(wèi)星繞木星運動的周期和木星的半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在地面上以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小球,若小球在運動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為其重力的0.2倍.g取10m/s2,求:
(1)小球第一次落到地面時的速度大小;
(2)若小球落地碰撞過程中無能量損失,求小球運動的總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人造衛(wèi)星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a、v 和R 為人造衛(wèi)星的加速度、線速度和相應的軌道半徑,a0、v0和R0為近地衛(wèi)星的加速度、線速度和相應的軌道半徑.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lg$\frac{a}{{a}_{0}}$=2lg$\frac{{R}_{0}}{R}$B.lg$\frac{a}{{a}_{0}}$=$\frac{1}{2}$lg$\frac{{R}_{0}}{R}$C.lg$\frac{v}{{v}_{0}}$=$\frac{1}{2}$lg$\frac{{R}_{0}}{R}$D.lg$\frac{v}{{v}_{0}}$=$\frac{1}{2}$lg$\frac{R}{{R}_{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宇航員在某星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小球,測得小球從拋出到返回的時間為t;若他在地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豎直上拋同一小球,小球從拋出到返回時間為9t.若已知該星球的半徑與地球半徑之比為R:r=1:4,不計空氣阻力.則( 。
A.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為1:9
B.該星球的密度與地球密度之比為4:9
C.該星球與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為3:2
D.在該星球與地球上自相同高度處以相同初速度平拋物體的水平射程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a)所示,平行且光滑的長直金屬導軌MN、PQ水平放置,間距L=0.4m.導軌右端接有阻值R=1Ω的電阻,導體棒垂直放置在導軌上,且接觸良好,導體棒接入電路的電阻r=1Ω,導軌電阻不計,導軌間正方形區(qū)域abcd內(nèi)有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bd連線與導軌垂直,長度也為L.從0時刻開始,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如圖(b)所示;同一時刻,棒從導軌左端開始向右勻速運動,1s后剛好進入磁場,若使棒在導軌上始終以速度v=1m/s做直線運動,求:

(1)棒進入磁場前,電阻R中電流的大小和方向;
(2)棒通過abcd區(qū)域的過程中通過電阻R的電量;
(3)棒通過三角形abd區(qū)域時電流i與時間t的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有一尺寸可忽略的木塊放在足夠長的水平粗糙地面上.取一無蓋的長方形木盒B開口向下將A罩。瓸的左右內(nèi)壁間的距離為L=2m.開始時,A與B的左內(nèi)壁相接觸(如圖所示),兩者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向右,在摩擦力作用下,分別以大小為1m/s2和2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若A和B能相撞.則相撞的結(jié)果是兩者交換速度 (即撞后瞬間A和B的速度分別等于撞前瞬間B和A的速度,且撞擊所用的時間極短可以忽略).A與B的其他側(cè)面之間均無接觸.重力加速度為g.
(1)經(jīng)過多長時間A第一次撞擊B的右壁(已知發(fā)生撞擊前二者均未停下)?
(2)A 第一次撞擊B的右壁后,若還能夠和B的左壁再次相撞,則此次相撞前瞬間A、B的速率各為多大?
(3)要使A、B同時停止運動,且A與B間輕輕接觸(即A、B無作用力),求v0所有可能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將一個物體以10m/s的速度從15m的高度水平拋出,落地時它的速度方向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 。
A.90°B.60°C.45°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